飓风劫后的美国
zt 发表于 2005/09/19 14:43 一品 游山玩水 (www.ywpw.com)
飓风劫后的美国
作者: 常晟 弦琴 冯扬 王文峰
9月13日,距离“卡特里娜”飓风袭击美国新奥尔良市之后近20天,美国总统布什终于有勇气说,他要对美国联邦政府在“卡特里娜”飓风灾害中做出的反应负责。
“卡特里娜”飓风自8月25日袭击了美国南部之后,一度减弱,但随后又重新增强。8 月29日,重新加强的飓风席卷了墨西哥湾,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南部海岸登陆,给密西西比州、阿拉巴马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部分区域造成巨大破坏。
“卡特里娜”飓风直接袭击了新奥尔良市,防洪堤坝被飓风卷起的洪水冲垮,洪水瞬间淹没了两个街区。虽然在这之前,新奥尔良80%的民众撤离了危险的区域,但剩下的人并没有机会逃走。他们与不愿意离开家园的人们一起被洪水困在没有生存条件的城市废墟中。
因为缺乏救援和补给,被困在城市中的人群中出现了犯罪失控,一场天灾由此演变成了人祸。可是,虽然灾情不断的恶化,美国总统布什却仍然在度假,这招致了美国民众的一致批评,而地方和国家官员则面临着更为激烈的指责。
美国人不敢相信,一个号称全世界最强大的国家,面临一场自然灾害时却显得如此的脆弱,一个一直以来被认为最安全的政治制度却引发了最为官僚的状况。
一方面以美国强大的国力和完善的灾害预警、救援体系,发生如此“突然”的袭击和造成如此惨重的结果让包括布什在内的所有美国人都无法接受。另一方面,保证“即便选出一个无能总统,也能使国家正常运转的”民主制度却遭受总统权力过大问题导致的恶劣后果。
美国政府在一边救灾的过程中一边开始反省政府的责任,全世界也都从美国这次失败中吸取教训。“卡特里娜”飓风对唯一超级大国的袭击,让世界为之一震,原来除了恐怖主义,破坏环境带来的危害和政府对此的漠视,一样会带来灭顶之灾。
飓风洗劫新奥尔良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2005年的一次飓风引发一场洪水毁灭了一座美国名城。
美国新奥尔良市的居民永远忘不了收音机里传来的那最震撼人心的呼救:“我们全家都在顶楼。水已经淹到脖子了。请来救我们!救救我们……”
Medley 跟丈夫和女儿三人入住新奥尔良市中心的酒店避难,因此逃过一劫,但她的父母和姐姐就没有这么幸运。飓风袭来的那天(8月29日)早上7时,父母房子的水位不断上升,全家被迫走上阁楼避水。“姐姐那时接通手机,向我道别,她说:‘我很爱你,我们都要死了。’接着电话就断了线。” Medley在痛苦地回忆。
灾难电影《后天》里面那种令人瞠目结舌的自然杀伤力在新奥尔良的现实之中上演。
飓风“卡特里娜”到底造成多少伤亡和灾民,至截稿为止还没有准确的数字,但尸体到处都是:既有隐藏在房屋阁楼深处的,又有漂浮在洪水中和瘫死在轮椅上的,甚至有被丢弃在公路旁的。而且,这个让人揪心的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新奥尔良市在过去10天之内经历了重大变迁:它曾经有着48万人口,活力四射。在遭到“卡特里娜”袭击以后,被洪水淹没,抢劫成风,强奸和纵火等罪行时有出现;现在,那里几乎成为一座湿透的坟墓,甚至救援的医疗人员也遭到枪击。由于无力撤走囚犯,监狱迫于无奈只好将他们释放,罪犯四窜施暴,新奥尔良变成了一个完全失控的第三世界地区。
希望不会发生更坏的情况,但是据美国气象专家们9月12日说:新飓风“奥菲莉亚”正在美国东南部海岸附近盘旋,可能会在晚些时候“袭击”美国北卡莱罗那州。北卡莱罗那州州长迈克·伊斯利11日已经宣布全州进入紧急状态,当地官员也对身在该州低洼地带的渡假胜地—— 奥克拉科克岛的居民与游客下发了强制撤离命令。但愿,这一次不会再有如此惨重的伤亡。
22具尸体
9月8日,新奥尔良市以东一座名为维奥莱特的小镇,救援人员看到了骇人听闻的一幕。这个被淹没的小镇,洪水退去之后,露出22具用绳子捆在一起的遇难者尸体。
这些遇难者当中包括妇女以及儿童。他们看起来是为了防止被洪水冲走才绑在一起的。但不幸的是,他们身上的绳子勾在了一根电线杆上,结果洪水将他们全都淹没。
