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中印边界战争的迷雾
不详 发表于 2005/07/06 16:38 一品 百草园 (www.ywpw.com)
1962 年的中印边界战争过去至今已经整整四十一年了,那一场战争独特的结局却至今仍然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也给人留下了无尽的困惑,纵观国内已经出版的各类有关那场战争的书籍,无论是早年的马克斯韦尔著的《印度对华战争》还是1994年军事科学院编著的《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史》都有一个空白,那就是都没有涉及过中印战争前和战争期间中国最高统帅部的决策过程,中国最高统帅们特别是毛泽东在战前是如何筹划这场战争的详细情况和决策动机至今还是一个谜。但是我们相信毛泽东作为一个国家的统帅,对于“兵者,国之大事”的道理一定深刻于心,中国的作战统帅们一定会在战前对即将发动的战争的每一个步奏进行深入的谋划,一定会充分考虑战争的各种可能,在分析各种利弊得失的前提下制定最为妥善的作战计划,只是由于太多的秘密我们无法知晓,太多的东西我们不能看到,虽然41 年过去了,我们对于这个决策过程仍然是一无所知,随着岁月流逝,当时的参战的决策者都已故去,当时的基层指挥员现在也都已是老朽之年,也许再过二十年等他们也都离去的时候,中印战争中的许多秘密将再也无人知晓,我们曾经争论的话题也会永远成为没有答案的历史之谜。
现在我们将试图模拟统帅部决策这个过程,我下面的话不敢说是有多少充分的证据,只是试图对这场战争决策中的层层迷雾进行一些合理的推测,供大家参考,不当之处请批评。
一、中国最高统帅在战前对中印两国的国力和印军的看法如何?
对敌人国力和军力的评价对任何一场战争来说都是首先要得出结论的重大问题,它关系到开战的决心和兵力的准备。
从现在已知的材料上可以知道,中国的最高统帅们应当可以认定:虽然从1960年起中国遭受了三年的饥荒,经济上受到重创,但中国的国力应当略大于印度。但是这仅仅是中印二个国家的对比,如果在开战后有外力的介入(如第三国军事插足),这种对比就将改变。
对于印度军队的作战能力,中国的统帅们应当有一个逐渐认识的过程,印度军队是原属英国殖民地的军队,在英国指挥下参加过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见过大世面,曾经和纳粹德国军队作过战,应当有很强的战斗力,鉴于这样的因素,应当说中国统帅在刚开始的阶段对中国军队是否能轻取这样的对手还不敢说是有绝对的把握,但是随着1959年以后中国和印军在边境的小规模冲突中多次交手的结果都是我军歼灭印军的事实,中国的最高统帅们一定对印军在当时的战力有了更加现实的认识,坚定了自己可以战胜印军的信心。
二、战争爆发会有什么样的国际反应?是否会有第三国军事干涉?这种干涉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国际影响方面:
印度作为世界上不结盟国家的领袖,有着强大的政治影响,开战后毕竟会有很多新独立的亚非国家会受印度影响。
印度作为英国的前殖民地,和英国之间有着特殊的关系和感情因素,而美国又反对中国,开战后英、美舆论必将偏向印度,而英美舆论有是西方世界的主流,因此西方以舆论会偏向印度,加剧中国的孤立。
苏联虽然和中国同属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家庭,但自从1959年中苏关系恶化以后,苏联已很难在国际事务中支持中国,特别是此次中国的打击对象不是苏联的老对手美国,而是苏联正在外交上极力争取的印度,并且联想到苏联在1959年中印空喀山口冲突后曾经就中印边界争端公开偏袒印度,因此可以判断在开战后苏联更不会在物质上和外交上全面支持中国,但是中苏同为社会主义国家,又有《共同防御条约》,苏联也不至于支持印度,可能会采取貌似中立的立场。
外来武装干涉方面:
印美早有军事勾结。印度虽然名曰不结盟国家,却在反对中国的道路上早和美国进行着军事勾结和合作,例如在我国进行西藏平叛的时候,美国军用飞机多次经过印度飞入西藏向叛军空投军事装备,如果说印度对此一无所知,那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美国极端敌视中国,朝鲜战争后,美国更把中国视为敌人,凡是反对中国的活动美国都会支持,就以印度为例,在从1949年到1959年十多年间,美国援助印度25亿美元,而从1959年到1962年仅仅三年美国就援助印度41亿美元,几乎是过去10年援助总和的两倍,这种大幅度增加援助和印度走上反华道路不无关系,鉴于这种情况,如果中印开战,美国必定会卷入战争。英国和印度有传统防务关系,又是美国的伙伴,中印开战后,英国也必定会卷入战争,但是起关键作用的还将是美国。
美国是否有能力支持一场印度对中国的战争。答案是:美国有这样的能力。美国长期以来对苏联和中国为首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是遏制政策,准备了强大的军事力量,美国军队在1961年肯尼迪政府上台后在全世界奉行的是“二个半战争的战略”:就是保证在欧洲和苏联进行一场大战的同时在亚洲和中国进行一场大战(即二个战争)同时还有能力在其他地方对付规模不大的紧急情况(即半个战争)。美国其实是做好了自己单独和中国作战的准备,中印开战对美国来说是一次天赐的良机,美国完全可以借力打力,趁机利用印度的军事潜力和中国作战达到“即节约自己的国力、又能打击中国、同时控制印度”的目的,“一石三鸟”,何乐而不为!
