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划按照自己的方式重塑世界贸易
qju 发表于 2024/02/26 19:15 一品 百草园 (www.ywpw.com)
(金融时报)即使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蜜月期的最初阶段,华盛顿和北京——用中国的成语来说——“同床异梦”就已经很明显了。
时任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称赞中国的加入“将[北京]政府从人们生活的广大领域中移除”并推动了政治改革。当时的中国领导人有不同的看法。他警告说,美国的真正动机是“西化和分裂社会主义国家”。
二十多年后,早期的摩擦已经转移。随着中国与西方之间的贸易摩擦升级,本周举行两年一次的部长级会议的世贸组织因中美之间的尖锐分歧而陷入困境。
随着世界贸易组织的动摇,中国正在加紧努力构建一个不受美国影响、以发展中国家为中心的替代贸易架构。
在这方面,北京的主要战略是利用通过其耗资1 万亿美元的“一带一路”倡议(BRI) 建立的与“全球南方”的联系,该倡议于 2013 年启动,涉及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拉丁美洲的 140 多个国家。
中国官员和贸易专家表示,正在建设的架构围绕着以中国为中心的双边和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网络,该协定允许低关税贸易,同时也促进直接投资流动。
这个网络目前包括28个国家和地区,占中国出口额的近40%,这意味着如果世贸组织保持世界自由贸易开放的使命瓦解,中国将至少拥有部分备份体系,他们补充道。中国的自由贸易协定都不包括美国或欧盟国家。
“中国认为需要建立一个符合自身利益的替代体系,”新加坡管理大学法学教授、世贸组织顾问亨利·高表示。
“这种替代方案主要基于‘一带一路’,中国正逐步尝试将出口从美国和欧盟等传统市场转向‘一带一路’,”高补充道。
中国努力保护其贸易反映出其对二战后全球贸易体系衰落的焦虑,自2018年时任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对中国贸易征收高额关税以来,这一威胁不断加剧。联合国发展机构贸发会议表示,由于“贸易限制措施”(包括关税和非关税措施)数量大幅增加,预计去年全球贸易额将萎缩 5% 。
自2019年以来,全球贸易体系面临的主要阻力是世贸组织争端解决体系的崩溃。世贸组织上诉机构(世界贸易最高上诉法院)的功能失调意味着许多价值数十亿美元的贸易争端陷入法律困境,使商业变得更加昂贵和复杂。
大多数分析师并没有预见到诸如世贸组织解体之类的剧烈情景。但一些人表示,该组织面临的多重挑战——包括几个贸易大国的巨额工业补贴以及建立类似中国正在建设的平行自由贸易协定架构——可能会对其造成严重损害。
美国前助理贸易代表马克·林斯科特在大西洋理事会的一篇论文中写道:“多重威胁表明,世贸组织的未来远未确定,即使一个关键参与者不太可能突然崩溃或离开。”总部位于华盛顿的智库。
“如果(产业政策)持续下去,世贸组织的法治可能会崩溃,”他补充道。
截至去年10月底的12个月里,中国对自贸区网络覆盖的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商品出口约占全球出口的38%。鉴于在此期间,中国作为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向世界各地出口了约 3.43 万亿美元,其自由贸易协定网络约占其中的 1.3 万亿美元。
从 FTA 足迹的规模来看,中国对其 FTA 网络的出口量超过了世界第四和第五大出口国荷兰和日本 2022 年在全球的出口量。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自贸区生态系统的建立得到了推动,这让北京对世界经济的稳定产生了深深的焦虑。
继 2008 年年底签署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后,2010 年又与东南亚经济集团的所有 10 个国家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但直到美国将中国排除在2016年签署的一项大型多边贸易协议《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谈判之外之后,北京才真正超速推进其自由贸易协定计划。
迄今为止,其最大的成功是就加入 15 个国家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进行谈判,这是一项于 2022 年生效的庞 大区域自由贸易协定。RCEP 成员国的 GDP 约占世界的三分之一。
但北京并没有停止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计算,中国目前正在谈判 10 项自由贸易协定,其中不包括那些已经生效的自由贸易协定的升级版,这些贸易协定将占其全球出口的 4.3% 左右。与此同时,其他八个自由贸易协定的可行性研究也正在进行中,如果达成,这些协定将占中国对世界出口的约2.6%。
中国专家表示,从长远来看,北京的重点将是通过利用与“一带一路”所覆盖的140多个国家的关系,并在可能的情况下与这些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将贸易重心进一步转向发展中国家。
高说,这一趋势正在顺利进行,并补充说,截至 2023 年 10 月,中国对东盟 10 个成员国(所有这些国家都包含在“一带一路”倡议内)的出口超过了对美国的出口。更广泛地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超过了美国、欧盟和日本的总和。
资产管理公司九十一的新兴市场专家迈克尔·鲍尔认为,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商业接触证明了世界正在发生倾斜。“中国不仅仅是试图创建一个替代的世界秩序。它正在取得成功,”鲍尔说道。“西方许多人无法衡量中国在世界其他地区所取得的成功。”
“随着西方开始与中国脱钩,世界其他国家正在重新调整自己的方向,以适应中国,”他补充道。
