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提倡简体字

任舛 发表于 2005/06/29 11:33 一品 百草园 (www.ywpw.com)

加跟贴 发新贴

最近一个时期,报纸和网上不断出现讨论简体字与繁体字的文章,争论得很热烈。看来,不赞成简体字的人,多数是出于误解或看法片面,但也有人是囿于偏见。

其实,有些人并不清楚简体字到底是怎么来的,而是“跟着感觉走”, 想当然地认为,简体字破坏了汉字的体系,只有繁体字才能传承中国文化,甚至说繁体字比简体字容易学,推广简体字会使人们读不懂古书。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对海外华人来说,普及简体字是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大事。因此,让大家各抒己见,把问题辩论清楚,可使更多的人看到简体字的优越性,从而推动教育部门做出正确的决策。当然,如能促使媒体和出版界逐步采用简体字,那再好不过。

笔者想在此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希望起到互相交流的作用。

1. 简体字由来已久

简体字(简化字、俗体字、手头字)绝不是最近几十年才出现的。汉字简化不是少数人心血来潮搞起来的。

由于汉字笔划繁复,难记、难写,所以从周秦的籀书(大篆)到秦代的小篆,从小篆到隶书,再由隶书到楷书(草书、行书),字的形体一直向简约的方向演变。读者只要随便翻看一下《说文解字》或者《康熙字典》,把那里的篆书跟今天的“繁”体字比一比,就不难相信这一点。

另一方面,当一个汉字有两个或更多的写法时,笔划多的就被视为繁体,笔划少的就被视为简体。据学者考查,简体字早在甲骨文(公元前13-11世纪)和金文中就出现了。汉魏六朝的碑刻、唐代的经书中都有不少简体字。到了宋代,简体字由碑刻、手写转到雕版印刷,不但数量增加,而且扩大了流行的范围。像继(繼)、寿(壽)、营(營)、烛(蠟)、齐(齊)等简体字,就是唐宋以来产生的,至今都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近代有意识的改革是从清朝末年开始的。下面只简略地举几个历史事实。

1909年,《教育杂志》创刊号社论提出:“普通教育应当采用俗体字。”

1911年民国成立以后,要求简化汉字的呼声一直没断。专家学者们先后提出过许多主张和方案。

1922年,钱玄同发表文章说: “文字本是一种工具,工具应该以适用与否为优劣之标准。笔划多的,难写,费时间,当然是不适用。笔划少的,容易写,省时间,当然是适用 。”

他提出8种简化汉字的方法。举例中有:龜→龟,為→为,聲→声,雲→云,觀→观,燈→灯,響→响,幾→几等。他“主张把过去只通行于平民社会的简体字正式应用于一切正规的书面语上” 。

193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国语筹备委员会编定的《国音常用字汇》,书中指出:“宋元以来有一种通俗的简体字… …,其笔画较普通之体锐减,赴速急就,颇切实用。现在应该把它推行,使书写处于约易。”

1935 年初,上海文化界陈望道、蔡元培、邵力子、陶行知、叶圣陶、郑振铎、郭沫若、胡愈之、巴金等200人和《世界知识》、《文学》、《译文》等15家杂志联名发表文章,指出: “我们日常有许多便当的字,手头上大家都这么写,可是书本上并不这么印。识一个字需得认两个以上的形体,何等不便。现在我们主张把‘手头字’用到印刷上去,省掉读书人记忆几种字体的麻烦,使得文字比较容易识,容易写,更能普及到大众。现在我们决定把‘手头字’铸成铜模浇出铅字来,拿来排印书本。”与此同时,这15种杂志开始试用“手头字”(简体字)。

在此期间,还出版了不少系统整理简体字的书籍。

1930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出版了刘复等编的《宋元以来俗字谱》,根据《古烈女传》等12种书收录简体字1600多个,反映了 10世纪以来汉字简化的发展情况。