美国卷入战争的方式和影响。在中印战争的问题上,美国卷入战争有多种多样的军事选择,从全面卷入到部分卷入,美国即可以全面出兵,又可以只提供空军支援,也可以只提供军事援助,鉴于印度是一个大国,由众多的人口和巨大的战争潜力,完全可以自己组织一支人数众多的陆军,因此美军全面卷入的必要性不大,最可能的方式是美国向印度提供武器和军事顾问,装备和训练印度军队和中国进行战争,必要时美国提供空军直接对中国作战,当然为了避免直接和中国冲突,是中国找到和美国开展的借口,美国提供空军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以当年飞虎队自愿航空队的形式出现。由于我西藏没有空军空方力量薄弱,一旦美国空军出现在战场,就会对战局产生影响,特别是对我脆弱的后勤,空中打击的效果将更加明显。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美国卷入战争,将改变中印双方军事力量对比,将使战争长期化,并对我国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对英美军事干涉的限制因素。如果美英空军卷入战争,对他们的行动也不是没有限制,首先是中苏虽有分歧,但军事同盟尚存在,因此美空军的打击范围将会受限制,打击目标一般会限制在西藏境内,我兰州、西宁的西北核基地和后勤中心也有受打击的可能。但全面轰炸中国的可能性不大。另外战争的持续时间对美国是否卷入战争有关键性的影响,美国军事卷入需要一定的准备时间,如果在美军准备就绪前作战行动就已经停止,印度自己又一贯标榜不结盟,美军的军事卷入可能性就会减小。因此速战速决,战争短期化将是限制美国军事干涉的最有效途径
三、后勤的影响因素有多大?
一个国家纵有众多的军队,但如果后勤没有办法保障,那就会有力也用不上。后勤的保障能力决定着军事力量的投送能力,在西藏作战后勤是关键。
在中印战争的两个战场双方后勤有着不同的情况:
在西线的阿克赛钦地区:
阿克赛钦冲突地区是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原,当地人烟稀少,终年严寒,在交通方面,中国的新藏公路通过此地,并且从中方通向边境一侧地形较为平坦,有利于车辆通行,有多条公路支线直接通道最前沿,而印度方面虽然也有一条公路穿过克什米尔群山通到楚舒勒,但从楚舒勒到争议地区是上坡的地形,没有公路,印军运输不便,所以从运输条件上,中印双方旗鼓相当,我方略为占优,在气候方面,该地从11月到次年的5月是大雪封山时间,由于印度克什米尔位于南方受暖湿气流影响,降雪反而较多,大雪封山反而比我方严重,因此我方在补给便利上占优势,有利于我国作战和坚守,也有利于我放和印军作长期的较量,在这种战场上作战,双方都不可能一年四季作战,且战场人烟稀少,战场容量小,没有有意义的城市,对战局的发展并不起决定性作用,因此不是中印边界作战的决定性战场。
在东线的麦克马洪线以南:
后勤补给中心方面:
在麦克马洪线以南地区,我放在后勤补给便利上和印度比较处于劣势,首先是后勤基地上,由于我国西藏极端落后,甚至连电都没有,更没有军事工业,粮食亦不能自给,无法完成基本装备的制造和维修,西藏在战争中的作用只是转运站而不是后勤综合补给基地,我国的实际的后勤中心应但是兰州、西宁和成都,从这些地区通往西藏的公路均在1000公里以上,路况及差,不能保证四季通行,且高原行车,空气稀薄,车辆的牵引力和载重均大受影响,运输效率低下。
反观印度,大城市提斯普尔离麦线最近,仅300公里,大部地区公路良好,仅从西山口到达旺翻越雪山是会遇到与我相同的难题,但由于距离近困难不我方小得多。
空中运输方面:
在空运方面我方处于劣势,我虽建成当雄机场,但该机场系土质跑道,载重力低,大型飞机不能降落更不能降落歼击机,不具有真正的后勤运输意义和防空价值,由我方能用于高原的运输机极少,多为C-46,还系国民党的美援飞机,设备老旧。另我国现在尚不能生产雷达和空中导航设备,苏联已对我进行封锁,我国目前无能力在西藏高原建立飞行导航网和雷达保障网,也没有航图,在此种情况下安全飞行都无保障,大规模空运更是免谈。