正在发生的变化的一个表现是,随着中国自由贸易协定的布局,投资流量激增。鲍尔表示,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从 2019 年疫情爆发前的 90 亿美元增至 2022 年的 154 亿美元,正在帮助改变该地区的经济命运。
高科技制造热点,如马来西亚的槟城半导体和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电动汽车和电动汽车电池只是东盟国家攀登技术阶梯的两个例子。
中国的自由贸易协定在很大程度上遵循了其地缘政治的需要。其中一个优先事项是与海湾合作委员会(GCC)拟议的自由贸易协定,海湾合作委员会是阿拉伯国家巴林、科威特、阿曼、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联盟。该自由贸易协定已经经历了 10 轮谈判,中国官员称2022 年处于“最后和关键阶段”。
海合会代表着中国至关重要的战略利益。截至去年10月的12个月里,中国不仅向该地区出口了1125亿美元,而且约40%的石油进口也依赖该地区的化石燃料出口国。除此之外,受到美国制裁的电信巨头华为等中国科技公司已经帮助多个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安装了基础设施。
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官员表示,中国关注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非洲大陆。2018年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协定(AfCFTA)的建立,已有54个非洲国家签署,这为中国创造了巨大的机遇。
尽管北京尚未表示愿意加入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但中国作为非洲大陆最大国家贸易伙伴的地位推动了与该组织的密切合作。据中国官员称,它为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秘书处提供资金支持,并且中国商务部于 2021 年签署了一项协议,在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设立一个专家组,就数字贸易、海关程序、知识产权等问题进行合作。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表示:“如果非洲大陆自贸区的运作能够符合中国的标准和程序,这对非洲和中国来说将是双赢。”
中国不希望看到以世贸组织为代表的全球化消亡。相反,二十多年来,北京一直是贸易自由化的明显受益者,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其贸易总额增长了10倍以上,远远超出全球平均水平数倍。
但尽管北京为构建替代贸易架构付出了巨大努力,但当前与美国和欧盟的贸易摩擦升级意味着中国仍然严重面临全球贸易价值可能从2023年水平进一步回落的风险。
“中国不断扩大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网络并不能有效地使中国免受与美国和欧盟的贸易摩擦的影响,”纽约智库外交关系委员会专家刘宗元表示。
她补充道:“与美国和欧盟的紧张关系造成的贸易损失无法轻易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来弥补,中国2023年的贸易萎缩就证明了这一点。”
因此,目前笼罩在西方对华贸易上空的乌云令北京极为担忧。与过去经常发生的情况一样,主要症结在于美国和欧盟官员称中国对一些先进制造业提供了大量的工业补贴,为中国企业创造了不公平的成本优势。
美国官员称,华盛顿本月警告北京,如果中国试图通过向国际市场倾销商品来缓解其工业产能过剩问题,美国及其盟国将采取行动。
一位美国官员补充说,这一话题将成为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今年晚些时候访问北京时议程的“主要部分”。预计耶伦本周在圣保罗与二十国集团领导人会面时还将讨论解决中国产能过剩问题。唐纳德·特朗普 (Donald Trump) 政府于 2021 年结束,在其执政期间,美国对约 3000 亿美元的中国出口产品征收关税。
欧盟竞争事务专员玛格丽特·维斯塔格本月表示,欧盟“绝对愿意使用”贸易工具来解决中国不公平的贸易行为。她的言论强化了欧盟委员会主席乌苏拉·冯德莱恩去年的言论,即全球市场“充斥着”中国电动汽车,这些汽车通过“巨额国家补贴”人为压低价格。
北京方面已对从欧盟进口的白兰地发起反倾销调查,这项措施可能会影响价值15.7亿美元的烈酒,这些烈酒几乎全部产于法国。
由于未来存在如此多的不确定性,中国企业正在采取先发制人的措施,以避免即将发生的任何贸易争端。
中国企业正在寻求通过多种不同方式规避美国和欧盟的关税。其中一种方式就是转运,这种方式在墨西哥得到了充分展示,作为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的成员,墨西哥可以以远低于中国的关税向美国市场出口货物。
英国《金融时报》对贸易数据的分析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从中国运往墨西哥的20英尺集装箱数量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去年,墨西哥超过中国成为美国最大的货物出口国,而且跨境卡车运输到美国的货物量持续快速增长。
另一个趋势是“近岸外包”——或者说将产能转移到更靠近客户的地方,以限制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脆弱性——这正在重塑中国的全球足迹。中国流入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其他被视为有用的“近岸”国家的直接投资一直在增加。
但即便如此,中国投资者也不一定安全。“中国的自由贸易协定可以促进中国企业在国外设立工厂和制造工厂,最终出口到美国和欧盟,”刘说。
“但如果美国和欧盟的法律发生变化,对中国在海外工厂的所有权进行额外限制,那么中国工厂迁移最终可能不会那么有效,”她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