怛逻斯之战背景:唐朝支持白衣大食对抗黑衣大食
郭改之 发表于 2010/06/22 05:42 一品 人文历史 (www.ywpw.com)
来源: 周末报
对唐朝来说,怛逻斯之战并不是一场重要的战役。《新唐书》中仅有短短一行记述:“高仙芝及大食,战于怛逻斯城,败绩。”至于《旧唐书》,则对这场战役未着一字。
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位于吐鲁番盆地的高昌国被唐军所灭,成为唐朝的西州。
当时,大臣魏征主张继立高昌国王麹文泰之子,纳其为属国。毕竟,如若直接吞并高昌,势必派驻常备军,财政负担过重。
然而,唐太宗明知困难重重,还是选择了直接统治高昌故土。
吞并高昌之后,唐太宗又活了九年。这九年中,西域诸国纷纷来朝。到高宗时,安西都护府已经迁至更西方的龟兹一带,直逼葱岭(帕米尔高原)。
在唐朝西进的同时,另一股强大的势力也正在向东扩张。
公元632年,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逝世。曾在他病中代为执行政务,也是他最信赖的弟子艾卜·伯克尔继承了教团领袖的地位,称为“哈里发”。
艾卜·伯克尔为第一代哈里发。
他在位不过三年时间,就平定了阿拉伯半岛,并出兵萨珊王朝统治下的伊朗。
第二代哈里发欧麦尔,亲自远征巴勒斯坦,又击破萨珊王朝的军队,占领伊朗。时为公元642年,唐朝吞并高昌,是此前两年的事。
到了这时,从商队带回的消息中,唐朝人已经听说了这个正在兴起的阿拉伯帝国。
欧麦尔于公元644年遭到暗杀。
继立为哈里发的,是出身于名门倭马亚家族的奥斯曼。他任人唯亲,只重用来自本家倭马亚家族的人。不久,奥斯曼也惨遭暗杀。
第四代哈里发是出身于哈希姆家族的阿里。
对此,倭马亚家族心有不甘。公元661年,奥斯曼的堂弟、大马士革总督穆阿维叶自立为哈里发,开创倭马亚王朝。
两雄相争,阿里被杀。
历史上,将从第一代的艾卜·伯克尔到第四代的阿里称为“正统哈里发”时代。其间,第三代哈里发奥斯曼曾向唐朝派出使节,时间是高宗永徽二年(公元 651年)。《旧唐书》中记载道:“大食国,始遣使朝献。”
此事仅见于《旧唐书》,《新唐书》与《资治通鉴》并无记录。也许对唐朝来说,这算不上值得一记的事。
倭马亚王朝在政治上不得人心,于公元683年爆发内乱,内乱持续了十年才结束。内乱的伤痕平复之后,阿拉伯人再次开始扩张。
公元705年,库泰拔·伊本·穆斯里姆远征中亚细亚,一时间所向无敌。
其时,葱岭以西的河中地区,是粟特诸国(中国史书称其为“昭武九姓”)的领土。粟特人无力抵挡阿拉伯人的兵锋,而唐朝势力尚未逾越葱岭,他们只得求助于西突厥的一支——以勇武闻名的突骑施。
公元715年,倭马亚王朝的瓦利德一世去世,他的弟弟苏莱曼成为新的哈里发。
库泰拔与苏莱曼的关系极不和谐。据说,瓦利德一世想把哈里发的宝座传给自己的儿子,而不是弟弟苏莱曼,这件事的幕后策划者正是库泰拔。
库泰拔开始盘算以中亚的撒马尔罕为根据地,建立独立政权。他试图说服手下的将领支持自己,然而得到的回答是令人焦虑的沉默。他怒不可遏地大骂:“你们这些卑鄙的拜多韦!”