目前这22具尸体已经开始腐烂,救援人员只能强忍眼泪做好善后工作。一名警察说:“我在过去一个星期已经看够了遇难者的惨状,但这次看到这么多遇难者死在一起还是让我感到触目惊心、惨不忍睹。这些人一定是急于想活下去,同时也想帮助其他人活下来,但最终却是一起死了,这真让人伤心。”
当地行政长官杰克·斯蒂芬斯说,当他第一眼看到这22具尸体时,他还以为是救援人员将找到的遇难者尸体摆在了一起,直到对尸体身上的淤泥进行了仔细的检查之后才发现了他们身上的绳子。
中国女孩的现场目击
杭州22岁女孩杜琰,8月24日前往美国新奥尔良市图兰大学求学。三天后,美国历史上最大的飓风“卡特里娜”正面袭击新奥尔良,人们被迫逃离家园。狂风暴雨中,8月31日,杜琰用邮件向人们描述了新奥尔良的惨境。
8月31日早上6∶02。情况比人们预计的要糟糕。飓风所过之处,留下一片惨状。这本来就是一个低于海平面的城市,飓风刚到,堤坝就破了,眼看着两个街区在一瞬间就被洪水吞没,洪水在瞬间漫到了普通城镇楼房的二层。
更可怕的是,飓风扫过之后,水还在继续往城里淹,已经达到20英尺。通过CNN和FOX NEWS的现场直播,可以看到新奥尔良充满中产阶级趣味的独栋住宅已经只剩下屋顶了。电线杆、交通灯、树……一切东西都四处吹落!政府在飓风来到之前把所有不愿意离开的人转移到了一个室内体育馆中,但是飓风一来完全停电了,持续的高温,使许多老年人和儿童受不了。有人在体育馆里待不住了,往外跳,又一个生命结束了……
CNN一个经验老到的女记者在电话报道现场情况的时候,突然哽咽不止,放眼望去,所有人的眼眶都红了。
早上7∶05。“真的没想到我会亲历美国历史上最厉害的飓风,200年来的第一次居然被我这个刚到美国3天的人给碰上了。”杜这样说。
“不过我还算幸运的,还没有安家落户之前就出了城,损失还不至于太惨。而我导师一家,就真的是无家可归了。家园和财产的损失还是其次,最心痛是5年来所有的研究成果毁于一旦。”杜琰描述,老师研究的是心血管方面的内容,标本一停电就完全毁坏了。夫妻两人带着7岁的孩子忧心忡忡,想回去看看但又根本不可能,所有通往新奥尔良的道路都被关闭了。他们苦笑着说:“现在我们和你是一样了,赤手空拳闯美国。”
“谁应该死?”
当“卡特里娜”飓风席卷美国新奥尔良市后,困在洪水之城中的医院医生采取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给那些他们认为生命垂危的重病病人注射大剂量吗啡,用安乐死方法让他们尊严地死去,而不是让他们在痛苦中等死,或无望地等候被疏散出医院。
一名接受英国记者采访的新奥尔良女医生称,她希望“上帝能原谅她的灵魂”,因为私自结束前一刻还在奋力抢救的病人生命的行为,已经违背了她所知道的每一条医学伦理原则。这名女医生说:“我不知道我是否做了正确的事,但我当时没有时间仔细考虑,我必须做出选择。那些重病病人都处于极大的痛苦中,在孤城之中没水没电,我们根本无法对他们进行治疗,我们只好给他们注射吗啡,让他们安乐死。我想我们的行为不是谋杀,而是同情。即使我们不这样做,他们也会在数小时或数天中痛苦地死去。”
一名祖籍英国林肯郡的46岁女护士莎伦·卡里赫尔也向媒体披露了发生在新奥尔良医院中的悲剧。莎伦眼中含泪地对记者说: “当医生下令只救那些可以救活的非重病患者后,我不得不在一间间病房中行走,看着一个个病人,决定哪个应该生,哪个应该死。这真是我一生中经历的最艰难的事。”
莎伦称:“人们像苍蝇一样地死去,当病人死去后,我就拿床单盖住他们,为他们祈祷一刻。由于停尸房已经堆满尸体,所以我只能将一名妇女的尸体摆在楼梯间里。”
美国新奥尔良医生对病人私自进行安乐死的叙述得到了美国官员的证实,由于安乐死在路易斯安那州是非法行为,因此英国媒体没有透露被采访医生的姓名,以防止他们沦为美国政府的替罪羊。
25000个尸体袋
据美联社9月11日报道,当前,路易斯安那州确认的死亡人数仍然是154人,截至发稿,这一数字是400人。但随着未来几天积水的消退,尸体暴露之后这个数字肯定会骤然上升。而在新奥尔良街头,嗅尸犬和法医工作人员正在抓紧搜索遇难灾民的尸体。政府方面已经专门开设了一处太平间,处理灾民尸体。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卫生署官员9日表示,为应对“卡特里娜”飓风可能造成的庞大罹难者人数,灾情最惨重的该州新奥尔良地区已备妥25000个尸袋。
