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对现代经济学的十大挑战

钱津 发表于 2009/09/29 04:17 一品 各抒己见 (www.ywpw.com) 主题字词: 钱津

加跟贴 发新贴

  20世纪的新技术革命开启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新时代。但时至今日,现代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远远地落后于这个时代,不能有效地为现实经济的运行和发展服务。从人类思想发展的根基讲,当代人更应该看到的是,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不仅是对世界上各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能否尽快复苏,提出了现实的挑战, 更是对于现代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一、挑战经济人假设

  

  经济学的研究需要有前题假设。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表明,现代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是于学理不通的,存在着显而易见的内在缺憾。由于人是具有社会性的,因而,作为经济学研究假设前提的经济人,不能只表示个体经济人,还必须有对社会经济人的假设抽象。缺失社会经济人假设的经济学研究只能从社会经济中的个体出发分析和探讨人类的经济行为,在宏观经济领域的研究是难以展开的。迄今为止,现代经济学的宏观经济理论仍只是局限于解释经济个体之间的利益之争,没有能够体现出更高层次上的对社会整体利益的理性思考和自觉维护。在这种状态下,已经进入21世纪的现代经济学主要的宏观经济理论,不仅是不完全适用于像中国这样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就是在其提出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也基本上不能被政府接受为宏观调控的指导理论。因此,自觉地深化对于经济人假设研究,增加社会经济人假设,必将成为推动21世纪现代经济学理论创新应对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的制高点。作为现代经济学宏观理论研究必不可少的认识前提假设,不同于个体经济人的社会经济人至少应具有十大理性基点:保证国家经济安全、保持经济结构平衡、保护经济发展活力、保障收入分配公平、严密控制货币管理、规范市场交易秩序、实现区域平衡发展、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全面实施社会救助、坚决落实天赋人权。为此,面对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对于长期以来经济人假设缺失社会性的问题,从今往后,现代经济学的研究应当从实际出发,及时并积极地弥补这一缺憾。

  

  二、挑战经济研究范围

  

  截至2008年,有关虚拟经济的研究成果还未能进入高等教育的本科教材,而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表明,现代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只局限于实体经济领域已经成为认识现实的障碍。因此,现代经济学应从基础上扩大研究领域,既要研究实体经济在整体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又要研究虚拟经济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影响。而且,对于虚拟经济的研究需要科学地认识其内涵,需要紧密地联系现代市场经济的实际,即要从21世纪的经济生活实际出发,不能再局限于19世纪学界对于虚拟资本的认识。当前,为了迎接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和尽快恢复全球资本市场的活力,现代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迫切需要从基本范畴的界定做起,进入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民经济宏观运行和宏观调控的层面,加深对虚拟经济的理解和认识。

  虚拟经济是从货币的运行领域做出的概括,而证券化的资本市场则是货币虚拟运行的具体表现,即是虚拟经济的具体表现。因此,证券化的资本市场活跃就是虚拟经济的活跃。在复杂的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更大力度地发挥证券化的资本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而另一方面,在虚拟经济性质的资本市场运行中,经济的稳定性更是需要给以高度重视的。不论是长期的稳定,还是短期的稳定,证券化的资本市场的稳定都必须是市场充分活跃中的稳定,而不能只是僵化的稳定。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中,国家对证券化的资本市场的调控应是宏观调控的重点。对证券化资本市场的这种虚拟经济的宏观调控也不是可以脱离实体经济运行要求的。在虚拟经济领域决不能只是不断地强化虚拟经济的自我服务,今后现代经济学的研究和各个国家或地区实施的宏观调控,从根本上说,目的只能是使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运行取得良好效益提供必要的服务。

  

  三、挑战价格理论

  

  现代市场经济高度复杂化了,传统的价格理论认识已经跟不上市场高度发展的现实。造成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造成次贷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美国房地产市场价格的跌落。这说明通过这次危机,现代经济学的研究必须明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于市场经济中的价格刚性原则需要给予重新认识。

