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精英主义辩护/威廉·亨利

胡利平 发表于 2010/07/01 04:22 一品 各抒己见 (www.ywpw.com)

加跟贴 发新贴

民主不等于牺牲标准,平等不等于否认差异。一个牺牲标准、否认差异的社会不可能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

何谓精英主义?说白了,精英主义就是在各行各业里提倡我们过去常说的“向高标准看齐”。

只要精英阶层能够源源不断地吸收来自社会各阶层的新鲜血液,而不是作为一个陕隘封闭的特权集团,精英主义同民主和平等的精神就没有必然的冲突。

一个社会是否生机勃勃不仅取决于每个社会成员能否人尽其才,更取决于我们中间最有才华的人是否能够人尽其才。

久而久之,我终于省悟到,针对精英主义的愤怒情绪与其说是源于财产上的差异,倒不如说是源于平民主义,源于平等思潮对我视为弥足珍贵的种种智识上的甄别的藐视。这些甄别的意义就在于:尊重乃至敬服上级领导;崇尚成就,尤其是经过艰苦奋斗和刻苦攻读取得的成就;崇敬先人留下的遗产,特别是历史、哲学和文化遗产;服膺理性思想和科学调查;捍卫客观标准。最重要的是,要乐于毫不动摇地坚持以下见解:思想有优劣之分,贡献有大小之异,成就有高低之别。

美国社会现在已经丧失了信奉客观标准和世间万物有好坏优劣之分的信心和共识。

公众言论被扭曲到如此地步,以致谁也不敢点破,皇帝一丝不挂。这里指的是,所谓择优录用的人常常是配额制、政治指令或密而不宣的双重标准的受益人。

一些文化比其他文化更完善,因而更值得学习研究,虽然我们不敢明说。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人或许都有所贡献,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贡献都同等重要。

依我看,在所有文化之间划等号以安抚美国黑人或其他少数族裔,而不是激励他们同处身其中的文化中的佼佼者竞争看齐的俯就态度,才是真正的种族主义。

一个健康的社会必须是一个不论种族性别求贤若渴的社会。

除非有人能切实证明,美国印第安人并非很久以前来自西伯利亚的移民,我是不想称他们为土著美国人的。

最高法院大法官波特-斯图尔特一次被问及什么是淫秽时回答说,抽象地讲我说不出来,可看见它我能认出来。

……美国的平等主义者们仍然相信无成就者无可指摘的浪漫胡话。他们无视已知的优生学知识,坚持说才能在不同阶级和不同教育程度的人群中的分布绝对是均匀的。他们因此一口咬定,人与人在成就上的差异完全是社会不公造成的。

我尊崇的精英分子是那些不遗余力地去发现人才、鼓励人才的人。

机会不需要完全均等;只要存在机会就行了。对于那些有才华、有上进心的人来说,有机会即足矣。其他人的日子可能难过一些。那又怎么样!关键不在于每个人取得最大成就,而在于确保才华出众、有所作为的人取得最大成就。社会往往错误地反其道而行之,重视成功者不足,而扶持平庸之辈却有余。这种平等主义的作风从政治上讲有助于管理社会,但却牺牲了效率。

凭借自己腰缠万贯当上大使的庸人比比皆是,对此人们已习以为常;这是因为大使一职通常是肥缺,担任这一职务的人对政策的制定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体力劳动者一般觉得自己这辈子也就这样了,以后的日子与今天没啥两样,只不过多添些白发。学生却不然。他们知道更美好的前程在等着他们。六十年代激进主义的一个难以启齿的秘密是,许多最激进的分子恰恰是内心最渴望加入精英阶层的人。这个瞒不了我,因为我是当事人。