该州卫生及医院署官员詹哈森说:“据本人了解,联邦紧急救援事务署已备妥25000个尸袋。” 当记者向詹哈森询及,当局是否预计罹难者人数将高达25000人时,他回答说:“我们不知道要如何预计。这个数目的尸袋只代表我们已有周全准备。”
据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共和党参议员戴维·维特称,“卡特里娜”飓风仅在路易斯安那州造成的死亡人数就可能超过1万人。维特说:“我估计路易斯安那州的死亡人数将超过1万人,但这只是我个人的估计而已。” 而最近的报道认为,遇难者人数远小于这一数字。
走还是留,这是个问题
新奥尔良市市长雷·纳金已经签发强制疏散令,下令警察和国民警卫队的士兵强行撤离仍然滞留在家中的1万名灾民,以防止这些人因为喝了污水而患上传染病,及恶劣的卫生环境所引发的疫症,危及劫后余生的居民。
9月8日,美国新奥尔良市5名灾民因感染霍乱病菌丧生,为此有关官员警告称,新奥尔良市的污水里病菌肆虐,可能还会引发其他疾病横行。
目前,在新奥尔良市的污水中已经发现了高含量的大肠杆菌及大肠型细菌,这意味着瘟疫很有可能在灾民中爆发。另外还发现污水中铅的含量极高,纳金说:“希望滞留的灾民都能够尽快撤离,因为他们正面临着很有可能爆发的传染病。”
纳金在声明中指示:“强迫所有人疏散,不论他们是不是身处私人物业,或是表明不想走。”他又指出,拒绝离开的人将不获发食水和救济品,暗示居民只有两个选择:走,或是死。
警长迪费路表示,虽然强制疏散令已下达,但仍未严格执行。他说:“(强制疏散令)对我们来说是公关恶梦,绝对是最后的选择。”他表示,警员仍然尝试提醒居民,如果他们继续留守,警方可能无法拯救他们。现时只有当局核准参与救援行动的人员,可以留在新奥尔良市。
美国国内媒体广泛批评对灾区黑人的种族歧视使联邦政府轻视了救灾。但新奥尔良市长纳金认为关键的不仅是种族问题,还有阶级问题,“富人有办法逃走,穷人没有”。
新奥尔良是美国最贫穷的城市之一。据《纽约时报》统计,在新奥尔良近50万人口当中,四分之三的人已经避难。未撤离城市的绝大部分是穷人、文盲、残疾人、老人、孩子、与世隔绝者或在这个城市生活了一辈子的人。新奥尔良的人口中,28%处于贫困线以下,而美国的平均数是9%。此外,有5万个新奥尔良家庭甚至无力拥有汽车。飓风来袭正值月底。贫困人口的救济金一般都在月初到达,而等待救济金的人们舍不得离开,这也是一个悲剧原因。
“卡特里娜”造成美国墨西哥湾各州百万以上灾民无家可归,这些人被迫离乡背井,暂时住进救灾机构成立的收容中心,或是到外州寻找暂时的栖身之处,但因灾民人数实在太多,这已经形成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灾民危机。
得克萨斯州过去几天涌进了约20万人,收容中心全部人满为患,得州州长里克佩里不得不出面宣布,该州已经无力再接纳灾民。政府在进入休斯顿的高速公路旁竖起标语牌,要灾民改往阿肯色州疏散,结果阿肯色州一天之内涌入9000人,让这个小州无力承受。
水城报纸的互联网版
政府官员表示,大多数受影响地区的电力和其他可用的设备仍然无法恢复,目前有超过42.7万住户依然没电,50万人没法打电话。
毁灭性的飓风过后,由于交通瘫痪,城市变成“水城”,新奥尔良市的各家报纸不得不寻求新的发行方式。新奥尔良日报——《时代报》目前只能通过网络发行,这家日报社不得不在周二放弃了新奥尔良的办公室,转移到了几十英里外重整旗鼓。从周二开始,该报仅在互联网上发行,用户可以在线浏览也可以下载。
《时代报》眼下在报纸内容上显得非常零散,大多是记者们采编的一些突发事件。报社把突发新闻发表在一个网络日志似的页面上,提供了许多一线消息,并且连续爆出新闻,诸如枪械商店遭劫等。《时代报》周二刊登的广告只有三条,内容全都是保险公司的免费电话号码。
新奥尔良的前世今生
新奥尔良很不美国,新奥尔良也很美国。当新奥尔良今天已经不像以往那样更多地和爵士、NBA和少数裔社区联系起来的时候,这个城市的各种绯闻变得如此令人怀念。
苏丹红,让肯德基的新奥尔良烤翅受人冷落。“卡特里娜”,让路易斯安那州的新奥尔良全球尽知。
新奥尔良(New Orleans)的法语原文为La Nouvelle Orleans,命名来自于法国波旁王朝国王路易十五的摄政王奥尔良公爵。风灾中心的路易斯安那州,原为法属殖民地。新奥尔良建城于1718年,以当时路易十五国王的摄政,腓力二世公爵的领地来命名。而这位公爵的领地,就是法国中部名城奥尔良,此地也是圣女贞德对抗英军入侵的主战场。近三百年来,新奥尔良始终承载着法国殖民地时代的乡愁。