  在现代社会,维护价格刚性,就是维护币值稳定;而维护币值稳定,也就是维护金融稳定。现代金融是社会经济的中枢,既要灵敏又要稳定。通过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我们就比较清楚地知道,美国的房地产价格一下落,美国的金融就无法承受了,直至祸及全球。这里面存在一个由货币传导的内在机制。非常明显的一点是,如果美国的房地产价格不下落,美国的次级贷就没有问题,美国撒向全球的次级债就也是没有问题的。我们说,美国自家的事没搞好最后闹到全世界,关键是认识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不知道在现代社会必须维护价格刚性原则,不能任由房地产市场的价格下落,不知道价格连着货币,不能任由市场的价格下落引起币值的不稳定,搞乱整个金融秩序。现时代还在倡导市场自由的人,倡导价格可以自由地大起大落的人,其实思想都还停留在20世纪的新技术革命之前,或是他们的思想确实有些简单化,这就是我们今天不得不面对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思想原因。国际金融危机应该是给许多现代人上了振聋发聩的一课。

  

  四、挑战效用理论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还极大地挑战了现代经济学的效用理论研究。以往的研究对效用范畴给予的纯主观性界定应该成为历史了。在21世纪,现代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必须尊重客观实际,努力追求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的相统一,对效用范畴重新定义。从事实出发,科学地深入地认识学科基础范畴,确认效用是指人类有用劳动成果作用的一般化,是一个具有客观性的经济学范畴。并且还要确认,效用应有中间效用与终点效用的区分,明确作为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创新点,界定中间效用具有重要的学术思想推进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界定中间效用的存在,这将从根本上改变自经济学创立以来就一直信奉的效用最大化理念。对中间效用的界定表明:在自然经济形态中没有中间效用, 在简单的商品经济形态中也未有许多的中间效用,对此,经济学的研究可以不涉及中间效用,可以笼统地讲效用最大化,即不论是对何种效用都可以追求最大化。但是,面对发达商品经济形态和市场经济形态的研究,却是决不能无视中间效用的存在,决不能笼统地讲追求效用最大化了。因为,在发达商品经济形态和市场经济形态中,尤其是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形态中,由社会劳动分工决定的中间效用是客观的大量存在的,而中间效用不是生活消费的福利享受,不是生产消费的最终需求,不能追求最大化,只能根据其所配套服务的生产规模和生活消费的客观要求保持一定的适度性。这也就是说,对于中间效用必须讲适度性,不能讲最大化,对于终点效用才能够讲最大化,所以,在中间效用大量存在的前提下,现代经济学的逻辑归纳决不能再笼统地讲追求效用最大化。这表明,提出中间效用范畴,是将经济学对于效用的认识在某种意义上细化和深化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实现的经济学基础理论认识的推进。如果对中间效用也讲最大化,等同终点效用一样地讲求最大化,那么,追求中间效用最大化的结果,不仅不会使社会增加更多的福利,反而会对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起到破坏作用,甚至是严重的破坏作用。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也可以说是中间效用泛滥引起的的金融海啸,因此,在经历这次危机之后,现代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必须要对中间效用范畴高度地重视起来,必须要对中间效用领域的研究高度地重视起来和深入下去。

  

  五、挑战政府作用

  

  经历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人们看到的是,在世界各地,每一个国家或地区,都是政府在积极地救市,政府不但没有退出市场,而且是正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现代经济学迎接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必须重新研究市场经济的本质和运行,从客观的事实出发,确定政府作为不可或缺的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中的统领地位和作用。

  在现时代,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统领作用,需要在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和微观规制基础。一方面,政府建立规划、金融、财政之间相互配合和制约的经济机制,保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平衡,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 实现对国民经济运行的综合协调与控制,是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目标。另一方面,政府为了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落实国家经济规划提出的各项具体任务,调整经济结构和调节社会分配,还需要与产业政策紧密地相配合,保持宏观经济管理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深入持久地做好各项微观规制的基础工作。

