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我们钢筋水泥城市只会带来更糟糕的问题

主持人李 发表于 2010/07/13 06:46 一品 各抒己见 (www.ywpw.com)

加跟贴 发新贴

  主持人:

  今天我们关注的是当高温天气成为灾害性天气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应对,稍后继续。

  (播放短片)

  解说:

  今天早上8点半,北京一辆公交车突然自燃,20分钟之后,火被扑灭,整个车只剩下了一个空壳,虽然没有人员伤亡,可这样的场景还是让大家胆战心惊。而最近几天,在重庆、广州、海南等地,也都出现的汽车自燃的情况,仅在广东佛山一地,一个月内就有16辆汽车发生自燃。

  记者:

  其中十条内巷,从五天前就每晚都会停电,停电的时间也越来越早,昨晚7点多就开始停电,这里的居民都苦不堪言。

  广州市白云区马岗村村民:

  她没有电(扇)就不睡觉。

  解说:

  在广州麻岗村,面对持续36度以上的高温,这里的村民一连五天过着没有电的日子。

  小郑(外来务工人员):

  就是好热。

  解说:

  在南宁的一个垃圾中转站里,阳光毒辣,气味难闻,外来务工的小郑带着她一岁多的孩子,实在找不到阴凉地儿,在屋檐下站了一会儿只好又回到旁边不足30平米的小屋里。对于这些居住在城市角落的农民工,这个酷热的夏天更是难熬。

  在武汉,三天前,一个工地上,连续工作了6个小时的56岁农民工老林,在暴晒之下再也坚持不住,突然昏迷,四肢抽搐,大小便失禁,被紧急送往医院。仅仅两个半小时候,另一个55岁的农民工老赤也被送进了急诊科,而直到此刻,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

  有人在烈日下晕倒,而有人却得了空调病。

  解说:

  今天,我们在某大医院就了解到,今天发热门诊的就诊量就比平时增加了3成。

  市民:

  睡着了,空调可能开得太低,然后发烧,发完烧然后咳嗽。

  解说:

  显然一场罕见的高温,正考验着每一个人的忍受力,同时也考验着每一个中国城市。近日就有评论指出,对于高温天气,我们已经有必要把它看作是一种还,一种与现代化、城市化有关的特殊灾害。而面对这种灾害,我们也需要进行更加系统的应对。

  记者:

  这里随便走几步,你都能感觉到,从脚底下透上来的滚滚热浪,而且在这里逛街,还很难能找可以歇脚的地方。你别看我身后设置了很多供行人休息的石凳,但是在这种天气下,实在是乏人问津,因为它们直接暴露在了太阳的直射底下,温度实在是太高了

  市民:

  最起码有个遮阳的吧,别让大家躲在这里。

  解说:

  在深圳,在这个没有遮阳篷的公交站,等车的人们不得不在一个角落,共同分享这块小小的阴凉。同样,在一旁金属质地的过街天桥,更是让人无法驻足。在这个人均绿化率已经位居国内城市前列的大都市,在骄阳的考验下,还是被晒出了一个又一个城市设施的缺憾。

  但尚铭(《成都市城市热岛效应遥感研究》课题负责人):

  这确是一个比较紧迫的问题,就是说我们目前城市化建设是非常快的,很多城市在最近十年到二十年,它是成倍地扩大,有些是成十几倍的扩大,必然会带来很多城市热岛效应的问题,更突出的是城市热岛问题会派生出其它一些环境问题。比如说大气污染会加重,还会带来一些卫生防疫等等这方面的问题,因此这个是必须及早加以重视的问题。

  解说:

  最近,一份成都城市到效应的遥感研究正式公布,研究显示,成都热导效应愈演愈烈,一定条件下,城区内外温差可达8度,毫无疑问,这让身处高温中心的市民更加酷热难耐,根据研究者的分析,热岛效应的形成与城市建设和改造活动密切相关。

  但尚铭:

  比如说城市建设的时候,我们城市的密集度,建筑密度应该适当,不应该是太密集,这是一个。第二个,假如说是我们在绿化布局上,在建筑材料上做一些相应的考虑,也会改善热岛效应。另外就是在我们的城市燃料结构上,还有燃料能源消耗上,加注意的话,也会有一些良好的效果。

  解说:

  以今天的北京为例,气温达到了41度,但是在上世纪50年代,也出现过这个纪录,和那时的北京相比,看看今天的北京,车增加了多少,空调增加了多少,高楼增加了多少,人口又增加了多少,这或许就是北京地面温度达到68度的原因。

  最近,来自中国人口学会的研究数据,2015年,中国的城镇人口将突破7亿,会首次超过农民人口。显然,对于眼下正快速发展的城市化,一场又一场高温天气,带给我们的除了炙热,似乎还应该有一个冷静的思考。

  主持人:

  通常我们会觉得,生活在城市,比生活在农村更美好,但是在高温天气之下,这种情况似乎颠倒过来了,岩松怎么看?

