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时代的国企改革与工人阶层的异化
xinmaopai006 发表于 2009/08/28 01:46 一品 百草园 (www.ywpw.com)
李响:邓兄的分析很透彻,信息量也很大。我比较注意中国的国有企业高端垄断权力,产业链中政治上占据优势,另一方面,利润基本上是自我消耗。我想起来去年我跟美国的几个朋友聊天,他们认为通用是以解决就业为导向,谈所有权的话通用股份非常的铺散,不能说是私企。但是通用也不是以企业利润优先的,而是解决就业问题为先,导致现在入不敷出,国家给你贷款,必须给我解决就业。而目前中国的现在国有企业给你解决贷款不要紧,你不要解决就业,先赚钱。所以我们谈国有企业,谈国有企业走向市场经济,必须要谈到国有企业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产业工人,看看他们在这个经济大潮之中是如何起落的。张老师是研究中国国有企业和企业工人的专家,我们就请他讲讲中国国有企业和产业工人的关系
张耀祖:对于当前的中国产业工人这个群体而言,其实也面临着类似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这样的双重困局。谈这个问题,首先就要谈当前中国经济的实际模式或者经济体制的性质,今天中国属于垄断资本主义,无论是民营和国有企业之间的矛盾,包括官僚等等问题,我认为都出自于这样一个问题——垄断资本主义是怎么形成的?改革开放初期,实际上确定了国家资本主义战略,这个国家资本主义战略,跟我们解放初期的国家资本主义不一样,主要两个不一样,第一,时代背景不一样,毛泽东时代的国家资本主义是两大阵营的对抗,他要进入社会主义阵营,方向是发展社会主义,加强计划经济。
而我们80年代的国家资本主义,则主要是新自由主义的背景。80年代初期,由英美推动的新自由主义的政策发展,这是我们国家资本主义的背景,它的方向是发展资本主义,也可以不叫主义,叫以资本为导向的。
我认为,以国家资本为导向的阶段发生改变是在89年,92年南巡讲话是终止的时候。89年以后,国家资本主义的力量获得了一个上风,比如以那些老将军,老左派他们处于上风状态,他们主张发展国家资本主义,92年南巡讲话后,国家资本主义为导向的发展基本上停了下来,此后整个的方向就是新自由主义的方向。
80年代的时候,就业问题是在国家资本背景中处理的,通过改造把他们改成国家雇工,比如从政治上取消工人的罢工权,经济上产业劳动合同化,然后推行一种租赁的方式,对国有资本实行租赁。这个时候,在国有资本主义中间就业的工人力量比较强大,所以推行所谓的国有企业改革很困难,难度很大,93年出台了公司法和劳动法以后,资本力量才取得了对国家雇工力量上的优势地位,93年是一个标志性的年份。
回过去看83、84年,赵紫阳时期,实行了国家雇工制度的改革,主要是国有企业制度改革,就是厂长负责制,这其实就是为了配合国家资本主义的政策。
也就是说,我基本上把截止点确认为92、93年尤其是公司法和劳动法确立为标志的93年。就是在93年,把我们的经济由国营改为国企,在我看来,确立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方向,这条道路就是新自由主义的发展方向。
发展垄断资本主义,有很多现象,我们比较熟悉了,尤其今天这种东西越来越明显,比如工业资本垄断状态,由国家资本最后转入垄断状态,这种垄断必须与国际垄断资本结合。银行资本原来是国家的,最近转化为一种资本垄断,这种资本垄断最后的方向必须跟跨国资本进行融合。
我引用了列宁的分析方法,现在实际上金融向金融资本过渡,银行、垄断工业、境外资本进行一个融合的过程,同时我们也看到,我们国家的资本也在向外输出,这是近些年表现的情况,我认为都属于垄断资本的特征,包括跟国外跨国公司建立类似于卡特尔这样的集团,共同的开发国际市场。
这是我认为在今天中国垄断资本主义表现的一些特征。
这个条件下,工人是什么样子?原来是国家雇工状态,现在由于资本转化为垄断资本,这种垄断资本有国际背景,这样的话,我们的工人一部分从这个体系中下岗,从这个领域切除出去。同时,通过企业转制的方法,一个是所有权置换,由公有变为私有,还有一个工人的身份转换,现在下岗工人4千万左右,集体企业直接死掉了,一些人提前退休,切掉了一些福利的东西。
企业由公有变成私有,一部分工人还在这个企业里,还有工会。当前所谓工人阶级主要存在于垄断企业和事业单位里面,有三千万,他们靠工资吃饭,但是在劳动者获取工资的阶层占据优势,企业职工身份有一千万,事业单位3千万人,事业单位的人叫职工,叫他工人他们不接受。
垄断资本的条件下,我们知道,垄断资本在这个体制下有一些现象,我们这个研究也提出了创新的问题,我对民营企业的创新发展抱非常悲观的态度。两点原因:国家经济是垄断特征;遇到了金融危机。在我看来,在双重的特征下,民营企业非常的艰难。垄断资本有个特征,一方面进行技术创新,获得更多的利润,另一方面,还有一种使得技术创新和进步停滞状态,比如,太阳能技术,应该说太阳能技术可以得到很大的发展,为什么发展不起来?这就与垄断有关系,对石油、能源的垄断,如果太阳能发展了,石油不就掉价了吗?