1935年,钱玄同编成《简体字表》,收录2400字。

1936年,燕京大学出版了容庚的《简体字典》,收录4445字。同年,北新书局出版《常用简字表》,收录3150字, 其中来自草体的占48%,来自俗体的占40%。

综上所述,千百年来,也就是说从老祖宗时代起,许多汉字一直存在“正体”和“俗体”两种写法。只不过长期以来俗体字未能在出版物上取得应有的地位。

从50年代中期起,简体字经专门委员会调查研究和推荐,在政府倡导下分批推广,正式应用于印刷实践。1964年颁布了《简化字总表》,共收录了2236个字,1986年调整为2235字,成为内地出版物普遍采用的标准字体。

汉字简化的基本原则是:尽量采用已经流行的简体字,加以必要的修改和补充,既照顾初识字人容易学,又照顾已识字人的使用习惯。

那些以为汉字简化始于上世纪50年代的人,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实际上,50年代的工作只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而已。

2. 简体字能提高工作效率

简体字和繁体字是否有优劣?

简体字的优越性,就是容易记,容易写,省时省力,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对于普及教育,效果尤其明显。空口无凭,下面对比 30个常用的双音节词,看看简化后的效果。括弧里的减法表示简体字省去的笔画。

奮鬪-奋斗[36-12=24] 幾個- 几个[21-5=16] 轎車-轿车[26-14=12]

甚麼-什么[23-7=16] 國慶-国庆[26-15=11] 寶馬-宝马[28-11=17]

艱難-艰难[24-18=6] 艷麗-艳丽[43-17=26] 無盬-无盐[35-17=18]

醫藥-医药[37-16=21] 飛機-飞机[25-10=15] 複雜-复杂[30-15=15]

會議-会议[32-11=21] 選擇-选择[29-18=11] 經歷-经历[27-12=15]

擴張-扩张[28-13=15] 優質-优质[33-14=19] 萬壽-万寿[27-10=17]

觀衆-观众[35-12=23] 國際-国际[24-15=9] 臺灣-台湾[33-17=16]

義 務-义务[24-9=15] 傷勢-伤势[26-12=14] 壟 斷-垄断[36-19=17]

匯 豐-汇丰[31-9=22] 聲樂-声乐[32-12=20] 辭職-辞职[35-24=11]

藝術-艺术[27-9=18] 關懐-关怀[34-13=21] 籲請-吁请[55-16=39]

据苏培城计算,《简化字总表》所收的2235字,总共有23025笔画,平均每字 10.3画。而被代替的繁体字,总共有36236笔画,平均每字16画。繁简相比,平均每字减少5.7画。这就是说,如果你写2000个简化字,就可少写 10000画。按平均每字10画计算,等于少写1000个字。(见《现代汉字学纲要》, 2004年,117页)

事实胜于雄辩。到底简体字是不是比繁体字好学,问问刚入学的儿童,就会得出正确的答案。我们已经识字的人应该为不识字的人着想,为子孙后代着想。

一言以蔽之,采用简体字是一种进步。简体字值得提倡,而且应该理直气壮地提倡。如果多有几种报纸采用简体字,那绝对是应该欢迎的,毕竟学生迟早是要读报的。

3. 汉字简化的基本方法

汉字是通过多种方法简化的,以下只是粗略的归纳。

1)简化偏旁。减少一个偏旁(包括可作偏旁的字)的笔画,可使一系列字得到简化。例如;

飠→饣 [8-3=5]:饭(飯) 饮(飲 ) 饱(飽) 饮(飲) 饿(餓) 馆(館)

訁→讠 [7-2=5]:说(說説) 话(話) 谁(誰) 记(記) 词(詞)

馬→马[9-3=6]:妈(媽) 驾 (駕) 驹(駒) 驻 (駐) 骗(騙)

2)另造形声字。形声字是由意符和声符两个部件组成的。例如:江、河。左边的“氵”形状如流水,是意符,表示字义的类别,右边的“工,可”是声符,代表读音(取韵母或其相近音)。自商、周以来,形声字一直是汉字发展的主要手段。现代汉字至少有一半属于形声字。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成书于公元100年)收录9353字,将近90%是形声字。