“拜多韦”是阿拉伯部族的名称。受到侮辱的拜多韦部族的将士们包围了库泰拔的宅邸,杀死了他。
库泰拔死时,正是唐玄宗开元三年。这时玄宗皇帝刚满三十岁,正准备雄心勃勃地对西域开展征伐。
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突骑施可汗吐火仙率军攻占唐朝管辖下的碎叶城。唐军反攻,吐火仙落败而逃,最后在贺逻岭被俘。
存在于唐朝和倭马亚王朝之间的一股势力忽然间消失了踪影。
十一年后,哈希姆家族的阿布尔·阿拔斯推翻了倭马亚王朝的统治,建立阿拔斯王朝。
在唐朝,把倭亚马王朝称为“白衣大食”,把阿拔斯王朝称为“黑衣大食”,以示区别。
有迹象表明,唐朝曾支援过倭马亚王朝的残党。
最后的结果是,唐朝与阿拔斯王朝之间发生了一场大规模武力冲突。
之所以只此一回,是因为随后唐朝发生安史之乱,无暇顾及西域。
而在阿拔斯王朝一方,倭马亚王朝的残余势力仍然活跃于伊比利亚半岛,随时可能卷土重来。所以,明知唐朝因安史之乱大伤元气,也不敢长驱直入,进攻东方。
这惟一的一场战役,就是天宝十年(公元751年)的怛逻斯之战。
说到怛逻斯之战,就不能不提及唐朝将军高仙芝。
高仙芝是高句丽人,自幼从军,驻守于河西。天宝六年(公元747年),高仙芝被授予安西副都护的官职,率领一万步骑翻越葱岭,与小勃律国交战。
小勃律曾顺服唐朝,后来因吐蕃拉拢,遂与唐朝断绝了关系。
小勃律虽是小国,但在它的国土以西有二十多个中亚细亚国家,这些国家向唐朝进贡时都要经过小勃律。由于通道受阻,诸国不再进贡。
高仙芝奇兵天降,肃清了小勃律国内亲吐蕃的势力,凯旋回朝。
西域诸国再次向唐朝称臣。
高仙芝为朝廷建立了有史以来的奇功,成功升任安西节度使——相当于西域总督。
三年之后,高仙芝又征讨了石国(位于现在乌兹别克斯坦境内,“昭武九姓”之一),出兵的理由十分抽象:“未履行属国之礼。”
石国国王投降,被送到长安,杀头。
高仙芝征讨石国之举,总让人觉得他动机不纯。即便是突骑施的可汗吐火仙,都得到赦免并受赐官职。而仅以没有履行属国之礼为由,就处死石国的国王,这实在让人不解。
高仙芝攻下石国,夺取石国的至宝“大瑟瑟”数十石。据说瑟瑟是碧珠,但具体不详,估计是祖母绿一类的宝石。另外,他还掠夺了大量财物。似乎这场军事行动的目的即在于此。
但战事并未就此结束。
侥幸逃脱的石国王子向阿拔斯王朝求援。
当时,阿拔斯王朝在中亚的统治者是呼罗珊总督阿布·穆斯林。他派大将齐雅德·伊本·萨里,率领阿拉伯战士四万人,加上属国兵力十余万,向东进攻。
唐军动员的兵力是三万人,由安西都护府的二万名汉军战士与盟军拔汗那、葛逻禄部一万人组成。
高仙芝率军经过三个月的长途跋涉之后,于天宝十年(公元751年)七月抵达中亚名城怛罗斯城下,城中已经有阿拉伯军数千人抢先驻守。
唐军开始围攻。
五天后,阿拉伯援军赶到,从背后袭击唐军,双方在怛罗斯河两岸展开了决战。
唐军骑兵一度压制了阿拉伯骑兵的进攻,但战斗到傍晚,葛逻禄雇佣兵突然叛变,唐军终于溃败。
高仙芝本想次日集结兵力再战,但部下李嗣业表示反对。李嗣业在翻越葱岭时,英勇善战,曾立下赫赫战功。高仙芝听从他的意见,决定撤退。
对唐朝来说,这并不是一场重要的战役。《新唐书》中仅有短短一行记述:“高仙芝及大食,战于怛逻斯城,败绩。”至于《旧唐书》,则对这场战役未着一字。
阿拉伯一方的记录见于伊布努尔·阿什尔的《年代记》。书中写道,阿拔斯军消灭唐军五万人,俘虏两万人。但唐军总共三万兵力,这个记录未免过于夸张了。
战败后,高仙芝并没有被问罪,反而回到长安,任羽林大将军,后又被封为密云郡公。
怛逻斯之战的翌年,安国、康国、史国等“昭武九姓”之国,照常向长安派遣了使节。
不仅如此,连战争的对手阿拔斯王朝也照旧与唐朝保持着外交关系。黑衣大食使节的来访记录散见于史书。
那么,怛逻斯之战的主人公后来的命运如何呢?
怛逻斯之战四年后,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
高仙芝守卫陕州,却因“贪污”罪名被杀。
呼罗珊总督阿布·穆斯林的名字,在中国史书中记作“并波悉林”。怛逻斯之战后不久,哈里发阿布尔·阿拔斯的兄长来中亚细亚视察,目睹了他的权势,不禁心生疑虑:“若不趁早收拾阿布·穆斯林,对阿拔斯王朝有害无益。”
阿布尔·阿拔斯虽有此意,却无力实行,因为怛逻斯之战三年后,他就去世了。
继位者曼苏尔任命阿布·穆斯林为叙利亚和埃及的总督。这应当算是一种提拔。可是,阿布·穆斯林写信回绝:“萨珊王朝的某国王曾说:‘对于大臣来说,没有比和平时期更为危险的时候。’所以对于陛下的召见,我想我应当选择回避,但我仍然是您忠良的臣下……”
然而,曼苏尔已经任命了新的呼罗珊总督。阿布·穆斯林无奈,只好去拜见曼苏尔。
他被五名刺客杀死在曼苏尔的宝座旁。
那是在高仙芝被处死的同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