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曼帝国“卡农”法 新苏丹将他的兄弟全部杀死
cecilia 发表于 2010/06/23 09:19 一品 人文历史 (www.ywpw.com) 主题字词: http://blog.sina.com.cn/
到伊斯坦布尔的第二天,我们来到了著名的托普卡比老皇宫,经过海边时,导游指着那停泊在港口的巨大邮轮,告诉我们每天至少五艘这样的豪华邮轮经停伊斯坦布尔,数千名世界各地的游客从上面下来,蜂拥而至圣索菲亚大教堂,老皇宫,蓝色清真寺等处。
即便只是个匆匆过客,参观托普卡比(Topkapi Palace)皇宫也需要至少半天的时间,皇宫大门外有座巨大的炮台,炮台在当地人的语言中即“托普卡比”。450年的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36位苏丹中的25位以此为家,最多时曾经住过六千多人。帝王门(Imperial Gate)是最外围的城墙门,里面是个大花园,草地非常开阔,为的是可以搭帐篷,原来那些刚进城的奥斯曼人一时间还难以改变游牧的生活习性。不远处的伊莲娜教堂(Haghia Eirene)掩映在树荫里,不少漂亮的野猫游荡在我们周围,看来这里已经成了它们的乐土。
我们来到主入口,即三座城门中最漂亮的崇礼门(Gate of Respects),城墙上有两个圆椎八角型的高塔,古兰经最重要的教义“真主是唯一的。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用黑底金字标示在城门上,而两旁的文字则是绰号“胜利的征服者(Faith of the Conqueror)”的苏丹默罕默德二世(MohammedII 1432-1481)的印玺。从这里我们经过入口的安检,进入了第一庭院,而我们最感兴趣的后宫则位于第三庭院,为了节省时间,大家直奔目的地而去。
后宫在阿拉伯语中叫“Harem”,即“禁止的地区”,只能供苏丹和他的母亲、妻妾、公主和将即位的太子与黑人太监居住。托浦卡比的后宫单收15里拉的门票,进去后发现里面布局十分狭促,最外面是宦官住处、各议事官入口和女侍们的空间,内部才是苏丹妻妾宠妃的居室,各主要厅堂间以狭窄的回廊及楼梯相连。不要小看这些黑人宦官,尤其是大总管,他的权力仅次于这里真正的主人-皇太后。后宫的墙壁装饰多使用瓷砖,华丽精致的花纹都代表着当时最高的艺术成就。我们来到苏丹的浴室,那些镶金的大理石面盆,龙头无不显示出主人的尊贵,只是每个房间都空空荡荡的,只能凭借想象当年的后宫粉黛出浴的动人一幕。
后宫中最精彩、最精致的要数皇帝厅(Imperial Hall)了,它是锡南设计的,整个大厅饰以色泽鲜润的磁砖,雕廊画柱上的金色依旧闪闪动人,里面陈设着英国维多利亚女王送的立钟、来自中国的青瓷大花瓶,中央垂挂着巨大的水晶灯,尽显洛可可式的华丽。
但是我似乎更有兴趣看看一般女子的住所,后宫6700平方米的空间里共有300个房间,估计当时不少是“集体宿舍”,这些院子都不得入内,里面应该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华丽,想起今年游日本时参观姬鹭城,漂亮的城堡中女人们生活的地方简直就像是监狱,窄小阴暗,这些看起来衣食无忧的女子失去的却是最宝贵的自由。
我们穿行在一道又一道门廊庭院中,那赫赫有名的“黄金道”是苏丹逢节庆时犒赏嫔妃的地方,其实不过是一条阴暗的通道而已。由于大部分房间的窗户饰以复杂的花饰,室内光线十分昏暗,只有苏丹的餐厅寝室还算明亮,墙壁装饰的瓷砖也是特别的富丽精美,总之转了一圈,整个后宫给人的感觉就是压抑和不舒服,至于后宫的真实生活,更是和文学作品演绎中的相差甚远。
事实上奥斯曼皇室生活充满传统规矩,苏丹的起居有一定的规矩,不能随时饮酒作乐。而且基于伊斯兰教徒不奴隶伊斯兰教徒的原则,后宫挑选佳丽一定要外国人,且最好是北高加索来的金发美女,来源多是战利品或从当时的人口市场上买来的。这些女孩入宫后需先接受伊斯兰宗教教育,加上土耳其文化、语言、读说听写的教育,还有化妆、穿衣、家政、音乐、舞蹈的教育,过程长达七年,之后再分女仆、歌舞者,幸运一点的成为嫔妃,最后是因子而贵的太后。
