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西来说/苏三
比较蒙昧 发表于 2009/11/21 05:12 一品 各抒己见 (www.ywpw.com)
因为我是随便聊的,所以整个话题是围绕西来说和三星堆来展开。这两个话题实际上是联系在一起的,等于把“西来说”讲清楚了,三星堆的事情也就清楚了,它们之间是这样的关系。
好多人都去过三星堆,有的人没去过但是肯定在网络上、杂志、书上都见过三星堆的雕像、历史现象的一些研究,我觉得来的人肯定都对这个现象不会很陌生。
我今天下午的话题就围绕“西来说”跟三星堆来展开,这两个也可以说联系非常紧密,把西来说说清楚了三星堆也就清楚了。我觉得现在科学越来越发达,对许多围绕人类、地球我们所处的环境,文明发展的东西了解得越来越多,实际上我们是觉得这个世界越来越没趣了。
假如我们在古代或比较蒙昧的时代,甚至是几十年前科学不那么发达的时候,我们会经常听老奶奶、长辈讲一些神话什么的,觉得特别有趣,觉得很神秘,让你有无限遐想,但是现在科学越来越发达,越来越多的东西被科学解释掉了,(从这个角度来说)可以说我们越来越没意思了。
但是从探索的角度来说越来越有意思了,作为研究者来讲你要做的事情越来越多,而且新的角度让你觉得有趣了。三星堆也是这样,在十年前、二十年前,我这个所谓“学说”出来之前,你去三星堆的时候或者看三星堆资料的时候你会兴趣盎然,觉得特别神奇、神秘,各种各样的人围绕三星堆有特别多的猜想,让我们有无限的遐想,我们觉得挺有意思的。
但是当我们用一句话告诉你一个简单的事实,它(三星堆)根本不是什么天外来客它就是西来的文化,你心中所有的神秘猜想瞬间就“扑通”落地了,就觉得特没趣,对吗?
有关三星堆的事件或者这个现象,我们历史里面可以说没有任何记载,当初我们那么多人为什么痴迷三星堆,就是因为没有历史记载,我们不知道怎么去解释它。从另外一个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出,有关史前(大约3000年之前)的这段历史要么我们说我们是整体的失忆,没有记载、也没有神话传说联系到三星堆,这是一个事实,所以我们今天才会有这样的猜测和那样的猜测,我的猜测也给了一个科学的现代的思考角度。
实际上从三星堆再扩展下来看,不仅是三星堆对你们和对我一样,它是没有被记载下来的,没有被详细记载的,同时也是整个那个时代都没有被记载下来。就是说我们经常说的夏商周的很多的东西,事实上我们真的精确地把握了史前的信息吗?比如说,你真的知道夏商周的人群的特征了吗?比如说夏商周的人种,这是最敏感的一点,也是最突出的一点。
当初我们为什么对三星堆感兴趣,主要是它所反映的人种跟今天不一样,明显雅利安人种或者是带有明显雅利安特色的文明。假如它恰好有一批人的面具,如果没有这些面具根本就引起不了我们任何注意,我们觉得它就是夏商周文明的一个分支而已,这个文明到夏商周时期。
假如我告诉你统治者或者文明的发起人(带动者)他们就是一批非我们这样的人,长得跟我们不一样的人,你会感觉如何呢?我觉得一般的人会很吃惊,想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另外一些人可能会出于民族感情(的角度)很拒绝,他们觉得怎么可能?