他们(同性恋者)的成就和贡献不容否认,可他们为成就付出的代价是否认自己的基本身份。

拉美族裔的困难在于,他们想改变升迁的规则。他们借口自己人口庞大,要求无需接受美国人共用的英语,或是充分融入共同的美国文化,就可以得到升迁。

今天谁是黑人仍然一眼就能看出来,因而种族主义仍有可能左右着美国社会。

一种文化如果无法抵御外来入侵者,或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大批人民遭受奴役,那它显然是落后的。被征服的文化无论具有什么道德上、精神上或是其他方面的美德,都无法弥补丧失自由的损失。

……先进文化向广大公众提供了广泛严格的教育,并确保有一个基本上是任人惟贤的制度,从而每一代人中的佼佼者都可以脱颖而出,人尽其才。

……先进的文化通过贸易、文化帝国主义、征服或各种手段兼而有之的办法向外扩张。

允许人人有机会在一张大画布上泼墨作画的文化,显然远远优于人人鼠目寸光、视野超不出自己氏族或家乡一隅的文化。

一个受宗教主宰的社会显然是落后的,是不适应我们这个时代的。例如,宗教至上导致社会内省而不是向外扩张。

易卜生在其作品《野鸭》里说,人靠必要的谎言活着。也许国家也是一样。我们必要的谎言就是平等主义。

平心而论,女高中生在校成绩的确比男生好。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女生比男生更聪明。女生在校成绩好也许是因为她们更听老师的话,更容易受到老师的青睐。

五十年代,特别是苏联发射和平号宇宙飞船后,中小学校重视激励优等生奋发向上。今天,中小学校重视的是拉上后进生一起跑。

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的肤色当然比扮演她的女演员伊丽莎白-泰勒黑得多。然而埃及人既不认为自己是现代意义上的非洲人——埃及其实是一个中东大国,也不认为自己与成千上万的撒哈拉以南的部落有什么血缘上的关系。

岂止是国王,几乎所有人毕生都把自己年轻时学到的东西视为颠扑不破的真理。哪怕是面对无法辩驳的证据,我们也不愿承认这些所谓的真理其实从来就是假的。

白种人更具破坏力是因为他们人更多,装备更精良,而不是因为他们有不同的灵魂。

……当代美国妇女常常认为,按照自己的愿望改变现在和未来的最佳途径就是重构历史。

上过高才生班的人——我自己就是一个——大多赞成这种分组教学,也许是因为尚存的一点优越感,也许是因为这种做法确实会使高才生从中受益。

一个人能否成材的决定性因素是教育。成绩优异的孩子的家里一般至少有500册藏书。这样的家庭一贯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鼓励孩子积极参加课外活动。……特曼教授的研究班子发现,杰出人士多成长于和睦慈爱的家庭里,而且父亲对孩子抓得很紧,没有把培养孩子的责任全推给母亲。

须知,学校的本质就是精英主义。……教育是精英主义的。文明也是精英主义的。平等主义者欢呼伊甸园里的愚昧无知。在伊甸园里,是不会有悟出苹果妙用的牛顿的。

刚入席的人想重新分蛋糕。

若是主张多元文化论的极端分子得逞的话,美国就会步马来西亚的后尘。

同化不是靠压制差异,而靠化异为同,将其纳入主流。

亚裔学生的问题不是招不够,而是防止他们把靠父母捐款上学的不那么优秀的白人学生挤走。

事实上,我们并不知道各种族之间是否有智力上的差别,因为我们不想知道。这方面的研究是禁区。

……只有从历史的角度看,才能说贫穷阶层是种族主义的产物。今天,贫穷阶层之所以贫穷,主要是因为它沾染了贫穷阶层的种种文化劣习。

大学按考生成绩录取不仅对黑人学生有好处,对白人社会也有好处。消除黑人智力不如其他人的看法的最好办法是亲眼见识一下优秀的黑人学生。看着靠平权措施的照顾考进学校的黑人学生吃力地跟在同学后面追赶只会适得其反。