还有风险投资投公司,一个小企业刚刚发展起来,风投就购买,这也是一种我们可以看到的资本力量。
邓聿文:跨国公司设立在中国的一些研发公司,一个是因此,一个是和政府联系。
张耀祖:花很大的价钱买去不用,为了保持超额利润。我们国家创新都在嘴上挂着。
邓聿文:华为的技术创新是第一。
张耀祖:达到相当垄断程度以后,还创新不创新?
李响:华为这样的企业太少,基本上不给空间,给了空间,不给创新的激励,给了垄断激励,这个是比较大的问题。
张耀祖:我们现在的资本状态属于垄断资本状态,进入这个状态,就会符合这个规律,取消一些创新。我们这种垄断资本,在中国GDP增长各方面不错的情况下,垄断资本会出现一个强大的食利阶层,通过股票基金减息,工人贵族4千万要进入食利状态,垄断资本的个人特征就出现出来了。这样的话,工人贵族表现为一种机会主义,所以工人运动极其少,甚至谈不上工人运动,前几年我去台湾,人家让我谈工人运动,我只好从别的方面解释。
中国当前,工会和工人运动就是这种状况,可以从超额的垄断利润收买一些工人,比如石油工人,石油电力他们工资很高。
邓聿文:最近教师罢工挺多。
马冬玲:还有出租车行业。
邓聿文:按照你的说法,这是因为垄断利润的分配不均衡。
张耀祖:教育比较特殊,是二次分配。实际上我们最严重的是,一次分配中就埋下祸患,国家的财政收入年年长,第二就是企业利润,国民第一次分配包括三大块,财政收入、企业利润,还有工资,工资分配比例极低,80年17%,现在降到11%,据说今年综合改革方案要出台。
邓聿文:工资分配的问题,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劳动力的问题,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同质化非常的明显,竞争起来没有优势,另外一个最大的原因是政府打压,现在劳动力有数量上的优势,但是没有罢工权,没有各种各样的权利,形不成力量,在资本与资本的竞争中,和败北。
李响:国有化是工人运动兴不起的主要原因。如果变成流民化的状态,非常难组织,一旦形成雇工化,让人收买,这些人更加组织不起来。教师许多呈流民化状态,出租车虽然是流民化,但是有组织网络。
张耀祖:就工运来谈,当前中国是否能出现可以纳入政治秩序的工运,我抱悲观态度,政府统一组织工会,工人有罢工权。这个我持悲观态度,为什么?这个问题,应该在经济发展比较好的时期解决,也就是全球金融危机来之前解决,现在解决的本钱太少了,不够了,本来问题成堆,还要让工人有把罢工权,这个雪上加霜了。
工人运动是一个必然的过程,要纳入秩序的范围内,我说的秩序就是资本可控制内,也就是所谓工联主义。所以现在我对这个不抱希望。中国的群体性事件不同于美国和其他国家,一个群体事件出来就是一种暴力,针对政府群体泄愤。我认为,这次经济危机危机可能不单纯是1929年那样的危机,长期积累形成的危机,这个危机2000年时候,危机是IT行业泡沫,然后用房地产的泡沫解救了,到2007年为止,如果再解救,还要另外一个东西解救,现在没有这个东西,大家看不见。所以考虑到这么多年形成的积累危机,恐怕危机的深度和广度要超过1929年的危机,在这种危机到来的时候,作为资本的特征,我们是垄断资本的特征,这种特征危机条件下,会加强垄断,不是减弱垄断。邓兄说这个有政策,这个政策听起来好,但是不符合规律。
垄断会导致创新停滞,越来越庞大的高素质就业人口,处于失业状态,会使大学生这样的高素质劳动者劳工化,不是脑力劳动者了。郎咸平说大学生为什么找不到工作,因为6+1,6在美国,加工要的是工人,不是技术,因为现在中国没有技术升级。产业升级打乱私营企业的坛坛罐罐,产业升级需要资本做后盾,就现在放贷的情况来看,贷款放到国有企业了,说明垄断资本急剧在加强。
这种垄断会因为危机加强,创新产生的创新机制,建业减少,都会发生,而且垄断和危机会进一步的消灭中小企业。
邓聿文:现在有一个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领域就是服务业,但是我们的服务业被国有企业垄断了。
张耀祖:对,你这点很重要。其实还有外资,也不会对就业有多大帮助。沃尔玛不准建立工会就是方向性的东西,我们今天的垄断资本是跟国际资本融合在一起的一种垄断资本。我认为中国社会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保障问题,这个是一个定时炸弹,可能会带来严重的问题。
邓兄说的意思,希望能够扶持发展中小企业,我前天开了一个劳工企业会议,台湾是以中小企业为主,很少有大企业,他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台湾一个社会学家说,台湾是中小企业,危机对我们影响不大,第二个说,危机对我们将有很严重的影响,大家要有心理准备。第三个社会学家说,毫无疑问,台湾经济将受到金融危机的严重打击,而且没有走出去的希望,三个社会学家,三个结论。不管怎样,台湾是中小企业,还算好一些。
张耀祖:台湾的基本上都是外来加工的。
李响:不占据产业链上端。
邓聿文:就像经济危机来了,而我们最严重的是广东沿海地区,那里是中小企业特别多的地方。
张耀祖:中国政府主导未来的方向是什么方向?我首先认为它就是垄断资本的特征,这些特征它全部表现出来,然后在这样的条件下发展中小企业,而且在危机条件下发展中小企业,即便功能再好,也有问题,现在一些人对胡锦涛上书、写文章,主张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回到80年代的状态,劳资关系较为和谐,国家能够有力的进行宏观调控,可能大家觉得这个是理想的状态。很多人说要打破垄断,实际上这些希望不大了,另外一个,就是发展国家资本主义,来解决今天严重的两极分化问题。
在国民第一次分配里面,要加强工资分配,以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式解决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这个实际上就是罗斯福新政,俄罗斯搞过国家资本主义,还不错。如果把今天的垄断资本的状况发展出一个国家资本主义,我是高兴的,能解决中国众多问题。
刘骥:我想请问张老师,您的国家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有什么区别?