  保持国民经济运行的良好态势,即保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平衡,需要政府运作宏观总量调控。宏观总量调控的具体控制力,表现在对货币发行总量、信贷供给总量、证券市场规模等方面价值总量的控制上,以及对银行储蓄和贷款的利率、银行的法定准备金率的直接变动。宏观总量调控是现代复杂的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重要表现,是发挥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统领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政府拥有宏观总量调控的职责,却并不需要天天运作这种对宏观经济干预的职能。只有在国民经济运行态势偏离正常状态和秩序时,即社会总供求包括虚拟经济在内的货币总供求出现明显失衡时,才需政府发挥积极的宏观调控作用,对国民经济的总量进行必要的价值调控。宏观总量调控的重要性和有效性是由现代市场经济的实践所证实的。

  另一方面,在现代复杂的市场经济中,各个国家和地区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应从满足社会生活消费品需求出发,不断地对国民经济的结构进行调整。这种结构调整属于政府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微观规制。做好各项微观规制的基础工作,是保持国民经济运行良好态势的必要条件。微观规制包含调整结构,却不只是表现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还具有更多的内容,全面表现在国民经济运行多层面上发挥的政府宏观经济管理作用。政府的微观规制工作具有不同于宏观总量调控的长期性、针对性、绩效性、法制性、基础性等基本特征。

  

  六、挑战信用理论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表现为现代社会的信用关系在高度发展之中突然出现全球失控的一种严峻局面。这表明,现代经济学的信用理论发展并没有跟上现代社会的信用关系发展。因此,这次危机对于现代经济学的信用理论也是严峻的挑战。

  银行信用在现代复杂的市场经济中很脆弱,一旦资不抵债,银行可能随时坍塌,而各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只要拥有人民相信的政府信用,就能够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能够迎战任何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并最终能够带领整个社会恢复信心和经济秩序。政府信用是国家信用,是社会之中和市场之中的最高信用。所以,迎接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挑战,在现代信用理论领域,必须高度重视对于政府信用的研究。就目前的情况看,各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已成为应对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中坚力量。政府救市所唯一依靠的经济来源就是政府的财政信用,因为政府不可能动用政府税收去救市,那是政府办公和吃饭的钱。不论在哪里,政府信用的作用都从来没有现在这么重要。现代经济学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是,随着现代市场经济复杂性的提高,政府信用的重要性越发明显,利用政府信用实施政府的宏观调控, 不仅是在危急之中,更要贯穿于日常的国民经济运行之中。这也就是说,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开创了一个先例,使得政府信用普遍地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之中, 使政府信用的重要性更为提升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这既是危机的逼迫,也是危机的促进作用。从此以后,政府信用将会被各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更灵活地运用, 由此更好地发挥政府作为最大的市场主体在现代复杂的市场经济中的统领作用。政府信用不再仅仅是为了弥补政府财政日常收支的赤字而运用的,也不光是为了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而运用的,政府信用的重要性已需要体现在整个国民经济的日常运行调控之中,其基本作用的升级是与现时代社会信用的高度发展相一致的。现代经济学需要将政府信用在现代复杂的市场经济中的具体作用作为一个专门的领域进行研究,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类新时代的经济发展。

  

  七、挑战金融衍生品市场

  

  面对由于世界金融衍生品交易过于活跃而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现代经济学对于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应给予更深刻的理论研究,应当明确,在现代复杂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坚决遏制金融衍生品市场泛滥。

  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存在与人类的生存能力直接相关。在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并没有谁来规定某时的经济生活只能怎样不能怎样,在某时必须形成某种形式的市场,但是,某时的经济生活方式,某时形成的某种类型市场,却必然与某时的人类生存能力相一致。因而,在现阶段,存在金融衍生品市场,从根本上说,是由现阶段的人类生存能力决定的,这就是一种客观的决定性。也就是说,在客观上,金融衍生品市场不会出现在人类的生存能力很低的社会发展阶段,而且, 也不会保持到人类的生存能力更高的社会发展阶段,这一市场的存在仅仅与现阶段的人类社会的生存能力相一致。在迎接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中,现代经济学需要从根本上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现实存在给予准确的认识。