其实不管黑人是否在各方面赶上来,平权措施可能照样会消失。原因是,没有白人负罪感的其他族裔群体注定越来越不情愿给予黑人特殊照顾。

一所采用双重录取标准的学校很可能在打分和授予证书上也搞双重标准,不管是明的还是暗的。

……社会进步或许可以使我们敢于正视以下的可能:不同种族的潜力和能力也许生来就不一样。依我之见,这不是一种微乎其微的可能性,而是相当可能。

衡量一个社会公正与否不在于每个族裔中是否有同样多的人获得成功,而在于有才华的个人是否可以脱颖而出,不管他们来自哪个族裔。

充满敌意而又愤愤不平的多元文化论者惯于搬用今天的价值观和信念去否定历史人物;而这些历史人物用他们所处时代的道德标准衡量实属君子。

任何摆事实、讲道理的人都不会硬说非洲文化优于欧洲文化。

一个人的价值和自尊理当来自于个人出色的表现,而不是族群身份。为自己属于某个氏族或部落感到自豪是一种返祖现象。它对担心自己凭个人的力量无法成功的人有吸引力。而这些人一旦有了依靠,注定难以凭借个人的力量有所作为。

理性和科学可以说是西方文明的首要特征。西方文明之所以优于其他文明,西方文化之所以能传播到全世界,正是靠了理性和科学。

鉴于黑人讲的英语近似于一种由标准英语演变而来的浅显粗俗的语言,说黑人英语的人给人一种要么无知要么愚蠢的印象。

下层阶级(上层阶级也是一样)成员彼此嫉妒在人类历史上实属常事。

权力也许不分性别,但通向权力的道路却有性别之分。

……实际情况是,在我们生活的文化环境里,大多数值得干的工作,也就是说那些有意思、难度大、有知识风险的工作,不可能一周只限于四十个小时。孩子尚小的母亲很难适应最好的职业的起码要求,更不要说最高要求和极不规律的工作时间了。

不过如果说建立一个现代世界所必备的争强斗狠的品质不利于现代世界的延续的话,也不是讲不通。

然而赤裸裸的事实真相是,即使不考虑从岩洞野人时代一直到现在的所有女作家、女画家和女作曲家的话,西方文化的历程也不会有多大的不同。

政治上正确的戒律有多种表现形式。……高等学府的历史使命一向是维护标准,保护不朽的作品不致毁于一时的政治风浪或大众的心血来潮;而现在这些大学里的教授们正在煽风点火。

1931年,弗洛依德在写给玛丽-波拿巴的一封信里问道:“妇女到底想要什么?”不用说,答案取决于问的是哪个妇女,是在哪个国家问。

倘若心怀不满者自我欺骗只是为了证明从积极方面看问题的好处,人们也许无需为此感到不安。然而当他们游说整个社会接受他们的观点时,往轻处说他们是在宣扬一种庸俗的虚伪理论,说得重点,他们是在进一步损害竞争的精神。

一个残疾人的生命对他/她本人来说价值连城。一个人只有这一辈子。但对社会来说,这种价值却是有限的。

人们迟早会认识到,精英人士的反应是惟一可行的办法,即至少以不付钱的消极方式表明,有些人的生命确实不如其他人的生命对社会更有价值。理论家们会把这斥为法西斯主义;其实它不过是一种坦诚。

肯尼迪的一生要么显得太惨,要么显得太优越,就看你怎么看了。其他大多数人的一生也是一样。因此毫不奇怪,我们都有时而为自己活在世上兴奋不已,时而又恨不得让自己被汽车撞死的经历。

知道世界上还有更不幸的人是件好事,它可以提醒一个人,他的运气还不错。出于这种考虑,我至少每两年去第三世界某个国家旅游一次,借此机会重新感受一下大多数普通美国中产阶级家庭按世界标准衡量是多么幸运。

