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性为了生存、优生在发动争夺战/杨西南
打大胆 发表于 2010/07/07 21:10 一品 各抒己见 (www.ywpw.com)
动物和人的故事
互利
这是发生在丛林中蓝色蝴蝶和蚂蚁的故事。
蓝色蝴蝶在他还是一条条幼虫的时候就不小心让蚂蚁捕获。奇怪的是,蚂蚁捕获蓝色蝴蝶的幼虫不是要为了把他们吃掉。蚂蚁把捕获的蓝色蝴蝶的幼虫圈养起来。到了晚上,蚂蚁就赶着蓝色蝴蝶幼虫上树,让蓝色蝴蝶幼虫吃树叶。而后,又把蓝色蝴蝶幼虫赶回洞中圈养。
蚂蚁为什么要这样做。很简单。蚂蚁是为了吸吮蓝色蝴蝶虫子分泌出来的糖份,原因很简单,蚂蚁自己不可能合成糖份。
就这样。直到蓝色蝴蝶幼虫成长为蓝色蝴蝶。
蚂蚁“欢送”走了蓝色蝴蝶。
很奇怪吧,这样说,蓝色蝴蝶不是很惨吗?他们成为了蚂蚁的奴隶,从蓝色蝴蝶幼虫期就成为别人的猎物,没了自由。
不用奇怪。这是一个自然界中生物互利的典型例子。
蓝色蝴蝶幼虫的天敌很多。在大自然中没有得到蚂蚁的保护的蓝色蝴蝶虫子成长为蓝色蝴蝶的机会很渺茫。
而得到蚂蚁保护的蓝色蝴蝶幼虫成活率是很高。
不要受伤
人和动物有的共同点还不少。
人们发现很多动物中都是雄性为了生存、优生在发动争夺战。
这一点和人类是很像的。
然而,雄性争斗是有规则的。
野山羊是一种像山羊的羚羊,生活在海拔500——5200米的山上。雄羊为了争夺与雌羊的交配权而互相争斗。胜利的通常是年长者,也就是说归那些至少己满6岁的羊,因为它们的角最结实。打架时,两头雄羊面对面,后腿直立站着,然后把头猛地撞在一起。它们角的基底部很粗,因面不会受伤,胜利者才可以获得同雌羊交配,繁殖后代的权利。
看,互相争斗而不会受伤正是野山羊的智慧。
当你在夏日穿过荒草地或漫步于树篱旁,会听见蚱蜢“唧唧” 的歌唱声。蚱蜢的歌声不是出自它的口,而是由它的腿发出来的。沿着后腿的大关节处有一排“钉子”,蚱蜢利用这些“钉子”与翅膀的摩擦来发声,这就产生了“唧唧”的声音。
这些“鸣叫”声通常是雄蚱蜢为了吸引雌性而发出来的。
雄蚱蜢与雄蚱蜢的争夺战是声音。
也就是说,互相争斗而伤不了身体是蚱蜢的智慧。
一对对雄性长颈鹿通过打斗来确定谁最强。
它们肩并肩站在一起用头互相猛烈撞击。还把脖子缠在一起,但有趣的是战斗中没有一头长颈鹿会受重伤。
艺鸟雄鸟总是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吸引雌鸟,它会建造一间精致的巢穴,即一条用树枝搭出来的。周围饰以锅牛壳、羽毛、花朵或真菌类植物等小物件的坑道。如果在附近有人类居住,它会寻找一些玻璃、瓶盖、纸片、破布之类的东西,把它添加到其精心之作上去。它也会从其他园丁鸟的巢里偷东西,或者破坏其他鸟的巢。当巢穴完工时,它就会带雌鸟前去参观。
如果雌鸟被这个巢穴打动了,它将会与这只雄鸟交配。
吸引雌鸟的不仅仅是雄鸟用了多少东西搭建,还要看这些东西是怎样的独特。
艺鸟雄鸟间煞费苦心的争夺是用“事业”去打动雌鸟。所以,它们之间的战事不会对它们的身体造成大伤害。
处于交配期的雄跳鼠,会向其他雄性发出嚎叫以示挑战。
但却从来没有真打过。
在动物界中,哪怕你是带斑纹的猎手——虎,还是草原上的巨人——美洲野牛,最不明智的事就是一不小心受了伤。因为,一点儿伤就可以要你的命。
所以,雄性争斗是有规则的,就是——不要受伤。
不要因为一次或者多次不成功就放弃了理想
跑得最快的陆地动物是猎豹,非洲猎豹捕食非洲草原上的小型羚羊,如瞪羚和食草羚。它们有两种捕猎方法。第一种是装作毫不在意似地在一群正在吃草的羚羊旁边徘徊,但实际上已经选中了其中离羚羊群较远的一只为捕食对象。第二种方法是压低身体,低到贴近地面,向猎物匍匐前行。当靠得足够近时,猎豹就以惊人的爆发力发起攻击。仅仅在两秒种内它们的速度就可达到每小时72 千米。最快时可达每小时113千米。猎物被它们扑倒在地,然后被咬住喉咙窒息而死。
可是,在这儿,我用了大幅度去描述的,都不是我想说的。我想说的是:像猎豹这样跑得最快的动物,也不是一次出捕就可以成功的。有时候,十次还没有一次成功。
我们对待人生的态度就应该这样,不要因为一次或者多次不成功就放弃了理想!
