(14)美国高等教育史 - 重建时期
姚亿心 发表于 2016/01/06 22:16 一品 美好家园 (www.ywpw.com) 主题字词: 英才教育,大众教育,美国工业化,海奇法案,纳尔逊修正案,史密斯-利弗法案
【作者版权所有, 如欲转载请先通过一品与作者联系】
重建时期
内战对美国高校冲击巨大,主要是学生人数急剧下降。哈佛学生直接从教室走向战场,583人参加北军,70人参加南军;南卡罗来纳学院(South Carolina College,现在为南卡罗来纳大学系统的旗舰学校)直接关门,学生参加南军,学校充当战时医院;密苏里大学(University of Missouri)注册学生从168人直接跌到23人。
内战中,由于造成75万士兵死亡、40万士兵伤残,战后男学生奇缺,许多院校不得不招收女生,弥补学校学费收入的不足。
战后,莫雷尔法案开始实施,美国高校面貌开始发生了重大变化。北方的院校为获得赠地资金,进行重组,到1879年新成立43所赠地学院。同时,南方院校开始重建,打开校门,迎接黑人学生跨进校门。尽管在南卡罗来纳学院,为此引发了白人学生的一系列的抗争。
在1861年,美国高等院校数量只有123多所。土地赠予法实施后,在1870-1897年的18年间,高等院校数量猛然增加到821所。在19世纪末,高校总数增加到近1000所。
期间,美国教育总署于1887年创立,成立初期,只是报告并检查新成立院校的统计数据,当时,只有区区4人,影响可谓微不足道。
《莫雷尔土地赠予法》在内战结束后开始实施。除了第一次、第二次莫雷尔土地赠予法外,美国还颁布了一系列资助与加强赠地学院的法律,包括1887年的《海奇法案》、1907年的《纳尔逊修正案》以及1914年的《史密斯-利弗法案》。
战后高校的变化,除了数量外,课程开始改革。战前,高校教师的主要教学活动只是对学生灌输一成不变的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战后,知识不断更新,开始创新研究,新知识不断涌入。为此,哈佛曾发生了激烈的抗辩,最终,古典课程被抛弃,越来越多的科学和职业培训课程被引入,宗教色彩的课程夕阳日下。
赠地学院之所以快速发展,是由于顺应了社会的需求,获得了强大的驱动力。内战结束后,由于美国持续的开疆扩土,领土面积迅速扩张,西部开发加速。当时,一方面,美国农业劳动力严重缺乏;另一方面,生产效率十分低下,随着耕地面积不断扩大,急需要一大批拥有实用工农业技术的人才。赠地学院的兴建、面向需求培养人才正好满足了这一时期的需求,由此推动美国高校由远离社会向接近社会、由“英才教育”向“大众教育”、由单一性教育向多样化教育的转变,促进了教学、科研和服务相结合的美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形成和发展,因此,被誉为美国高等教育的一项伟大革新。
在1870年代,美国工业化进展顺利,成为仅次于英国的世界第二大制造业国家。19世纪下叶,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专利申报数量也有了飞跃式的增长。自1790年专利法颁布以来,美国政府一直非常重视保护发明专利。1790-1836年经政府批准的专利仅仅9430项,从1836-1900年1月2日期间,猛然新增加了640167项。
在19世纪下半叶建造的大批高校,吸引了大批偏远乡村的年轻人就学,并且在学校所在区域形成一个统辖周围地区的城镇,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人口汇聚城镇的效果。但是,一直到19世纪末,居住乡村的农民还是占人口的大多数,文盲率较高。而且,学校培养的精英大多数出身于富裕和神职人员家庭,财富和权势也集中在这些精英手中,出身一般家庭的精英只占少数。
内战后,随着美国领土扩张,首先是波多黎各、古巴、中美洲、南美洲移民大量涌入美国加州、德州和佛罗里达州;其次,1850年代发现金矿和修筑铁路,大量华工涌入美国,改变了以往大量欧洲移民进入美国的状况,增进了人口和文化的多样性。
到19世纪末,美国工业总产值约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30%,超越英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国土面积在1898年兼并夏威夷后,为937万平方公里,比独立时1776年的80万平方公里土地面积、扩大11倍多;人口在19世纪末为7621万,比1776年增加30多倍。高校学生总共约16万,占人口比例0.21%。
本主题前一文章
美国大学简介、留学和启发 --- 姚亿心 2015/12/28 13:37 (2733 bytes) 【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