  有效地保持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虚拟中间效用创造的适度性,就是理性地遏制金融衍生品市场交易发展的绝对尺度。在社会经济实践中,这一尺度的运作,需要具体化地斟酌。经过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在世界上各个开放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国家或地区,都需要高度理性地遏制金融衍生品的交易,不要使其市场再次发展到极端疯狂的程度。这一次的金融海啸已经使全世界吃够了苦头。我们即使在现时代还做不到永远地告别金融危机,也决不想不几年就遇到一次这样的灾难。所以,从今往后,不论是哪一个国家或地区,都要对具体化地理性遏制金融衍生市场竭尽全力。

  

  

  八、挑战货币理论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挑战了传统的实体性货币理论,要求现代经济学的研究必须尽快建立新的虚拟性货币理论。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就进入了使用虚拟性货币为主的新的历史时期。虚拟性货币不同于实体性货币,虚拟性货币是不具有相对购买力价值的货币,其自身价值仅是自身的制作费用,因而,严格地讲,虚拟性货币已不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而是现代社会中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信用工具。货币由实体性的转化为虚拟性的,是货币的虚拟化过程,是现代经济的突出特征,是需要现代经济学货币理论给予深入研究和认识创新的。

  现在的问题是,虚拟性货币已经产生,虚拟性货币是现代社会普遍使用的货币,经济学的研究就不能再以实体性货币的特性要求或匡正虚拟性货币的运行。这也就是说,在现时代,对于人们每日都离不开的货币,不能不区分虚拟性与实体性的差别,不能不历史地看待货币形式的发展。老百姓有了钱,能买东西就行,不会管它是实体性货币,还是虚拟性货币,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经济学的研究,那是一定要区分虚拟性货币与实体性货币的。面对此次国际金融危机, 有许多的见解和治理意见是不区分货币的虚拟性与实体性的,或是说,对危机的认识并没有上升到现代货币的虚拟性上来。现在,除去专门研究虚拟经济的学者,绝大多数的经济学研究者还没有意识到现代的货币已不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前的货币,现代的货币已经是完全虚拟化了。对于虚拟性货币必须展开全面的新的研究,用过去的关于实体性货币的经济理论解释虚拟性货币必定会严重脱离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按照当期人们对于货币的研究和认识的这种水平,不出现金融危机倒似乎可能是有悖于常理的事情。

  

  九、挑战宏观调控理论

  

  传统的宏观调控只是针对实体经济运行的总量控制,并不直接涉及虚拟经济领域。因此,此次由虚拟经济疯狂引起的国际金融危机无疑对于传统的宏观调控理论提出了不容回避的重大挑战。

  从理论上讲,迎接挑战必须建立新的虚实一体化的宏观调控体系,而且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对于虚拟经济的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调控的机制。通过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我们清楚地看到,国家在宏观上不干预股票市场,股票市场就要在宏观上影响国民经济。国家在宏观上不干预金融衍生品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泛滥就可能造成国民经济的严重危机。这就牵涉到两个基本的理论问题:一是政府在宏观上能不能直接调控资本市场,再是政府在宏观上应当怎样直接调控资本市场。对于前一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即在现代如此高度发达的社会,政府必须在宏观上直接调控资本市场,不能任由各类资本市场兴风作浪,为所欲为。在一个小小的密封圈损坏就酿成火箭升天大祸的时代,社会对于成千上万亿资金的市场虚拟交易任凭自发,只设规矩,不求控制,是社会理性严重不到位的表现,是经济学研究严重落后于自然科学发展的事实。自2008年初,中国的股票市场盲目地走向低谷,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基本上丧失了融资功能①。对此,是必须由政府在宏观上进行直接调控的。社会不能一方面承认资本市场的盲目性对于国民经济有极大的破坏性影响,一方面又放弃社会理性对其听之任之。至于在目前情况下政府应当怎样直接调控资本市场,这是需要仔细探讨的问题。也可能有多种多样的直接调控方式,但不论采用何种方式,基本原则应是一致的,即必须使用理性的强大资本力量调控非理性的实力相对分散的资本力量。这就是说,在现时代,各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并不能使用行政手段对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调控,而必须用其他市场主体同样的资本手段直接对资本市场进行控制。其实,只要认识明确了,机制建立了,在高科技的信息时代,各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都完全可以依靠国家力量做到对资本市场进行有效调控,即政府通过调控资本市场是可以避免发生金融危机的。增加这一层次的直接调控内容,是建立新的虚实一体化的宏观调控体系的核心要求。这表明,与复杂的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宏观调控,核心是对虚拟经济的资本市场进行调控。因而,接受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深刻教训,必将有力地促使全世界各个国家或地区告别以货币总量调控为主的宏观调控时代。

