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泰晤士报社论:虚无的“中国宝贝陷阱”
tom 发表于 2008/07/26 19:17 一品 百草园 (www.ywpw.com)
英国泰晤士报社论:虚无的“中国宝贝陷阱”
新闻来源: 泰晤士报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日前报道,英国首相布朗的一名高级助理,今年1月间随从布朗访华期间,遭遇中国特务所设下的“宝贝陷阱” (honey trap),结果“黑莓”(blackberry)手机被窃。新加坡《联合早报》7月24日就此发表题为《虚无的“宝贝陷阱”》说,即使“宝贝陷阱”的推测是对的,它也是西方国家自己常用的手段啊,既然如此,若西方官员也栽在“宝贝陷阱”上,只能说是“因果报应”,总不能反过来谴责中国也采用这种手段吧?更何况,是在没有真凭实据的情况下。
文章摘录如下:
该名官员在上海的一间迪斯科里被一名很有吸引力的中国女子搭上,然后同返酒店。第二天,他发现手机遗失了,怀疑被该女子偷走,之后马上向首相府保安部门报告。
《星期日泰晤士报》是英国一份主流的权威报章,不像英国其他较具争议性的报章如《太阳报》和《每日星报》,因此其报道理论上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可惜,它处理这则报道的方式却有点令人失望,详读了英文原文后,发现“线人”是另一名政府高级官员,不是当事人本身,而这名高级官员只能证实一名高级助理与一名中国女子回过酒店,隔早发现手机遗失了。
至于为何有“宝贝陷阱”的说法,则来自高级官员的一句话:“这起事件具有疑似中国特务‘宝贝陷阱’的所有特征。”非常明显的,他只是怀疑。
《星期日泰晤士报》也向英国首相府查询,得到的回复是:“的确有一名官员的‘黑莓’手机在一个傍晚活动上遗失了,但调查显示,保安并没有受影响。”手机显然不是“开房”后遗失的,但《星期日泰晤士报》却“轻易”地忘了这一点,并巧妙地把这段话埋在报道的尾端。
总结以上资料,《星期日泰晤士报》最多只能在报道中提出,手机遗失的其中一个可能性是中国特务的“宝贝陷阱”,但不能妄下定论,并打上“戈登•布朗的助手成为中国特务‘宝贝陷阱’的受害者”的标题,这么做是不负责任的。
另一方面,《星期日泰晤士报》的报道也再次凸显了西方对中国的偏见和优越感。官员在上海遗失手机,报章就断定是中国特务所为,把责任都赖在中国身上,难道不可能是该名官员疏忽或无能,不小心遗失了手机吗?
该报章也没有针对很多疑点加以查询或分析,例如中国为何要偷一名助理的“黑莓”手机,就算是“高级”助理,官职也不算高吧?若真是中国特务所为,应该知道官员一般不会把高度机密的资料储存在电子邮箱里,“黑莓”手机偷来也没有什么用?即使有高度机密的资料,也会是加密的?
数据是不会骗人的,据英国《每日电讯报》7月19日的报道,从2004年至今,英国国防部有658台手提电脑被盗,另外89台失踪。迄今警方追回的只有32台。此外,这段时间还有131个存储优盘被盗或下落不明,其中5个还存有机密资料。由此可见,英国官员的安全意识的确不怎么样,在上海期间又遗失手机应该算 “正常”吧?
此外,《星期日泰晤士报》在报道中也使用了该名官员“被中国女子搭上”的字眼,没错,一些中国女子的确对老外情有独钟,但老外“搭上中国女子”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啊。
再从另一角度来解剖这起事件,即使真的是中国特务设下的“宝贝陷阱”,英国首相身边的一名高级助理,在出国前总该接受过英国情报局的一些训练吧,应该懂得如何应对“宝贝陷阱”?若手机还是被窃取,只能说是官员失职或无能?
即使“宝贝陷阱”的推测是对的,它也是西方国家自己常用的手段啊,既然如此,若西方官员也栽在“宝贝陷阱”上,只能说是“因果报应”?总不能反过来谴责中国也采用这种手段吧?更何况,是在没有真凭实据的情况下。(杨永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