简化的形声字:憶→忆 逺→远 運→运 遲→迟 糧→ 粮 艦→ 舰 擁→拥

新形声字之所以容易被人接受,一是因为利用了汉字原有的部件,二是因为读音容易识别,而且表音往往比繁体字更准确,如战(戰),态(態),证(證),护(護)等。

3)另造会意字。在《说文解字》中,会意字不到10%,许慎举的例子“止戈为武,人言为信 ”,后世指出这两个例子不当。我们可以把“人戈为伐,合手为拿”作为典型的例子。

简化的会意字:雙→双 陰→阴 陽→阳 從→从 衆→众 體→体 筆→笔 竈→灶等。

4)保留原字的特征,取原字的一部分,例如:

離→离 麗→丽 聲→声 婦→妇 點→点 處→处 懇→恳 裏 裡→里

醫術→医术 匯豐→汇丰 業務→业务 飛蟲→飞虫 獸類→兽类

5)把字的一部分笔画简化,例如:

區→区 漢→汉 傘→伞 學→学 寫→写 還→还 報→报

選舉→ 选举 辭職→辞职 辦報→办报 艱難→艰难 蠶繭→蚕茧

6)整体简化,保持原字的轮廓,例如:龜→龟 齊→齐 農→农 慮→虑 壽→寿。

7)将草书或行书楷体化:書→书 為→为 長→长 東→东 專→专 發→ 发。

草书和行书形成于汉唐时代,都是为了节省笔画、书写简便流利而产生的。从隋唐以来,受草书、行书影响而出现的简体字难以胜数,如庄(莊)、条(條)、断(斷)、怜(憐)等。

8)采用笔画少的古旧字:塵→尘 雲→云 禮→礼 爾→尔 棄→弃 電→电 穀→谷

9)同音假借,即 借用笔画简单的同音字。例如:几=幾 后=後 丑=醜 斗=闘鬥 (呼)吁=籲 (老)板=闆等。

假借也是古已有之的办法,在秦汉以上的古书中即已相当常见。

不难看出,简体字大都是由繁体字脱胎而来,基本上没脱离“六书”的传统,因而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实,古时所说的“六书”(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已不完全适用,今人分析现代汉字已经从理据性(motivation)出发,改用“新六书”来解释了。不过这里没有必要赘述。

总而言之,说简体字破坏了汉字的体系是站不住脚的。退一步讲,即便有极少数简体字可能引起争论,那也不足以从整体上否定简体字的优越性。

4. 简体字不好看吗?

有人觉得汉字简化以后不好看了,比如丽(麗)、尘(塵),怎么看怎么别扭。其实这是先入为主,并不客观 。

首先,文字是记录有声语言的符号系统,它的本质属性不是好看与否,而是要互相区别。比如:刀—力,己—已—巳,戊—戌—戍—戎。很难说哪个好看。重要的是要使这些符号在系统内部彼此区别,a不同于b,b不用于c,c不同于a ……,字形的区别可大可小,但必须有。至于某个具体的字符应该怎么读,表达什么意思,那是约定俗成的问题。荀子说,名无固宜,约定俗成谓之宜。

在互相区别这一点上,简体的厂(廠)—广(廣)、从(從)—众(眾)……跟繁体的“王—主”、“林、森”的性质完全一样,没有任何破坏汉字体系之处。既然承认会意字“林、森”,为什么不能容忍“从、众”?顺便说一句, “从、众”古已有之,早就收入《说文解字》。

其次,一个字好看不好看,很难定出客观的标准。拿简体的“丽”字来说,赞成的人可以说它象征人的两眼,足以表达美的概念,而繁体的“麗”多了个动物怎么见得就好看?如果多举几个带“鹿”的字来比较一下,问题就不言自明:麒麟、(山)麓、麂(皮)、辘(轳)、塵土。简体的“尘”不但符合会意的原则,而且也是古字。把“尘土”写成“ 塵土”跟是否好看毫无关系,也看不出怎么符合汉字的体系。

5. 简体字反倒难学吗?

