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远水不解近渴/朱焱

xinmaopai 发表于 2009/05/31 00:36 一品 百草园 (www.ywpw.com)

加跟贴 发新贴

5月12日,新华社发布了“新闻分析:南水北调工程全线通水为何推迟5年以上”。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两个字,如果5年后长江水还进不了北京,首都的渴由谁来解呢?这是个大问题。

近日,北京各大媒体广泛报道了南水北调工程全线通水推迟五年的消息,首都水危机再次笼罩京城。5月10日,北京市水务局局长程静在“2009年北京市节约用水大会”上表示,原规划南水北调工程于明年引10亿立方米长江水量进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北京缺水的状况。但是,按照最新建设计划,长江水进京推迟到 2014年,这使原本水库蓄水不足、地下水位下降的首都水资源承载能力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其实,无论长江水推迟进京,还是北京缺水形势严峻,都不是新闻。

为北京输送长江水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于2003年底开始建设,由于线路长、投资大、工程、技术、移民和经济等问题争论较多,中线工程何时通水一直存在疑问。 2014年汛期后通水的建设目标是去年年底确定的,并在今年1月底见诸报端。当时,北京市水务局局长程静曾向媒体表示:“我们希望南水北调‘长江水’早日进京。”按照每年10亿立方米的输水规划,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北京用水量的四分之一就有了保障。由此可见长江水对首都的利害关系。时隔3个月,程静在节水大会上再次提及长江水推迟进京的不利影响,可见首都人民对南水北调的迫切期盼。而这份迫切的根源,在于北京不是一般的渴。

地下水超采十年二十年就完了

一般来说,城市供水有五种来源: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雨洪水和外调水。北京的供水来自地表水和地下水,其中三分之二是地下水。由于常年超采地下水,地面沉降等地质问题已经初步显现。

先说地表水。北京的地图上虽然标注着几十条河流,但是这些河流要么干涸断流,要么污染严重。因此,北京可用的地表水主要是水库蓄水。密云水库是北京的唯一地表饮用水源地,主要担负着市区饮用供水任务。如今,北京人每喝三杯水,有两杯来自密云水库。而以前,密云水库只承担三分之一的饮用水供应量。其重要性不必多言。

那么,密云水库里有多少水呢?根据北京市水务局网站的统计数字,密云水库总库容是43.75亿立方米。截至5月12日8时,密云水库的蓄水量是11.32 亿立方米,只有总库容的四分之一。这四分之一的蓄水量并不能都指望上,因为其中“死库容”4亿立方米。如果把水库比喻成一只锅,出水口的位置并不在“锅底 ”,低于出水口高度的水是流不出来的,这部分留在“锅底”的水就叫“死库容”。如此算来,如今能用的水只有7亿立方米左右。去年,北京用了5.7亿立方米地表水。咋一看,密云水库应付北京饮用水供应没什么问题。但是,从1999年到2007年,北京大旱了9年。2004年的库容降到6亿立方米,能用的水不到2亿立方米。今日的略有盈余多亏了2008年降水较为充沛,让蓄水量增加。然而,即使如今11.3亿立方米的水也仅有 1999年前密云水库蓄水量的三分之一。

再算一笔地下水的帐,能进一步发现首都水危机的严重性。根据北京市水务局2月底发布的数字,2008年北京用水总量是35.3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占 23.4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三分之二。地下水超采严重已经造成了突出的生态环境和地质问题。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员会最近向北京市政府提交了一份《高度重视水资源问题促进首都可持续发展》的调研报告,报告说:“北京近9年水资源供需平衡是以超采地下水为代价实现的紧平衡。地下水源供水比例由48%(1980)提高到 71%(2006),累计超采90亿m3。地下水位由1998年底的 11.88m下降到22.80m(2007)。10米埋深以上地下水漏斗区域已经达到北京国土面积的50%左右(近8000平方公里)。地下水超采非常严重,地面沉降等地质问题和灾害初步显现。”