当主场已成往事
划入西部的NBA大黄蜂队新赛季能否杀出重围原本就不被看好,而“卡特里娜”飓风直捣其老巢更让黄蜂难上加难。拥有拜伦·戴维斯这位堪称NBA速度最快的球员,也并不能解决黄蜂队的安家问题。
掘金队总经理范德维奇痛快答应了黄蜂队希望在科罗拉多州的空军学院球场训练的要求,从而解决了一直困扰NBA的区域垄断问题,空军学院也答应免除其训练费用,但黄蜂队本赛季重返新奥尔良球馆的希望十分渺茫。黄蜂队已经决定11月4日常规赛揭幕战在俄克拉荷马城开打,但在哪里打10月13日的季前赛还没有确定。
其实严格算来,新奥尔良不能算是黄蜂队的“老巢”,1974年成立的爵士队才是新奥尔良的旧主,但爵士1979年搬到了犹他州的盐湖城,虽然贫瘠的主场距离音乐太远,但爵士的名字却依然保留至今。
黄蜂队1987年在夏洛特成立,“黄蜂(hornets)”一词原是夏洛特的庇护神,本为纪念南北战争期间“守护”南军的一种大胡蜂,这也是黄蜂队至今的吉祥物。2003-2004赛季黄蜂主场从北卡州夏洛特搬到了新奥尔良,新奥尔良时隔20年后再次拥有了自己的NBA球队。而此前新奥尔良一直希望灰熊队来此,但灰熊最后还是放弃了爵士之都,选择了田纳西州的孟菲斯。
据说新奥尔良当地人希望犹他爵士队可以将“爵士”一名还给他们,但他们对于黄蜂队依旧表示了狂热的支持,仅最近2年用于黄蜂队主场改进的费用就接近2000万美元。不过飓风过后的路易斯安那州州政府恐怕没有时间和精力考虑黄蜂队的主场问题。
河谷要地几易其手
100 多年前,马汉在其《海权论》中曾经着重提到新奥尔良的战略地位,“一旦发生为了争夺加勒比海统治地位的冲突,从密西西比河南部通道纵深,新奥尔良的邻近,密西西比河河谷对于疏通水道的好处等着眼,显而易见的是,美国的主要努力应该集中在那条河谷。” 按照中国的习惯提法,新奥尔良不仅是美国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而且当属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新奥尔良的历史,堪称是北美几代殖民者力量此消彼长的见证。
新奥尔良所在的路易斯安那州,其北方河谷的最早发现者应是西班牙人Hernando de Soto。1682年,法国人Rene-Robert Cavalier用木条做成的十字架在那里向世界宣示了今天路州的法国主权。而直到1699年,法国探险家皮耶和他的兄弟吉恩·巴普堤斯才在密西西比河口建立了永久的居住区。今天通常认为新奥尔良(New Orleans)始建于1718年,是吉恩·巴普堤斯执意要在密西西比河口、墨西哥湾和庞恰特雷西湖的三角地带划出一块殖民地而来的。
1762 年,长达7年的战争迫使法国根据巴黎条约把新奥尔良所在的路易斯安那州转让给了西班牙,此后西班牙人控制了整个下密河东岸。1800年法国和印地安的战争结束后,拿破仑从西班牙手中要回了路州。但随后的1803年4月,拿破仑以1500万美元把路易斯安那卖给了美国。1812年4月30日路易斯安那正式成为美国第18个州。
因水兴城,缘水遭祸
因为对水的钟情,巴普堤斯为新奥尔良选择了密河河口,如今的新奥尔良却真的变成了水城。
新奥尔良扼密西西比河咽喉,是整个密河航运体系的龙头,19世纪初,由于棉花和谷物出口量增多,新奥尔良港口迅速发展,历经近300年已成为仅次于纽约的美国第二大港,年吞吐量在1亿吨左右,全港码头线总长达50公里,有泊位150多个,而且几乎所有码头都是顺岸式的。新奥尔良港同欧洲和太平洋沿岸之间船舶往来频繁,而内河驳船则可上溯密西西比河、伊利诺伊河直达芝加哥。
新奥尔良人始终以水为豪。河湖密布,水道纵横的新奥尔良被不少初到北美的人惊叹为路州威尼斯。虽然附近的湿地不断在减少,但依然是摄影爱好者拍摄棕鹈鹕(brown pelican,路易斯安那州州鸟)的好地方,静谧等待鹈鹕是一种恬适的乐趣,但谁又能想象这种平静转瞬之间就被恐怖的飓风打破。
从不同历史时期的美国地图观察,新奥尔良除了四通八达的密河水系交通和海运外,始终缺乏通向外部的交通要道。新奥尔良市区的平均高度低于海平面约2.4米,最低的地方竟然低于海平面达3.4米。北面的庞恰特雷西湖和南面的密西西比河把新奥尔良夹在中间,新奥尔良地区的地貌仿佛一个不深的平底锅,而水就在锅的边缘上。长久以来,新奥尔良市阻隔洪水的任务只能依靠堤坝和抽排水系统。早在1812年,新奥尔良所在的路州正式归属美国的时候,这里就已经修建了长达100 英里的防洪堤。