众所周知,自由派人士认为,人是可以达到完美境界的;而保守派认为,人永远摆脱不了原罪。

我一向认为,一个人的智商是高是低在娘肚子里就决定了。……再从逻辑上讲,也不能不得出一个结论:要么智商是遗传的,要么达尔文是纯粹的傻瓜。

自然界的法则是搏斗和征服,而不是彼此关爱。

任何一种社会制度,如果把穷人的命运完全归咎于他们自己的话,显然是有缺陷的。同样,任何一种社会制度,如果不敦促其成员尽其所能改善自己命运的话,也是有缺陷的。

公元300年后的一千年里,人类的学识可以说是一代不如一代。——多纳德-霍尔,《清晰思想的博物馆:新诗集》(1993)

上大学不再是个人才华或成就的象征,只不过是标志人生进入一个新阶段的重大事件。

美国的高等教育面铺得这样广,恐怕应该说是一种失误,而且这种失误是以弥天大谎为基础的。

大学毕业生之所以成为生活中的佼佼者,部分原因是考上大学的人已经是佼佼者。这批人有头脑,有干劲,无论生在哪个时代,无论条件是好是坏,无论有无大学文凭,都会干得不错。

据美国劳工部劳工统计局1994年的统计,大约20%的大学毕业生从事的工作不需要大学文凭;预计这一数字到2005年将超过30%。

以我干的这一行为例外,任何时候,主修新闻专业的大学生人数都超过了美国所有日报社雇用的记者人数的总和。几年前,法学院的在校生人数超过了美国所有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人数。

应当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把二流的高中毕业生引向职业培训的轨道,而不是送他们继续进大学深造。反正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最终也会从事这些职业,干吗非要等到上了年纪后才被迫选修收费昂贵的职业培训课程?这样做的结果常常是赔了自己的钱不说,还白白浪费了政府的贷款。这批人高中毕业后茫然不知何为,又不懂得任何有用的技能。

在他们眼里,“普遍价值”一概念本身即意味着某种竞争,而他们无法在这场竞争中获胜。

希梅尔法伯在《论窥视深渊》中写道:后现代主义标榜的新发现对于历史学家来说从来不是什么秘密,无非是史料记载“注定是不完整的,有偏差的”。

……编写教科书的标准应该是学生应该学习哪些知识以及如何学,而不是他们想学习哪些知识以及如何学。市场制定规则,而左右市场的人已从有资本高傲的教授变成了妄自尊大的学生。

到了我上大学时,主修英文的学生即使从未读过乔叟或斯宾塞的作品,照样可以成为耶鲁大学的优秀毕业生。我这样说绝非信口开河,我自己就是这么毕业的。

五十年代万斯-帕卡德写《追求地位的人》时,讲述了一流高中和大学的作用,认为它们在培养统治阶层的下一代的同时,也选拔出平民阶层中的优秀子弟。

无论哪一种社会压力,都不能成为每年掷金1,500亿美元教育一大批不适合接受高等教育者的理由。他们既不渴望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也不太可能通过上大学成名成家或致富。

一个人因自己处境不佳感到不满是很正常的事,正是这种不满才激发了人的志气,进而创造了古往今来的文化。

一位前国家图书奖评审官员抱怨道:“那些坚持政治上正确的人手段之卑劣绝不亚于当年的老牌资本家。”

精英分子没有崇拜是成不了精英的。

美国通俗文化不接受艺术是劳动的结晶的说法,甚至连艺术一词都很少用。受到青睐的词是娱乐。该词很好地表达了逃避现实、怀旧或寻求安慰的情绪。

同刚有电视时或好莱坞处于巅峰时相比,美国人显然文化水平更高,看的书更多,也更见多识广。然而同四十年前的电影和电视节目相比,今天的影视节目却是糟粕多于精品。

当今的美国文化被一种农民式的自以为是、自吹自擂的气氛所笼罩。……我这里讲的是激励一个社会并使它具有一种凝聚力的价值观念。

尽人皆知,如今拍张好照片的意义往往超过了照片所记录的实际经历。

在一个似乎丧失了赞美能力的社会里,英雄已让位于娱乐名星或名人。

与寻求激励相比,娱乐显然是一种较低层次的消遣。不仅如此,它还是一种自我陶醉、自我欣赏式的消遣,一切以个人生活,通常也是生活中的消极面为中心,而不是以大千世界或英雄业绩为中心。