张耀祖:国家资本主义的特征,前面说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国家资本主义的过程,这个过程解决的问题,资本由国家控制,是一种资本形态,生产资料是资本形态,但是资本由国家控制,然后就业与这些资本条件下的人属于国家雇工,然后国家把利润相当一部分进行国民二次分配,垄断资本不是这样,垄断资本直接在第一次分配里面就把这个拿走了,强力压制工资的提高。
邓聿文:咱们的资本形态不是国家控制的?
张耀祖:我认为是官僚控制。
范艳春:国家资本主义可能从来都没有存在过。
邓聿文:资本形态是国家控制的,还不是运用将产业以资本形态的交给管理层控制的。
张耀祖:是的资本形态国家控制的,运作是官僚集团。但是还是有区别的,那就是国家资本主义重在二次分配,这点很重要。目前所谓还有所谓第三条道路,有一种人希望中国发展成为帝国主义的状态,以这种状态解决中国的危机状态,我个人的价值取向是反对这个的,但是还是可以谈。有一点,如果我们今天的中华帝国是跟着美国走的中华帝国,那个就麻烦了,就没有出息,没有前途了。如果要搞中华帝国,我赞成你们《文化纵横》杂志上发的一篇沃勒斯坦的文章——《东北亚和世界体系》,我赞成中国韩国日本形成紧密的经济联合体,美国走远一点,这样对中华民族才是有利的。
范艳春:但是这里有个问题,全球资源怎么支撑帝国?
张耀祖:这确实是个重要的问题,我个人也反对这种帝国道路,但是作为一个解决办法,倒也不失是一条出路,所以可以先假设它成立。比如美国在削弱,东亚三个国家形成一个抗衡,形成一种帝国制衡,让它持续30—50年,50年以后我就不知道了,如果这么走算一条路,如果我们跟着美国搞帝国,这对中华民族极不利。
还有一个可能性,我是悲观的人,搞不好,在中国发生严重的社会对抗导致社会动荡的可能性依旧存在,我们已经看到了在改革中争夺利益的各方,以及越来越剧烈的城乡差距和冲突,不要忘了,还有充满着对改革开放充满仇恨的几千万老工人群体,他们是受过国有企业的政治训练的。目前的群体性事件大多是因为无组织,小事件就会反映成为群体事件,群体事件一旦不能控制,就会升级。我为领导者出主意的话,不要把四万亿全搞这种投资,在美国外汇储备中拿出一万亿人民币解决就业问题,我们这么想,先不要说解决一般工人,就解决大学生,每人每年工资额两万元。
邓聿文:我写过文章,其实很好解决。
张耀祖:国家拿钱,财政拿钱。
邓聿文:社会工作人员,服务人员,全部买断,签合同,签三年合同,一个月给你两千块钱,其实也就也解决了。
张耀祖:其实你说的这种就是我所谓的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我希望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尤其重视二次分配问题,这在中国会解决不少矛盾,今天的垄断资本是跟跨国公司勾结的,现在人们越来越有民族情结了,是因为它跟外国资本共同瓜分我们的民族资产。
今天,我认为中国的资本特征是垄断资本特征,我希望它能够向国家资本主义发展,这不是我个人主张,是我对领导者的一种建议。
范艳春:我觉得张老师说的国家资本主义,类似于一种社会主义的构架,像北欧式的社会福利保障,进行公共产品的提供。加强二次分配,同时一定提高劳动者的收入,给劳动者权利。
马冬玲:不能把市场当做唯一的分配方式。
范艳春:张老师的垄断资本主义,背后也是国家的力量在主导。
李响:关键是导向是什么,把利益导给谁。
邓聿文:现在的问题资本是国家控制的,但是实际控制的是垄断集团加上主管官员的利益集团。
张耀祖:官僚食利集团的特征就是以小集团为利,而不是以国家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