反观印度,在二战期间,为了进行对日作战和驼峰运输,印度阿萨姆邦有完善的机场网,且机场离麦线极近,飞机不需加油机可往返,现印度能在麦线南进行频繁的空中运输均依赖此种便利条件,虽目前印度的空军和空运力量不是很强,但我们不能不考虑开战后,美空军利用这些机场给我方造成重大困难的因素。
公路运输方面:
以麦线达旺方向为例。
11月-次年4月:
我方:由于我西藏高原位于北方,会从北到南逐渐降雪,高原山口进入大雪封山的季节,运输中断,由于降雪自北而南,只要最北面的山口不能通行,即使南方不下雪,运输也会中断。
印方:麦线以南大部分地区进入旱季,运输便利,仅邦迪拉到达旺的公路在西山口段在雪大的年份会封山,但由于该地比我方的山口位置都南,封山的时间也比我方晚,开山时间反比我方早,所以西山口的封山对我方来说也没有什么便宜好占,相反如果我军南进越过西山口,西山口的封山对我方来说是重大的补给障碍。
次年4月-7月:
我方:天气转暖,冰雪开始熔化,我方原封山地区开始开山,但由于我方的补给系从北向南,北方开山晚于南方,所以我方的运输要等最北面的山口开山后方能运行,非常耽误时间。开山后由于冰雪融化,泥石流和滑坡加剧,道路坍塌,运输很难进行。
印方:进入雨季,也存在和我方一样的难题,但由于运输距离近,困难情况稍轻。
7-11月:
我方:7-9月是高原暴雨的季节,如遇暴雨,道路比为泥石流或滑坡阻断。10-11月,天气晴好,天气逐渐转冷,原来以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的路段因为逐渐上冻而好转,此时运输便利,利于作战。
印方:山南逐渐进入旱季,运输补给均便利,利于空军活动。
鉴于上述原因,虽然印我双方会在不同的时间遇到不同的问题,但总的来说,印方在运输方面便利得多,且在战时,随着印军后退,离补给中心会越来越近,便利会大大增加,而我方恰恰相反,我方后勤最根本的弱点不是山南的密林,而是位于自己身后贫瘠、落后、险峻的青藏高原,因此如果我方进攻到印度平原,不但不会缓解,反而会加大自己的困难。我国后勤保障薄弱的特点决定我军不可能在麦克马洪线以南投入大量的部队,也不能长期的大规模作战,麦线作战只能采用短期作战的方针,速战速决。
四、中国和印度之间是否需要长期的战争?
中国早已声明中国的主要威胁在东方,主要敌人是美国,这一点目前尚未改变。
在东面,美军在南朝鲜和日本驻扎军队,积极重新武装日本。美军侦察机经常沿大陆飞行,美国海军仍然在我国领海附近游弋。
在东南,美军驻在台湾,1962年6月开始,蒋介石反攻大陆的气氛高涨,现在我国东南沿海正在进行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军事集结,百万军民正严阵以待,随时准备粉碎敌人的进攻。
在南方,美国拼凑了反对中国的《东南亚条约组织》,四处叫嚣反对共产主义威胁,美军开始介入越南南方,美国派遣军事顾问帮助南越镇压南方革命。
从东南到华南,美国构筑了一条绵延数千公里的反华包围圈,对我国实行战争边缘政策,时刻威胁着我国的安全。
在北方和西北,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撤走专家,撕毁援助合同,我国工业建设遭遇困难,在西北的新疆,苏联挑拨我国民族关系,策动新疆伊犁叛乱,影响我国西北的稳定。
在内地,农业三年的饥荒刚刚缓解,党的威信降低,人民生活迫切需要继续改善。工业大跃进的消极还没有消除,生产还没有全面好转。
在西藏,西藏叛乱刚刚平息,土地改革还没有完成,西藏各地极端落后的局面还没有改变。
在国防尖端科技方面,由于苏联毁约,我国核武器研究处于低谷,尚没有力量震慑美国,一旦美国利用战争对我核项目进行打击,将会对我国地位的根本改善造成影响。
中印边界争端只是局部的问题,不是事关中国生死存亡的问题(这和朝鲜战争的情况不同),和其他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来说,中印战争是次要问题,即使麦线以南被印度占去,也不会影响整个国家的稳定,因此中国没有必要放下其他更急迫的方面,投入全力和印度去进行一场长期的胜负难料战争,中国的战争目的只能是通过显示实力年将已经存在3年之久并逐渐升级的边界冲突遏制下来,逼迫印度进行谈判,当然在有利的条件下,中国应当收复部分国土,但是中印全部争议土地的解决只能靠谈判解决。
五、对麦克马洪线的基本判断是什么?
