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女郎”何以蹿红网络?

《青年时报》 发表于 2009/11/26 08:59 一品 百草园 (www.ywpw.com) 主题字词: 《青年时报》

加跟贴 发新贴

在看到“奥巴马女郎”的新闻时,我的第一感觉是,美女蹿红网络,是不是因为在和奥巴马对话时提了什么特别的问题才引发关注。可惜不是,黑衣美女并没有提问,她只是坐在了一个能和奥巴马同时进入镜头的好座位上。所以说奥巴马和中国青年对话这一场严肃的演讲之后,“影响深远”的不是演讲和对话的内容,而是一位“黑衣美女”所激起的“炒作”嫌疑。舆论关注着她,是因为她的美艳,她的红色外套,以及她和奥巴马握手时的镇定、毫不羞涩的眼神。

如果当真如王紫菲博客中回应那般,“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这根本无涉炒作的话,那“奥巴马女郎”的意外走红又让我们看到了什么?

闾丘露薇曾在博客里无比遗憾地写道,“这次奥巴马的townhallmeeting规模要大得多,五百名听众,当中有三百多名学生。但说实话,互动的过程并没有出现火花。镜头里面的那些年轻听众完全没有了年轻人应该有的活跃和好奇心。这让我想起了25年前的复旦相晖堂(美国前总统里根曾在这里演讲),如果大家有机会看到照片,那个时候的大学生虽然很土,但是充满了活力。忍不住把这些坐在科技馆内的年轻人和20多年的那些曾经的年轻人进行比较,大家都会发现,青出于蓝有时候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在这场对话之后,很少有舆论像闾丘露薇这般去关注这个时代中国年轻人的精神状态,我们似乎已经不太在乎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是否还具备逼人的朝气和活力,是否具备能够代表这个时代这个年龄阶段的精神素养。一些“内核”的东西已经远离了舆论聚焦的视野,我们似乎更多地将目光转移到了那些在座的年轻人,他们的外在气质,他们的着装打扮,他们不卑不亢的神态是否能够代表中国气质。

当然,我们不能将板子全部打在这代年轻人身上。什么样的土壤决定什么样的果实,如果大的社会环境压抑了年轻人的精神成长,那么这个社会当然也应该背负一定的责任。具体在 “奥巴马女郎”蹿红网络这件事上,如果没有这个社会里某些共通的东西潜移默化地推动,“奥巴马女郎” 会火起来吗?

青年人不仅需要时尚,更需要对于时代的责任感、使命感;青年人需要引导,当积极、向上的引导缺位,“奥巴马女郎”就会喧宾夺主。

加跟贴 发新贴一品 百草园索引首页

Powered by AFpost Thu Dec 27 16:11:21 2018.

本论坛上所有文章只反映送交者的观点。我们保留删除任何被认为不适合本坛的文章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