这里也是一个假说一个推断,三代(夏商周,我在这个演讲里面会不断的提到这个“三代”这个词)基本上在4000年前一直到周朝结束的阶段,关于人种这方面很好解释。因为人种通过一定的时期它是可以孵化的,这个没有问题,交流是有很多方式的。我也一本书叫《历史也疯狂》,这里有一段记载了我到河南殷墟(商朝出甲骨文的地方),有些人关注“西来说”有些人不太关注。我比较关注,所以我到那儿就看到了那些东西,在殷墟里面有一条通道,在道路两边竖立了像真人大小的浮雕,这些都是殷墟发掘起来的原来雕塑的“拷贝件”,以前可能是几厘米现在都扩大到人那么大了。如果你去过那里你会发现,它(浮雕)这些人种都是非常杂的,里边既有汉人、也有卷发的人,当然卷发不一定是西方人,但是非常标准的卷发可能跟我们有点儿不一样。同时里面还有黑人。
而且越是开始的时候,中国的文明开始的时候他们是白种人的可能性更大一点。白种人未必是欧洲的,你不要把这个“西”和这个白人跟欧洲人联系在一起,因为雅利安人在中国夏商周的时期一直在离中国很近的地方,比如中亚、西安、伊朗、印度、中国的西域白人很多,甚至在汉朝同期,历史上有一个“大月氏” 他们生活在中国的甘肃地区(祁连山附近)在汉朝前后在迁出去的,所以我们不能在人种这一方面想得太死,一定是怎么样的。
如果我给你提供一些信息,你来想象一下。比如说,孔子有1.94米(按现在来推论他的高度),你觉得中国人有这么高吗?老子“生而白发”,他不是黑的,那哪些地方才是白的,浅色的呢。为什么老子说他来自“西方”还要回到“西方”去,他是哪个“西”呢?还有在《三国》里面为什么强调曹操是“白脸” 不是黄脸,如果熟悉《三国》都知道对长江流域下游的孙权的描述是蓝眼睛黄胡子,我们黄种人是这样吗?显然不是。把这些聚集起来以后有很多疑问,但是我们没有确切的证据讲他们是什么人种,但是我们可以怀疑,还有一些抽象性的东西。
我觉得在“三代”(夏商周)之前人种都是高度复杂的,不论是欧洲还是中国。有一个关口发生在大约春秋前后,国家比较定型了,所以人相对不能随便迁徙,你到我的地盘我们要打仗的,假如这里水草丰美我在这里好多年了,你来这儿要把我赶走,我们要打仗的,这样跟原始社会就有了本质不同。
全球还有一个人种的现象,随着社会格局发生了变化。一般而言也就在2000多年前,旧大陆的东西方人种上渐趋稳定、分化,就是说黄种人稳定在东方,白种人趋向于西方,可能还有一些其他的机制,导致了这种分化愈演愈烈。这种分化大倾向的同时伴随着几千年来的同化在在发生,如果说在西方白人占70% 欧洲也有黄种人,两个地方有自己的偏重,再过几千年就看不到少数人的影子了。
我们可能都接受了DNA的学说,DNA认为我们整个人类都是从非洲(北非东部)来的,人类起源于这里,然后向不同的地方扩散出去。对于DNA的学说,它的出现就是大家来理解我刚才讲的人种,从技术上、情感上你可能都容易接受得多了。我们都是从非洲来的嘛,当然有中间的环节还在研究之中,我们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分出黑白、高矮的,这也是另外一个话题,我研究不了,全世界有很多人来研究中间环节。
话题越远、时间点越远研究起来越困难,很多是有断点的,很多有关时间的东西都是建立在假说之上,包括DNA、“西来说”都是假说,只有我们传统历史的中国文明“独立起来说”不是假说,其实这是违背科学的,史前史都是假说,都是建立在很薄弱的证据链上,这些证据链的提供都要依靠无意中发掘出来的文物,某一天假如我们发掘的文物是出乎我们意料之外的,我们的很多假说多会坍塌,我们就要推翻之前的假说。