笔者采访了一位长期在北京从事地质勘探的专家。谈到北京长期高强度超采地下水的情况,他动情地将其比喻为“寅吃卯粮”。他说:“地下水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超采到一定程度,就抽不上来了。”笔者问这位专家继续超采地下水的最大隐患是什么,他说:“超不过十年二十年就完蛋了,这就是最大的隐患,城市供水就停了。” 其实,超采地下水已经造成了十分直观的现实地质灾害。比较明显的是京郊某些地区地面沉降引起的房屋墙壁开裂和地裂缝造成的路面拉断和久修不复,这些都曾引起附近居民的恐惧。

有人把地下水比喻为银行,本金不动,则可以常年获利。地下水存储于地下砾石和沙土的缝隙中,靠吸收地面降水补充水量。如果以降水补给量约束开采量,地下水可以维持在一定水平,成为城市供水的稳定源头。但是一旦常年超采,无异于蚀本经营,早晚难以为继。

首都特色的难题

北京属于严重缺水城市,人均水资源量不足300立方米,按照2007年常住人口计算,已经不足230立方米。国际公认的缺水下限是1000立方米,我国建设部《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是500立方米,可见首都水资源之窘迫。

破解水资源困境有两种思路,一曰开源,二曰节流。多年来,政府在两方面都下了很大功夫。譬如下决心兴建经济、社会、环保成本巨大的南水北调工程,以及推广再生水使用、宣传节水观念等等。但是与北京缺水的迫切形势比较起来,这些措施尚未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一些学者倾向于从人口、资源、发展的角度审视北京缺水现象,并从改变城市经济发展模式的角度化解北京水危机。从理论上说,城市的发展受资源制约,城市人口增加应该控制在资源所能够承载的范围之内。但是北京城市人口的膨胀似乎并没有受到有限资源的约束。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城市人口应控制在 1800万以内。但是,根据人口计生委提供的数字,北京常住人口已经达到1600万,瞬间人口峰值达2100万人。按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即使有了南水北调的每年10亿立方米长江水,北京的水危机仍无法破解。按照这种思路,只有在控制人口数量上下功夫,才能解决问题。但是,这是一个极易引起争论的情绪化话题。

北京是一国之都,一个充满经济活力和发展机会的城市,全国人民向往之。近年的北京“两会”上,曾有政协委员提出“建立人口准入制度”,规范人口流动。此言一出,立即引起关于“歧视”的争论,提出建议的政协委员一度倍受指责和骚扰。

不久前,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水利教授周建军提出“建立首都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路。周建军称,北京在人口、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约束和劣势将长期存在,破解困境的关键在于把人才和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放弃资源消耗性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周建军是九三学社《高度重视水资源问题促进首都可持续发展》调研报告的课题负责人,他的思路实际上是用一种现代的、文明的办法控制城市人口无限膨胀,从而减少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需求的无限增长。

但是,城市的产业布局调整不是一两天的事。当下,北京市水务局正在酝酿调整水价的方案。目前,北京市居民用水价格是每吨3.7元,全国最高。再提价,尤其是在全球经济陷入困境的大背景下提价,恐怕也要有个过程。

长江有多远

南水北调工程将引来的长江水对于北京来说,犹如止渴的梅林。但是这片梅林究竟何时能够出现在眼前,还真说不准。

5 月13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张基尧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中解释了长江水推迟进京的原因。他说:“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下,征地拆迁工作面临许多挑战。我们有些政策滞后和移民群众的新诉求,增加了征地移民的难度。”这条新闻中说,工程论证和资金来源也是工期推迟的主要原因。

加跟贴 发新贴一品 百草园索引首页

Powered by AFpost Thu Dec 27 16:11:17 2018.

本论坛上所有文章只反映送交者的观点。我们保留删除任何被认为不适合本坛的文章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