从18世纪初期新奥尔良建城伊始,虽然不断有有识之士发出新奥尔良可能遭受洪水侵害的警告,例如关于沿岸沼泽地缓冲区的兴废问题和防洪堤岸的质量和数量问题,但新奥尔良所在的密河三角洲地区甚至整个下密河流域在1927年以前的200多年来始终如一地在贯彻着一种“单纯堤防” 的防汛政策,而这在美国其他领域的法律和政治制度上是相对罕见的。
这次“卡特里娜”过后,不少人依然再翻密河领域1927年特大洪水的旧账,事实上也正是那次洪水暴露了“单纯堤防”政策的谬误。1928年联邦政府制定了防洪法,并由联邦拨款3亿美元。法案规定密河下游的防洪由联邦负责,这是美国联邦防洪政策的重大改变。
20世纪40年代后期,密河领域防洪任务改由联邦机构和州政府机构共同分担。对于密河三角洲特别是新奥尔良市来说,直到“卡特里娜”来袭,堤坝仍然是防洪的主要手段,而这些堤坝在此次灾难中被证明是新奥尔良最致命的弱点。
9月4日的《华盛顿邮报》在反思此次飓风灾难的时候,称中国古代大禹治水的疏导思路同样适合美国治水,但近300多年来,美国人过度依靠堤坝的思路清醒的毕竟有些晚了,尽管期间依靠联邦法律和政策防汛思路有所调整,但对于新奥尔良的防汛来说,却几乎没有任何改变。
作为港口,新奥尔良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堪称是美国江河湖海一体化现代水运体系的重要枢纽。直属国防部的美国陆军工程兵团负责美国主要河流的防洪、航道治理、水力发电、城市和工业用水、农田灌溉和环境保护等事项,近年来美国环保人士一直呼吁国会督促陆军工程兵团尽快完成制定路易斯安那海岸三角洲地区综合恢复规划的工作,例如恢复密河三角洲地区数万英亩的湿地资源,据统计每年密西西比河口附近的沿岸地区都要损失20平方英里的湿地资源;环保主义者还要求陆军工程兵团尽快改善密河三角洲地区沉砂在墨西哥湾附近修筑堤坝后形成的漏斗区。而这些因素正是此次飓风造成如此灾难的因素之一。
早在5年前,新奥尔良大学地质学家的研究表明,新奥尔良市正以每百年1米的速度持续下沉。当时的判断是一个世纪的时间之后,新奥尔良人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城市。如今,这一预言由于“卡特里娜”飓风的肆虐而提前来临。
失控的欲望号街车
新奥尔良在美国城市中堪称另类,当然对“另类”的含义褒贬不一。作为移民和少数裔居住区,这个城市的绰号不少,例如爵士之都、狂欢之城,当然对其的贬斥也不少,例如美国其他地区的人把新奥尔良形容为治安奇差的“罪恶之邑”(City of Sin)和黄赌毒俱全的“大快活”(Big Easy)。高傲的法国移民后代似乎不屑与美国人民为伍,至今新奥尔良最具特色的地区也称为法国区,保留着不少法语地名,如波旁街。不过别的地方的美国人也可以把该地区称作Vieux Carre,两种称谓的不同反映出逐步形成的北美本地文化和殖民后裔文化的冲突。
按照地理位置,新奥尔良的文化似乎更应该偏向佛罗里达和加勒比海诸城,但这边狂热泛滥,狂乱更加不缺,和迈阿密或太子港太多不同,简单概括是欧罗巴风情、拉丁浪漫和黑人文化的怪异混合体。
威廉·田纳西的《欲望号街车》写的就是新奥尔良的故事,可惜北京人艺搬上舞台的版本和新奥尔良的实际情况实在相差太远,不过至今新奥尔良的街车依然存在,至少比香港、大连的要漂亮不少。
虽然路州不少地方和新奥尔良郊外至今仍有一些南北战争题材影片中南方常见的庄园,但新奥尔良市内可远远没有这么恬静,这个美国治安倒数的城市让外来者走在路上多少感到不那么安全。据说爵士乐的国王阿姆斯特朗少年时期也曾因非法持枪而进过少管所。新奥尔良一贯不良的社会治安为这次飓风来袭之后的犯罪骤起做了注脚。
按美国政治倾向划分,新奥尔良所在的路州当是美国的保守派势力重镇,但唯有新奥尔良是个例外,这个城市居然连酒后驾车也不算违法,这恐怕在全球范围内也找不出第二个城市。而在路州的其他地方,星期日买酒也是不被允许的。
对大部分男人来说,新奥尔良具有传奇历史的墓地和号称全美最大的红灯区令他们流连忘返。据说新奥尔良著名墓地的历史可以追索到1718年新奥尔良建城,妓女的历史也差不多同期。甚至新奥尔良曾经著名的红灯区Story ville对面就是传奇的圣路易一号墓(St Louis No. 1 cemetery)。生的“快乐”,死的平静,倒也相得益彰。