皇太后在后宫的地位无人可及,从家务事到国家大事她都可以发言,甚至有时代苏丹做决定。后宫佳丽多达数百人,也有开明的苏丹觉得浪费,于是便特赦佳人出宫,这些出宫的女子马上被达宫贵人抢着要,一来貌美聪明,二来是皇室出身,可以将皇宫中的礼仪带到民间,这样的女子还是比较幸运的。因此我们的土耳其导游一再强调后宫不是大家想的那种奢靡腐败之处,而是部分女子受教育的“学校”,看来也有一定道理。
只是奥斯曼帝国开始的时候,与中国古代的后宫相比更加血腥和残酷,比如一旦有苏丹太子登基,他的兄弟们必须被处死,这样做的理由是社稷不安要比丧失几条人命更为糟糕。但不久这个规定就失效了,因为1595年新上台的苏丹穆罕默德杀死了他的19个兄弟,但8年后,他不幸因病去世,只剩下两个少不更事的儿子,如果杀了1个,另1个出现不幸怎么办。于是继承游戏规则发生改变,之后用软禁在后宫的办法取代弑兄戮弟。而这些后来有可能成为继承人的太子们,被关闭在深宫大院中,醉生梦死,无德无能。虽然他们被准许娶妻纳妾,但这些妻妾不是动了绝育手术,就是所生的小孩被当场弄死。后果是这些苏丹登基时膝下无子,出现恶性循环。
从后宫出来,我们来到最后面的一座美丽花园,位于海边的那些亭子现在已经被用作餐厅,作为土耳其最大的博物馆,整个皇宫里面还分门别类地设立了几个专项馆,比如圣物馆,兵器馆,瓷器馆,服饰馆和皇室珍宝馆等,都在第三庭院。皇室的收藏十分丰富,从黄金打造的王子摇篮,到镶嵌珍宝玉石的各种器皿,花瓶,让人眼花缭乱,不过猫猫转了三个馆,竟然没有找到那颗重达86克拉的世界第三号大钻石,很不甘心,于是拿着旅游书,指着上面的钻石照片问一个门口守卫,在他指引下我们进了一个房间,果然房间正中靠墙的玻璃罩里,黑色丝绒座上有一颗水滴状的硕大钻石,在灯光照射下发出的诱人光芒让人眼晕,还真没见过这如同鸽子蛋般大的钻石,我和同伴不禁连连称奇,现在回想起来,一闭眼,那钻石的光芒还在眼前闪啊闪的!
最后我们来到当年的厨房所在地,据说曾有1200个厨工同时在这里工作,准备的食物可供20000人食用。现在成为了瓷器博物馆,一进门,就感觉亲切眼熟,这是一个长型空间,分割成几个相连的房间,里面展览的是主要来自中国的瓷器,苏丹们酷爱中国青花瓷器,一来其图案和传统的伊斯兰装饰十分接近,二则是苏丹相信青花瓷有验毒的功能。
展出的中国古瓷,上至唐、宋,下至元、明、清等朝代,1.7万多件不远万里落户苏丹皇宫,据说这里仅次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德累斯顿艺术博物馆,为世界第三位。尤其是明、清两代的彩色瓷器中,玉绿色的瓷碗,黄花纹的磁盘,咖啡色的瓷壶,紫红色的瓷瓮等,色泽依然十分鲜艳,想起马未都先生关于中国瓷器的介绍,一看这就是当年的外贸瓷。相比那些经战争、抢夺或走私等途径获得的中国瓷器,托普卡比博物馆里展出的则是中土两国千百年丝绸之路和平友好通商的结果,冲这点就让我们感到十分舒服。
走马观花般地游览了一圈托普卡比皇宫,总体上感觉宫中的这些建筑比较朴素,不禁感慨,五百年前在马尔马拉海的这片山丘上建起的这座城中之城,见证着地跨三大洲的奥斯曼帝国连同它的苏丹和后宫一起被历史的滚滚巨浪裹挟而去,只留下美丽的伊斯坦布尔屹立在博斯普路斯海峡两岸。看着阳光下,络绎不绝的游客带着好奇探究这里时,想起那位历史上最著名的苏莱曼大帝的妻子洛克塞拉娜给苏丹信中所写:
“我的主人,我的苏丹,我的卑微的面孔伏在您脚下神圣的尘土中,我热爱的苏丹,我的主人,我亲爱的灵魂,我的命运,我的幸福!我的苏丹,您的尊贵的书信中的每一个字,都给我的眼前带来无限光明,都为我的心中带来喜悦……”相信在这些动人的文字背后是聪明美丽的女人通过掌管男人来掌管这个帝国的野心吧,苏丹是这里的主人,谁又知道不是阴谋的中心呢?相比那些文学作品中的艳史,我感觉这才是更加真实的奥斯曼土耳其后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