麦克马洪线是殖民主义者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条边界线,这在政治上是不可接受的。
但是能否就可以说,中国地图上标志的传统习惯线以北的土地就一定属于中国西藏管辖,这一点还要从历史上作具体分析,西藏的历史有一个特殊性就是宗教上的西藏和行政上的西藏是有明显区别的,西藏的宗教影响很大,麦线以南的大多数居民都信奉藏传佛教,但是这不能作为该地区一定就属于西藏的根据,不丹、锡金、尼泊尔的许多地区历史上都和西藏保持着密切的宗教联系,但是却没有行政上的管辖关系,所以你不能说不丹、锡金、尼泊尔属于西藏,现在可知的是麦线以南的达旺、德让宗,瓦弄有明确的证据属于西藏,但其他地区还要分析,中国一贯主张“中印从来没有正式划定过边界”的说法其实就包含着既否定印方“麦克马洪线”又否认中方“传统习惯线”的双重含义。
(关于中国所说的“传统习惯线”的来历,马克斯韦尔的《印度对华战争》有个解释,有一定的道理,感兴趣的人可以看一看)
所以在反击作战中,我军的核心任务就是占领那些历史有明确证据,国际上公认在行政上属于西藏的地区,如达旺。再在此基础上争取和印度谈判,以取得有利地位。
六、如何在战争中实现具体的军事目的?
战争的具体手段是以军事打击和政治施压相结合,但要避免战争长期化。
东线作战:
第一步:反击克节朗河谷的印军,以取得和印军大规模作战的经验,该地区甚至在印度主张的麦克马洪线以北,我方打之有理,国际上也不会有什么不利。
第二步:如果第一步进行得顺利,我军就反击达旺之敌,占领达旺,逼近西山口。该地区我们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历来属于西藏管辖,且有西山口天险利于防守。
第三步:占领达旺后,我方向印度提出就地停火,希望双方开始谈判,如果印度同意,我方就可以结束战争,通过谈判解决中印边界,但麦克马洪线已是不可能,达旺必归我国。
第四步:如果印方不准备谈判,我方将集中力量(必要时加派部队),再给印度一个重大的打击,这次打击的目的一方面是再给敌人一个震慑,争取印方同意谈判,另破坏印军部署,阻止其快速集结兵力反击达旺。但要避免战争长期化。这次打击无论进展如何我军都要撤回来。
第五步:在宣传上突出我方的宽宏大量,重申我国谈判解决的和平立场,争取世界舆论,改善国际形象。
西线作战:
西线我军在各方面均占优势,收复国土后,应坚守不退。但反击行动不要越过国界。
七、核心的军事作战方针和结果:
短期作战,伺机进退,争取谈判。
其中以短期作战为核心,一切服从短期作战。
战争最好的结果:我军占领达旺,中印边界谈判,边界问题合理解决。
其他结果:
1、 我军撤军,印军重回麦线,但双方军事冲突平息,中印开始边界谈判。
2、 我军撤军,印军重回麦线,但双方军事冲突平息,印军拒绝谈判,但我军以用实际行动越过麦克马洪线,国际上普遍知晓我国不承认麦克马洪线的立场和和平的愿望,我国国际威望提高,且边境上赢得了暂时的和平。
3、 我军撤军,印军重回麦线,印军拒绝谈判,双方军事冲突仍如从前,我军奉陪到底,但我军以用实际行动越过麦克马洪线,国际上普遍知晓我国不承认麦克马洪线的立场和和平的愿望,对我国提高国际威望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