即使在娱乐圈,美国人现在崇尚名人也是因为他们的名气和财富,而不是因为他们的技巧或极为有限的才华。

卡拉OK红极一时的时候,我简直无法忍受。……就我而言,音乐止于舒伯特。

这种不遗余力报道下流内容的作风不仅仅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贪婪,还反映出整个社会放弃了精英主义的高地,放弃了教育公众、提高公众素质的义务,一头扎进了平等主义的泥淖中。

通用汽车公司早已不再生产那种所谓易爆的型号的卡车,教会却仍在兜售诺亚方舟的神话,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赚取教徒的钱。

我们认为,美国允诺的是机会均等,而不是结果均等。——1990年民主党领袖大会原则宣言,主席克林顿

克林顿可以自称代表普通百姓讲话,但他知道自己并不普通。……克林顿本人是优胜劣汰这一套机制的一个活生生的例证。克林顿不仅靠这一套机制发迹,还通过上大学和从政认识了他的妻子和几乎所有的朋友。

美国出生的穷人往往陷在贫穷的圈子里无法自拨。移民则不然。一般来说,他们一代人比一代人生活得好。……亚裔表现尤其突出。……可这些外国出生的孩子在美国呆的时间越久,越容易梁上美国孩子的懒散毛病。

福山:出身贫寒、受人歧视同样可以化为一种动力,迫使移民无情地反省自己,从而强化了生存所必须的价值观念。可以举一个例子说明移民境遇的重要性。总体来讲,来自西印度群岛和其他地方的黑人移民比祖先是奴隶的美国黑人境况要好得多。……像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这样的新移民国家的一大优势在于:一批又一批的移民不断改变着它们的社会特征……可以说,这些移民之所以成功不仅是因为摆脱了自己的传统文化,也是吸收了一种古老的、未受腐蚀的盎格鲁-撒克逊文化的结果。这种文化鼓励追求创新和变革的个人主义,但同时也培养了对家庭、社区和工作单位的强烈责任感,从而避免个人主义堕落到无法无天的地步。后一种作用常常得不到人们足够的重视。

资深的外交家乔治-凯南在1993年著的《绕过险峰——我的人生观与政治观》一书中感叹道:“美国已经太拥挤了。”他指出,“只有当美国的人口总数和贫困程度与第三世界国家拉齐后”,美国面临的移民压力才会消失。

以精英方式功成名就的克林顿本人必须承认有成就的人与碌碌无为的人之间的鸿沟,认识到学有所长是后者跨越这道鸿沟的惟一桥梁。

美国人的生活中处处缺少一样东西,即以前所说的坚韧不拔的个人主义精神,从教育到文化再到身份政治,均反映出了这一点。这种开拓疆土时的自立精神今天已完全过时。

期待领导人和我们一样和蔼可亲,完全按我们的愿望行事,结果是难以产生能够激励我们、对我们提出严格要求的领导人,而只有为庸人们填平人生道路上的坑坑洼洼的领导人。

我们已经习惯于把不均等的结果看做是一个问题,习惯于依赖政府解决这个问题,习惯于借助笨拙的管理机制减轻命运的严酷。

为精英主义辩护不是为了打破美国生活的平衡,而是为了恢复这种平衡。

...

加跟贴 发新贴一品 各抒己见索引首页

Powered by AFpost Thu Dec 27 17:40:57 2018.

本论坛上所有文章只反映送交者的观点。我们保留删除任何被认为不适合本坛的文章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