刚才说了DNA、人种、人的流向,跟我们传统的历史观——“中国文明独立起源说”配套的是“中国人种独立起源说”,也就是说这两个之一发生了变化,那另外一方就要受到影响。事实上我的研究本身是受到很多人的攻击的,但是很多人接受了DNA的学说,认为所有的人都是从非洲出来的,是几万年前来的,有的说十五万年前、有的说是七万年前,还有人说五万年前到中国的,这个跟(远古)北京人没有什么联系的。如果我们接受了人种起源,中国人种独立起源是不攻自破了,原来认为交通不方便所以过不来,但是现在都说是从那边过来的了,所以我都不用再继续做工作了,用DNA来解释文明起源就可以了。但是想详细的解释这个问题的话,有非常非常多相关的课题要研究,比如当时的气侯、交通、交通工具,具体道路是怎么走的,很多东西是要研究的。
前边讲了这么多,还没有具体讲到“西来说”,现在具体讲一下。
“西来说”它作为一种历史假说,最初的提出是在上个世纪初在袁世凯那个时代,有一个从瑞典请来的工程师安特生他学过地质学,地质学跟考古学相关,他有基本的考古知识,他在中国到处走,他在中国西北地区(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发现很多彩陶(红陶),他发现这些地方的陶器跟西亚和中亚的非常接近,尤其他提出更具体的是中亚今天土库曼斯坦的安诺非常接近。考古学有一个原则,两地某个物种很接近你可以判断它是同源的,他就提出了“中国文明西来说”,因为彩陶(红陶)文化还有一个名字是“仰韶文化”,因为是河南某个村发现的,就叫做“仰韶文化”,实际上是红陶(彩陶)文化。我没有到仰韶文化是中国最早的一块文明,实际上仰韶文明就代表中国的文明起源,它是可以用仰韶文明来代替中国整个的文明来做总结的。
当时的分法和提法不是很严格,并且当时中国的考古学还没有,所以现在来看这个提法还比较脆弱,当时那个条件下“西来说”跟我今天再来研究的“西来说”是不同的。在他的这个“西来说”之前,应该说从18世纪开始西方一些传教士来到中国,最初来中国的传教士假如是“耶稣会”的话是非常厉害的一批人,他的标志就是高文化人群,个个都是非常博学像利玛窦这样的人,带点语言天分,数学等等方面都厉害。这些人也有对中国提出过中国文化跟西方文化的联系,到安特生这个时间为止大约100年前,这个学说在中国影响开始大了起来。
按我的观点,这中间发生了错误经过了曲折,后来怎么推翻“西来说”呢?西来说的“西”跟政治学概念的“西方”没有关系,不是发达国家的“西”是指的中国地理之“西”,中国在这里(中原),中国所有以西的都是“西”,我们说的这个“西”可能是西亚、北非的西,可能是今天的伊拉克这一代(两河流域),也可以包括伊朗、印度、中亚甚至古埃及,总之它是一个地理以西的概念。同时“西来说”有时间范围,主要是指中国文明起源时期,大概是3000年到 5000年前之间这个期间中国的文明源主要来自于中亚、西亚,在中国西边我们称之为“西来说”。
严格的文明来讲,西亚可能有5000年左右的历史了,古埃及这一块稍微晚一点也是四、五千年,假如真正到这些国家的博物馆走一趟你会大吃一惊你会有一个感叹。西方人承认的是3000多年(3500左右)的文明史,我讲的文明是人类学、考古学学术严格定义的文明,我们说上下五千年文明,没有问题,可以这样说。但是我们把文明定为有农业出现的文明,中国的文明是上万年的,但是学界里面考证文明的时候跟我们普通说的文学几千年不是一个概念,它也要考证有标准。
到上个世纪后半期,殷墟在大规模被发掘,发掘出来以后把西方人认为我们只有2000多年的文明史的定义给推翻了。
慢慢到现在,我感觉接受的人越来越多了,这个国家越来越开放了。并且越来越有包容精神,也就是民主精神,我允许你讲话,允许你讲跟我不同的话,这种气氛越来越浓。同时来回的交流越来越多,大家的眼界越来越开阔。