成功经验和希望提高我们的承受能力
科学家拿了白老鼠做实验。
1.把两只白老鼠分别放到两个有水的器皿中。前提是白老鼠出不了有水的器皿。
两只白老鼠挣扎了8分钟就死亡(有点不人道)。
2.再找两只白老鼠分别放到两个有水的器皿中。让两只白老鼠挣扎5分钟就放一跳板。
3.第二天。再把这两只没有死的白老鼠分别放到两个有水的器皿中。有了经验和希望的这两只没有死的白老鼠承受能力大大提高。
挣扎了24分钟还没有死亡。
这个实验说明什么?
成功经验和希望提高我们的承受能力!
经验和失败让我们放弃
科学家拿了跳蚤做实验。
本来跳蚤跳动的高度很高,科学家就用无色透明的玻璃在跳蚤跳动的高度一半设限。
跳蚤跳动就碰撞到玻璃。
跳蚤刚开始跳还不肯改变高度。但是,碰撞多了,他也就聪明了。
跳蚤把跳起的高度修正过来。不再碰撞了。
科学家再给予降低。
跳蚤又把跳起的高度修低。
……
后来,可笑的是这一些跳蚤变成了“爬蚤”。在没限制的时候也是爬行。
实验说明什么?
经验和失败让我们放弃!
放下
在非州南部。
人们捕捉猴子的故事。
当地人用一个方法捕捉猴子十分有趣。
他们把一个开有一个小孔(和猴子的“手”一样大小)的木箱钉在树木上。在木箱中放有一些糖、果。
猴子发现了木箱中放有糖、果,就把“手”伸到小孔子中拿了糖、果。
由于猴子有抓紧就不放的脾气。猴子的“手”就伸到木箱小孔子中,加上抓紧糖果就不放的习惯,所以猴子的 “手”被卡住了,出不来了。
这样,猴子就只能够看着当地人来捕捉了。
我们人类是不会和猴子一样的。
可是,我们“抓紧就不放”不放的东东会少吗?
像有的人为了一份不值的爱,居然结束自己或他人美好的生命。
像有的人为了自己的面子,争个你死我活的。
像有的人……
这让我想起另一个故事:有个禅师,养了一个小狗,名字叫“放下”。
每天,禅师都会大呼“放下”、“放下”唤他的小狗吃饭。
有人不解,问禅师,为什么给小狗起了这么奇怪的名字?
禅师告诉他:我其实是在呼唤我自己,要我放下。
是啊,一但一个人知道自己今天睡觉明天就死了,他一定会放下很多东西的。人生中太多的错觉让我们对一些鸡毛蒜皮的小锁事放不下(抓紧就不放),细想一下,真的有这个必要吗?
做事,一定有理由
鲨鱼,这家伙是动物中的绝对自我中心物种,它们都是独来独往,绝不拉帮结社,几乎没有合作行为。研究鲨鱼的专家们发现,唯一的例外是,在发情期,几头雄鲨会联合“奸污”一头雌鲨。我们可能觉得很不“道德”,但生物学家们解释说,这也是有利于鲨鱼物种生存的行为。因为鲨鱼们几乎不可能自由恋爱,所以很难期望雌鲨自愿产仔,但要知道,雌鲨之于雄鲨,不像女人之于男人,一对一是很难搞定的。所以,几头雄鲨才会联合“奸污”一头雌鲨。
做事,一定有理由。
有时候,也必须为生存牺牲
我看到过一期“动物世界”,那是专讲昆虫的,其中介绍到了蝼蚁的生活。蝼蚁们分作蚁后(单个或多个)、雄蚁和工蚁(有些蚁种还有兵蚁)。显然的,之于人类,蝼蚁的概念仅指以上三者中的最后一种。有时蝼蚁们要迁徙或打击外敌,那么有可能必须涉河(在我们看来,不过是些小沟渠)。当然,前锋遇到这种情况后,会在一定范围内试探能否绕过,一小会儿之后,它们发现那是不可能的。于是,先到的蝼蚁极其自然的爬进河里,不一会儿,它们就会淹死或累死在河面上。接着到来的也继续义无反顾的奔向死亡。很快的,河面上的浮尸连接了河的两岸,于是,其后的蝼蚁们踏着先者的尸体涉过河去,继续奔往前方。昆虫学家解释说,昆虫类一般营群居生活,也就是说,蝼蚁们随时可以为了群体的生存而献出自己的生命,这种利他行为是有利于该物种在自然竞争中生存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