  

  十、挑战经济学的研究基础

  

  此次爆发国际金融危机,明显地表现出目前的经济理论研究远远地落后于现代的经济发展实践,这其中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没有能够准确地认识到劳动是经济学的最基础范畴。以往的经济学研究,或是以商品范畴为起点研究,或是以效用、需求等为基础范畴进行研究。然而,商品是劳动的产品,效用必定是劳动成果的效用,需求也只能是对劳动成果的需求。所以,劳动是相比商品、效用、需求等范畴更为基础的范畴。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人类生存的第一条件。劳动范畴联系着经济学研究的一切内容,实体经济领域和虚拟经济领域所有的分支边角都应被涵盖其中。只有遣用劳动范畴贯穿于各个研究领域,经济学的理论才能最终铸成根基牢固的完整的科学体系。因此,现代经济学研究的科学化,应当而且只能是从将劳动作为本学科的最基础范畴起步。

  劳动对于劳动成果创造的决定作用必然是劳动整体的作用。单纯的劳动主体活动即活劳动,只能在劳动过程即与劳动客体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脱离劳动客体,就没有劳动主体活动,就没有任何劳动作用的产生。人与自然的不可分割直接体现为劳动主体与劳动客体结合的过程不可分。我们应该明确:任何劳动成果的取得,都是劳动整体作用的结果。对任何劳动成果创造作用的抽象,都必定是对劳动整体作用的抽象。虽然对于劳动整体作用,亦可抽象地区分劳动主体作用和劳动客体作用,但是,在具体的劳动实践中,从来没有单独存在的劳动主体作用,也从来没有单独存在的劳动客体作用。准确而规范地讲,在任何情况下,获得劳动成果,都必定是劳动的整体作用表现劳动的创造力。因而,在现代经济学的基础理论认识上,不应将劳动整体作用的创造误为劳动主体作用的创造,或者说不应将单纯的劳动主体作用称之为劳动作用。承认劳动客体作用存在于劳动整体作用之中,承认客观不存在单纯的劳动主体作用,承认劳动的作用必然是劳动整体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是研究劳动范畴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科学态度。只要不是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在现实的社会经济生活中,这种劳动整体作用的存在就是一种人人可以认定的最普遍的客观事实。这一客观事实的存在不会因为有人不承认或忽略而改变。可以充分肯定地讲,现代经济学的时代转折和创新必须由认定这一客观事实做起。

  面对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以上十个方面的挑战迫使现代经济学的研究必须开创新局面,实现基础理论的根本性创新。这是需要引起各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学界高度重视的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重大问题。鉴于解决这些理论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于以上十个方面内容的更为详细的展开阐述,笔者已写成《国际金融危机对现代经济学的挑战》一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4月出版),供读者参考。

加跟贴 发新贴一品 各抒己见索引首页

Powered by AFpost Thu Dec 27 17:40:55 2018.

本论坛上所有文章只反映送交者的观点。我们保留删除任何被认为不适合本坛的文章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