嘉年华(Carnival)是中国近年的流行名词,也可以大致翻译为“狂欢节”,不过在新奥尔良的狂欢节却沿用了法文Mardi Gras,就是美国南方部分州的Fat Tuesday。不过这里狂欢节的狂热丝毫不亚于西语系的拉美,而那时的治安案件之多确实也可以媲美里约热内卢。
女巫、米饭、教堂、酒,相对多半大同小异的美国大部分城市,新奥尔良可以大书特书的东西实在太多,是美国极少数可以算得上有“文化”的城市,不过今天当真是多少文化都随飓风而去。
“卡特里娜”的政经冲击波
肆虐美国的“卡特里娜”飓风已渐行渐远,但留下的创伤却在不断扩大。这场罕见的飓风不仅对美国经济造成重创,也横扫了美国政坛。
飓风“卡特里娜”重创了美国的路易斯安那州和密西西比州,繁华的新奥尔良市被洪水淹没,沦为一片泽国。飓风给美国造成的损失相当惊人,正在上升通道中稳步前进的美国经济也不得不因此放慢了脚步。
目前为止,美国政府还没有公布对飓风造成的经济损失的官方评估,但是根据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知名风险管理公司RMS公布的评估,“卡特里娜”造成至少 1250亿美元损失,而美国佛罗里达州保险委员则认为飓风给美国经济带来的损失超过1500亿美元。 损失超过“9·11”恐怖袭击。
美国保险业受到的冲击无疑最为猛烈。据估计,各大保险公司将为飓风造成的损失“埋单”600亿美元的保险金,很多保险公司的股价都因此大幅下跌。此外,美国的石油、能源和电力等部门也都受到重创。
除了飓风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灾区的救援和重建开支更是一个“无底洞”。到目前为止,布什政府的救灾拨款资金已经达到623亿美元。白宫预算负责人乔舒亚· 博尔滕说,联邦紧急措施署为救灾行动每天的花费超过20亿美元。世界各国向美国提供的10亿美元援助资金还不够美国半天救灾行动所需。由于救灾行动将持续数月,仅仅将城市的所有积水排干就要好几个星期时间,耗费的资金之巨由此不难想象。
排干城市积水之后,美国政府将面临更为艰难的选择:是重建新奥尔良还是干脆将其放弃。如果要对整座城市进行重建,那么美国政府必须做好再次支付上千亿美元的准备。
经济增长放缓脚步
美国《华尔街日报》对56名经济学家的预计进行的最新调查显示,受飓风灾害影响,今年第三和第四季度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分别为3.6%和3.4%,低于上月预测的4.2%和3.6%。
他们认为,灾后重建不会对美国经济增长产生大的推动作用。 飓风灾害将使美国的就业增长放慢。预计今后12个月里美国平均每月净增就业人数为17.3万,低于今年初以来的月均19.5万。
由于经济增长预期突然发生变化,给美国的货币政策前景带来变数。自2004年6月以来,为抑制通胀压力,美联储已经连续10次以25个基点的相同速度加息。但是在“卡特里娜”飓风袭击美国后,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议员同时向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施压,要求美联储停止加息,帮助美国经济摆脱“卡特里娜”飓风的负面影响。
但是,经济学家和美联储官员认为,如果美联储暂停升息,那么也很可能只是稳定人心的“暂时行为”,一旦消费者和投资者信心得到巩固,未来还将继续加息。
尽管飓风给美国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但是美国经济还是在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表现出巨大的弹性和抗打击能力:政府动用战略石油储备后,原油价格开始下跌;尽管墨西哥湾沿岸的大部分铁路和桥梁被毁,但是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的物流业迅速重新安排货运线路,使得商品流动正常进行;借助新兴的金融工具,位于灾区的小型地区银行将旗下的抵押贷款出售给了摩根大通和美洲银行等规模较大的银行,由它们将贷款打包成信贷工具,出售给全球的投资者。