还有一点是科学精神越来越多,什么是科学精神呢?我觉得要做科学要有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我刚刚反复提到的:理性、客观、中立。假如你没有基本条件,我认为你研究历史学是研究不好的,研究者不能带着情感进去,你一带着情感就完了,就中邪了,你写的是家谱而不是指导国家的大的“鉴”(以史为鉴的 “鉴”),它不再是科学。所以我觉得这些条件都决定了现在接受(包容)我这个观点的人越来越多,我认为将来会越来越多。
我这儿有一个西方人现在怎么来解释中国文明的具体说法:比如说美国最近(二十一世纪)的一本书《新全球史》是2000年出版的,07年我们翻译了过来,这本书写得非常好,西方一般大学里面的历史教科书采用了他的书,世界上1000所大学马上采用了这本书,这本书跟以前不一样。这本书说中国的文明起源实际上是“西来说”,他说技术有助于解释商朝的兴盛和昌盛,青铜器冶炼可能也是商朝的统治者取代了夏朝,青铜冶炼技术从西南亚传来,随之传来还有马、马拉战车还有带轮的工具,这些技术随之早期亚欧民族的迁徙到中国,也到了印度。其他技术早在公元前2000年到塔里木盆地,关于马拉战车,古代中国用来表示车轮、车轴、车夫都是从亚欧语词汇诞生的,这是西方对中国文明的起源的解释,它只是一个轮廓,还不是很细,具体是什么小团体研究得来的,通过什么途径来的就没有说。
当然还有其他东西,文明的东西我们叫“场”(物理里面的“场),或者是叫“势”。这个“势”会需要时间需要一定的条件去发展。比如说,从大的方面来讲,整个人类的文明从西亚这里发源,这个地方像上帝扔了一块石头,它呈现波纹状,有规律地向四处扩散,向东文明是这样走,印度、中国、朝鲜、日本,新大陆这一块还没有看到互动关系。向西向希腊、罗马、欧洲扩散,最初的几千年是这样的(史前时期)。
我刚刚讲的文明的“势”和“场”是有一定时期的,早期要有农业支持,假如这个核心地区人口不断扩大,早期是靠烧荒生态遭到破坏这一片人向外边扩散,这里不能住了,成片地沙漠化了,中亚、西亚、北非都开始沙漠化,中国的西域地区也是开始沙漠化了,这些地方等于说不再继续发展了,大概到2500年前左右(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世界文明格局发生了一些变化,文明趋势开始向西发展,开始偏西了。之前是从这个地方四散从两边均匀扩散,2000年开始文明核心离开这个(西亚、两河流域)地方,从希腊半岛、罗马帝国登录整个欧洲大陆,一直是向西、向西、再向西,文明核心最后走到了英国,再往西就是近现代(到了美国),很奇怪,这是一个现象。我感觉像有一个“场”一样,离开了这个地方,它要去寻找它的同盟,寻找它的生命力,离开了西亚之后一个是希腊文明,整个罗马帝国把这边的文明当成一个接力棒整个扩散出去了,后来是基督教化;再后边是文艺复兴;之后又接着是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海洋扩展;海洋扩展之后是启蒙运动。在这之前都有新型的一直延续到今天的商业和经济模式,比如说信用制度等等,这些文明等于是西方文明的节点一步都没有漏,一步一步向前走,一直到今天。
我认为中国的近现代的落后不是人种问题,也不是一个中国的问题,是整个东方板块离文明的源头越来越远了。我们现在很多人经常提“复兴”,或者中国的文明是不是可能再做“领头羊”,我觉得也有这样的机会,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短期的文明的小高潮是可能有的,但是长期的中国文明这一块要看整个的东方之势,讲文明“场”文明“势”,起码印度、俄罗斯跟中国能不能一起起来?