平心而论,自幼习惯繁体字的人,要适应简体字得有一个过程,但是只要你没有成见,愿意熟悉它,这个过程不会太长。笔者是在20岁以后才从繁体字过渡到简体字的,并没感到什么困难。我们学外语都有一个经验,就是上下文可以帮助你猜到生词的意思。简体字毕竟是中文, 在上下文里更容易识别。例如:中华(華)民族,香港特别行政区(區)。

从海外目前的现实出发,对成年人而言,不妨提倡识繁体,写简体。试想,“會議- 会议、藝術-艺术、關懐-关怀、業務→业务、選舉→选举”等等,既然前后两种写法表示同一个意义,那么何必非要写那个笔画繁复的,干许多无效劳动呢?笔者去年曾向原来只写繁体字的中年人系统地介绍过简体字,结果大多数人表示简体字的确简便易写。自然,从整个社会来说,总会有人宁愿多花时间也要坚持写繁体字,那就顺其自然好了。不过,要是你把“臺灣”写成“台灣”,把“爐竈”写成“爐灶”,你可就没有资格嘲笑简体字,因为这无异于五十步笑百步。

人类总是要不断进步的。我们相信,愿意接受简体字的人肯定会越来越多。

6. 还能不能阅读古书?

有人担心让孩子学简体字,将来可能看不懂古书。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实事求是地说,普通人绝大多数并不读古书,极少数有特殊需要的人可以专门学习。特别是海外华人的子女,如果一上学就硬让他们学繁体字,弄得好多孩子厌学,以致半途而废。就算勉强坚持下来,能看懂现代出版物已经很不容易,指望他们看古书是不现实的。

再说,古书由于年代不同,阅读难度的差异很大。先秦的古籍,例如《左转》,认识繁体字的人离开注释照旧读不懂,因为不但要懂得古代的词义和语法,还要具备历史知识。 汉唐以来的文言,包括《聊斋志异》这样的书,也不见得容易读。正因如此,许多文言著作很早就有了白话译本和文白对照本。

如果说“古书”是指明清的白话小说之类,那里的繁体字并不构成什么障碍。一来,在常用的6至7千汉字中,简体字不过 2200多个,只占1/3。二来,如上文所说,繁、简体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许多来自大陆的中青年人的实践证明,这个过渡并不困难。

切实可行的办法是分两步走:让孩子先学简体,以后需要时再逐渐识别繁体。

* * *

还要指出的是,文字并不等于语言。在语言不变的情况下,文字不但可以进行适当的改革,而且可以改换整个体系。这种例子很多。古代的日耳曼人,包括盎格鲁-撒克逊人,曾经使用一种如尼文(rune),但后来采用了拉丁字母。波兰语、捷克语最初使用基里尔(斯拉夫)字母,后来由于宗教等历史原因,改用拉丁字母。越南语曾经长期使用汉字,但是近代改用拉丁字母。我们的汉字简化,仅仅是在传统范围内的局部改革,而且已有十多亿人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是行得通的。我们没有理由对这个客观事实置若罔闻。

最后,顺便提一句,新加坡在20世纪70年代就接受了简体字,马来西亚和泰国的华人社区也先后在80年代采用了简体字。日本、南韩也碰到汉字简化的问题。在他们已采用的简体字中,有些字是跟我们相同的:宝、蚕、虫、当、党、国、号、会、声、学、医…… 去年底,加拿大中文台有报道称,巴黎为了适应中国游客的需要,许多介绍景点的中文都采用简体字。另有报道说,上海与台商合作,在台北开了一家书店,所售的书都是用简体字印刷的,据说销售成绩颇佳。

本文跟贴

汉字作为思维的载体,更重要的是它的记录语言功用 --- zgmfd 2008/05/07 01:06 (207 bytes)

加跟贴 发新贴一品 百草园索引首页

Powered by AFpost Thu Dec 27 16:10:44 2018.

本论坛上所有文章只反映送交者的观点。我们保留删除任何被认为不适合本坛的文章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