正如美国预算办公室负责人道格拉斯·霍尔-埃金所说:“飓风对美国经济影响巨大,但并非不可抗拒。”
美国打响中期选举“前哨战”
“卡特里娜”飓风不仅对美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破坏,而且也给美国政坛带来了强烈的冲击波,民主党人和美国媒体猛烈开火,令布什和共和党人感到猝不及防。政治分析家认为,2006年美国中期选举的“前哨战”已经在“卡特里娜”后打响。
当“卡特里娜”飓风袭击美国后,布什政府表现出的官僚作风和迟钝反应引起了美国民众的强烈不满,布什本人的支持率也节节走低。
据美联社和益普索公司日前联合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布什的支持率已下跌到39%,有52%的受访者认为布什政府处理“卡特里娜”飓风的善后救灾工作不力。
民主党人指责布什政府事先没有制定周密的救灾紧急计划,对潜在的安全隐患置之不理,发生灾难时又反应迟缓。此外,政府将大笔资金用于伊拉克战争,而像防止水灾这样的国内重要问题,政府又缺乏资金。
美国媒体的评论说,布什的领导能力受到极大挑战,“他在第一个任期内,特别是在‘9·11’后表现出的冷静和自信的领导作风已经消失,他已经难以领导一个面对战争、灾害和经济不稳定的国家。”
为了减轻压力,布什不得不采取“舍车保帅”的战术。美国联邦紧急措施署署长迈克尔·布朗12日提出辞职。虽然他一再声称辞职是他本人的决定,并没有受到白宫的压力,但是熟悉美国政治的专家都认为,这样的话通常都应该反过来听。
应急机制凸显危机
美国号称世界上应急机制最完备、最先进的国家,但是却被“卡特里娜”飓风打了个措手不及。
过去美国发生类似的突发性自然灾害,通常由联邦紧急措施署这个独立机构来统筹防范、救援工作。但是“9·11”恐怖袭击后,美国政府将反恐列为政府的核心工作,成立新国土安全部,联邦紧急措施署被并入这个以反恐为首要任务的部门。
联邦紧急措施署并入国土安全部后,许多职员被裁撤或调任,联邦紧急措施署的职能遭到严重削弱,在政府中的地位也大大下降。国土安全部将大部分资金和精力都用于反恐,联邦紧急措施署成为尴尬的“配角”。结果面对大规模自然灾害,国土安全部的运转和应对显得十分慌乱,反而远不如前。
“卡特里娜”过后,美国朝野许多人士都认为将联邦紧急措施署并入国土安全部是一个“严重的错误”。 此外,美国各级政府在此次救灾行动中互相拖后腿,推卸责任的表现,也使得美国政府开始认真反思,并准备采取措施进行补救。
美国舆论指出,政府应该重新审视政策走向,不要再仅局限于伊战和反恐这两个问题上,而是应该首先完善应急机制,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上演。
驴象攻防着眼选举
面对来自各方的巨大压力,白宫终于承诺对联邦各级政府在应对飓风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美国国会随即宣布成立跨党派的联合调查委员会。
包括参议员希拉里·克林顿在内的多位民主党议员曾要求仿效“9·11”独立调查委员会的做法,由非国会人士组成独立调查委员会,而且民主、共和两党人数基本平衡,对政府的失误展开调查。但是这一建议遭到在国会占据多数的共和党人的封杀。
“9·11”独立调查委员会公布的调查报告将布什政府批得体无完肤,处境相当狼狈,如果再成立类似的独立调查委员会彻查政府的失误,杀伤力之大将不难想象。
但是,在国会成立的跨党派联合调查委员会中,共和党人在人数上占据多数。民主党人认为,如果在调查委员会中就重大事务进行表决,自己将处于劣势,从而影响调查的公正性。
参院少数党领袖哈里·里德说:“人们很难相信共和党占多数的国会能够认真彻底地对共和党政府进行调查。”
分析人士指出,如果共和党主导的国会将调查草草行事,恐怕很难让美国民众服气,但是如果对布什政府的批评过于激烈,显然将给白宫和共和党明年的中期选举带来麻烦。对民主党人来说,这是一个抨击政治对手、赢得选民的大好时机,他们批评调查委员会组成不公,也为日后批评调查结果埋下了伏笔。
民主、共和两党就“卡特里娜”展开的攻防战实际上都着眼于14个月后的美国国会中期选举。飓风虽然不能将布什吹下台,但可能会让共和党失去在国会中的多数优势。