“西来说”的名称我再说一下,这就是指中国文明从西边过来,另外一个名称我们可以叫“全球文明同源说”,简单讲就是“同源说”。
实际上,我觉得扩展一下来看的话,我们也可以说西来说是研究整个文明发展趋势的,大的趋势。它是怎么发展的?朝哪个方向发展?有什么条件发展?哪些工具支持发展?这些都是“西来说”研究的范围。
“西来说”基本上就是这样一个情况。
首先“西来说”研究时间特别远,比如3000年前到5000年前的,一般人不涉及这一块,可能你在火车上看到人家看古典小说,你可以随便找人说说《三国》的诸葛亮或是说说红楼梦什么的,很少会谈仰韶文化、山顶洞什么的,关注这个少了。
下面说说三星堆。
把三星堆放到我刚刚讲的框架里面就可以了,但是还可以细讲一遍。
三星堆跟别的地方不同的不多,就是它里边有“人面”,别的地方没有看到“人面”,你就认为别的地方就按传统解释来说就行,三星堆你一看就不是黄种人,这些人的后代可能就生活在我们周围,只是有些地方密集一些,有的地方人群少一些。有的爱旅游的,到四川、云南、大凉山、小凉山,人际罕至的比如说彝族的地方都保持标准的雅利安人种的标准。我刚出的一本书《谈天说地》里面的一些照片是上个世纪拍摄的,到这个世纪,我们交流得越来越广了人也出来了,我们也进去了,一交流一杂交就看不到他们了,并且以后会越来越罕见。上个世纪的照片不让看文字,我就我孩子看这个是谁?(图片),我孩子说是希特勒,他说是雅利安人种,实际上我拿的是三星堆的人种,实际上古代人种是很复杂的,不是一回事。你今天考虑两千年前是不一样的,非常不同。我们考察一下,四川一带人种杂交之后的消失速度之快。
我们可以想象过去几百年、一千年、两千年之前都不同,三星堆不奇怪,只是给了你人面的证据,放到大的“西来说”上可以这样解释,就是大约在中国 “三代”时期,这个时候重要文明标志是青铜,尤其是商朝中晚期(殷墟同期3300年前),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有可能是交通工具突然出现改革,加速了全球突然之间的交流方式,在中国几个不同地点同时出现了跟三星堆一样的大规模青铜点只是没有人像、“人面”,这个青铜点一个在黄河中下游(也就是殷墟),还有几个比较大的同期出现在江西的西岗(音同),有一个叫大凉洲,我们叫大凉洲文明,不比三星堆差,非常大规模,殷墟当然不比三星堆差。还有一个地方在长江中游长沙市下边一个县叫宁乡,这个地方发掘地比较早,解放前全部都给发现了(国家比较乱),考古方面没有保护好,很多东西都在日本等地,我们国家1949年之后考古方面保护比较好,很多文物都得到保护了,尽管有人说文革破坏了很多,但整体来看后半叶50年做了很多保护工作。
你要去看一下大凉洲、殷墟、三星堆考察一下宁乡,联系起来以后你就不奇怪了,你把它作为一个整体事件来看,在这个期间有一大批人带着当时的高科技也许是青铜冶炼(之前没有金属冶炼的)进入到中国地区,这些人的人种是未知的,我的答案是不知道什么人种,都有可能,可能是白人、黄种人,但是三星堆给了你证据。
中国整个的文明块就不是独立起源的,是一块一块从外地过来的,所以中国文字的起源跟中国稻谷物农业的起源一样,他先从外边获得了概念。我们讲甲骨文的六书的造字方法跟西亚一模一样,并且人家比你早一两百年,全球的文字创造有一个规律,或者是经济而起,文字产生有商业的需要,它要记录交易的情况 (定合同,当然那时是比较早的合同),后来是为国家、行政服务。文字的发展有规律,最早的文化一定是象形文字、图画文字,然后是其他文字,就是楔形文字,我把楔形文字看作是制度文字的一种,我们现在用的拉丁字母(英文这种格式的文字)从4000年前已经开始出现它的雏形了,这个雏形就是在西亚、古埃及这带在迦南出现了。