  白岩松:

  我觉得一个高温的天气,反而会暴露出你的很多问题,暴露出的一个核心的很重要的问题是,我们现代城市的建造者,其实不如我们的老祖宗更以人为本。话怎么说呢?比如说去广州、去澳门、去香港、去南宁等等城市,你都会发现,它的老街是骑楼,什么叫骑楼呢?就是沿街的楼,到二楼这块的时候,向外延伸出两米来。因此你发现,老祖宗太聪明了,它下雨天的时候避雨,太阳热的时候遮阳。还有我们过去很多的街道是适合人行走的,两边绿树成荫,都保护你。现在我们随时看到的是玻璃幕墙,是水泥路面,因此外表好像很光线,里子很糟糠。

  但是,这里就像刚才那个小例子,一个石凳建出来了,冬天冷,夏天没们坐,那么它有什么用呢?如果你要多建一个遮阳栏,把凳子变成木头的,也许真的就为人起作用了。最后你得出一个结论,建这个的人是不坐这个的,他在坐小汽车。

  主持人:

  是,岩松说的这些感受,相信每个人都成为体验过,或者思考过。

  再来听一听,一位城市规划专家如何看待这样的一个问题?

  孔彦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

  在城市建设管理中,实际我们更多的是要注意保留大型的规划中有的这些绿地,因为在我们规划的过程中,实际是已经注意了一些生态的廊道的设置,包括像北京市的八个街新绿地,第一道和第二道绿化隔离带,都是为了保留城里跟城外的通风走廊。我觉得合理的城市规划更重要。因为城市越大,就是它可控的内外交换的空间距离就越长,它交换的效果就越差,如果要是能控制一个合理的规模,在适当地增加绿地面积,增加植树种草,乔木草之间的这种比例结合,应该会起到一个更好的效果。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也要尽量地保留一些自然的坑塘和裸土地。实际这些东西大家看着感觉像是废弃的东西,实际它在自然生态里头,它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也是在调节城市的小气候里头,它也能发挥很大的作用。自然坑塘和裸土地,土壤和植被,它对土地热量的吸收在热平衡上做的贡献跟硬质路面是不一样的,它吸热能力是非常大,它也能在调蓄雨水和滞洪方面也能起到作用。调节城市的小气候上面,它能做的贡献非常大。

  主持人:

  在节目开始之前,我跟岩松还在回忆,北京哪条哪条街道,曾经是窜天的白杨,曾经是笔直的银杏树。但是在那个时候,城市改造的时候,显然当时的城市建设者认为,把树砍掉,路修得宽宽的,是有利于城市发展。

  白岩松:

  先说北京一个好数据,其实北京的绿地的面积是在增长的。我相信全国有很多城市的绿地面积有是在增长的,但问题是,它长到了哪儿。所以有的时候数据不那么可靠。就像有的时候我们会说统计局的数字,我们的工资被增长了,但是绿地同样是如此,你会发现在郊外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绿地,但在人们最常行走的城市当中,很多的大树不见了,跟我们孩子时候的记忆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到处是水泥。只有鸡蛋被放在水泥地上,被太阳烧烤的时候才有可能熟,扔在草上是熟不了的。为什么呢?举一个数字,一公顷的绿地它所吸热,能达到的能量在每天相当于189台空调的制冷能力,当时水泥路面的时候,我觉得可能会是反过来,所以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的时候,这个城市已经越来越给人带来的一种恶性循环的可能,所说的恶性循环就是,越热越要依靠空调,依靠这种科技的力量,越依靠科技的力量,它形成一种热岛效应,这个城市就变得更加热。我不知道哪天会是头?

  主持人:

  我们说提倡一个低碳的生活,比如说少开空调,把空调的温度调高一点,但是在这么高温的情况下,再去倡导低碳生活,似乎有点不切合实际了。

  白岩松:

  我们好像经常做节目的时候,最后实在没招了,就说每个人能干什么,不能都指望每个人干什么,如果这个城市当中有更多的遮阳,温度能够适当地降一点,大家没有觉得已经要了命了,他的空调就不会开那么低了,当然首先前提我们也倡议,每个人把空调开到一个你能接受的地步。如果真要特低了,对你的身体也不好。但是城市本身呢?我们城市的建设一个又一个,都在向着钢筋水泥森林的方向发展,它是一个假森林,它不是真森林,只会带来更糟糕的问题需要我们面对。

加跟贴 发新贴一品 各抒己见索引首页

Powered by AFpost Thu Dec 27 17:40:56 2018.

本论坛上所有文章只反映送交者的观点。我们保留删除任何被认为不适合本坛的文章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