“卡特里娜”:布什执政分水岭
布什对“卡特里娜”的应对使共和党在政治上失分。他在“9·11”之后挣得的资本,在很大程度上被这场飓风刮跑。
9月10日美国总统布什发表了每周例行的广播讲话。时值“9·11”恐怖袭击四周年,布什对美国历史上这一最令人感到悲痛和震撼的日子表示纪念。意料之中,他把最近“卡特里娜”飓风造成的灾害与“9·11”联系在一起。
布什显然是希望“卡特里娜”飓风能产生与四年前那场危机一样的效果,使全体美国人能团结在他的周围,树立其政治上的强势地位。但是同样是灾难,同样是需要救助的人们,同样需要强有力的领导,但结果也许完全不同。
救灾不力失民心
2004年布什大选胜利后,曾宣称,要“使用在大选中赢得的资本”推进自己的政治议程,但是现实与他当时乐观的设想大相径庭。
2005年初开始,布什在各条战线上都遇到了阻力。以社会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国内改革因为各方的强烈反对而搁浅,油价的高抬和伊拉克形势的不尽如人意使他的政治处境更加不妙,民意支持率一再走低。在这个时候,“卡特里娜”又把布什吹到了风口浪尖。
“卡特里娜”飓风所造成的灾难对于美国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难道这就是号称有着世界上最完善公众应急安全体系的国家?”成为众多美国人心中的疑问。
从灾难一开始,布什便成了人们批评的对象。防洪经费的削减、堤坝的失效、联邦救援工作的缓慢、灾民们不仅缺少食物和饮用水,而且避难场所卫生条件恶劣,面对着这一切混乱的场景,政府和布什成为人们发泄怨气的目标。
如今情况仍然没有好转。对布什来说,政治形势也糟糕依然,民主党要求对政府应对灾害不力进行调查,并对相关官员给予惩处,媒体舆论仍然是连篇累牍地进行抨击,有三分之二的民众认为总统在救灾中工作做得不够好。
危机应变谋资本
其实,“9·11”之前布什的政治处境也不妙,但恐怖袭击的发生,对于美国来说是个灾难,但却让布什一改政治上的颓势,仿佛是给他衰弱的总统任期打了一剂强心针。布什对“9·11”事件的应对,充分展现了他的政治强硬态度,树立了他“强势总统”的形象。可以说,“9·11”成了布什执政由衰转盛的一个分水岭。
过去几年“9·11”效应一直是布什政治上的一笔“财富”。想到他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的果敢与坚定,许多人也就把他当成值得信赖与依靠的领导者。对于共和党来说,布什更是一个“制胜法宝”,大量选民把对他的支持与拥戴转移给他的政党,使得他们在选举中不仅把票投给了布什本人,而且顺带也投给了参加各种竞选的共和党候选人,共和党因此不仅牢牢地掌控白宫的宝座,也一直在国会两院占据着多数,开辟了现代美国政治中少有的“共和党时代”。
但是今天,布什想借助危机再次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却绝非易事。
未来执政渐被动
“灾难发生了一次,为什么还能发生第二次?”是美国人如今的疑问。而这样的事件,是不能以强硬的复仇行动来弥补和挽回的。
今后的救灾和重建工作,对于具有牛仔性格和视野的布什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巨额救灾和重建经费将使本已吃紧的联邦财政更加捉襟见肘,伊拉克驻军的行动也会因此而大受影响,布什极力推动的减税永久化政策面临更大的压力,飓风造成的失业增加和经济增长放缓等等。各种矛盾如何处理,都摆在布什面前。
布什在共和党内的领袖地位将在未来一两年内不断松动、弱化。共和党人将不会再像过去几年那样团结在布什周围,因为对于他们,一个即将卸任的总统已经不再具有以往那般的政治价值,不再具有令共和党水涨船高的力量。这是每个第二任总统都要面对的“跛脚鸭”时期。
在政治利益和命运不再紧密相连的情况下,布什能够从共和党那里得到多少支持?他在应对飓风灾害时不佳的表现,是否会令民众的不满宣泄而出,同时也让共和党人为保全自己而与他划清界线、渐行渐远?
如果是那样的话,他的总统之路将会越来越走得有气无力,这场飓风所吹掉的,也就很可能是布什在第二任内有所作为的希望。 (新世纪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