还有一种文字属于象形文字,是图画和线条文字,中国的文字属于线条文字的一种,并且还不是世界上最先的,又比人家晚(几百年),使用线条文字的地区有地中海东北地区、印度河流域、亚洲湾地区、伊朗地区都有比中国早的线条文字,我们早期的甲骨文里边能发现很多很多跟西亚非常接近的文字,就排除了中国文字是在绝缘情况下自己想出来的,没有这种可能性,就是在别的影响之下、借鉴之下充分借鉴整个世界文明的成果,我们今天享受的东西都是文明的成果,我们的汽车、电脑、电话都是这样,都是世界不同地区的文明我们来借鉴,我们做了它、模仿了它,我们也可以有一点儿创造在里面。甲骨文基本上也是这样的状况。
在研究甲骨文的过程中间我发现一个现象,中国早期的文字跟印度非常接近(有一部分),我还不能说我找到了甲骨文的对应区,我也不认为中国的甲骨文是照抄或是从西方直接她过来的,不是这样的,或者说中国早期的文字(汉字的雏形)。与中国古代象形文字相向性最高的地区是印度文字,但是一模一样的非常少,但是一看就感觉是两个表兄弟一样,一般人想不到他有血缘关系,但是我有“西来说”的思想基础以后,我一看他们俩觉得真像。
实际上我看到中国早期的文字跟西边的诸多文字有点儿联系,似乎最多还是在印度河,印度河(印度河不在印度,印度河完全在巴基斯坦,如果你要观察印度河不要到印度去,跟印度比较接近,但是还是在巴基斯坦境内)文字大家不能理解为直接从印度学过来的,我怀疑早期中国有跟印度进行商业贸易,印度河是一个特殊的文明点,它没有国家、政治这些因素,主要是商业点,是沿着印度河的,主要跟水有关系。
印度河源头在中国西藏境内,印度河的水上特点我在回头想我跟你讲的几个青铜点有没有一致性?必须靠水,说明有一支人靠水上的交通工具来传播了有些东西,实际上在3000多年前的时候世界上最大宗的商业贸易就是青铜,这个是一项技术不是普通人可以做的,是系统工程,从选矿开矿,然后要达到一定的温度要有铸造技术,需要一个非常庞大的队伍才能做的事情,跟今天的核武器一样很高级,不能用现在的眼光看。青铜的特点是很重,量很大,怎么办呢?主要运输青铜贸易的工具就是船,在西方这样,我认为在东方也是这样的,否则的话为什么都分布在大河附近,特别是三星堆、大凉州、宁乡,全部在长江之上。
还有一个规律原始社会(史前人类)并不居住在主干河的河边,都是在支线(支流)上,可能是防洪需要,而且河流是相通的,你如果在湘江上可能通到长江,或者在长江一个大的湖泊往外边来一点,如果到主干可能有防洪的大工程量,早期的人类并不选择居住在(河流)主干附近。
我在研究文字的过程中间,发现一个现象三星堆和大凉州都反映的是印度特色,非常明显的特色,我认为这只是一个思考方向,尽管它带着的是印度那边的文字,但反映的文化以及人群未必一定是印度的,因为我刚刚讲印度河流域是一个大型的贸易中转站,长达几千年的。从五千多年一直到四千多年,恰好在印度河文明衰落的时候,突然3000多年前中国就兴起了,是不是那边发生了什么事情,有一部分人扩散到这边了呢?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具体是怎么回事呢,我们还要继续探索继续研究,我的工作也没有完,也没有定论,我昨天讲的东西,前几年讲得东西,随着资料不断丰富我可能推翻我自己的观点,不断调整方向,使它更符合科学、更严谨。
我希望大家听我的演讲不要把我的话当成一定是正确的,我的话是可以商榷的,今天就到这儿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