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青海军屯社火唱词:晒火药

孙胜年 发表于 2009/12/23 20:53 一品 人文历史 (www.ywpw.com) 主题字词: 孙胜年

加跟贴 发新贴

我的弟弟孙宝年是个曲爱好者,闲暇时他组织村里喜欢吹拉弹唱的老人们唱越弦喊乱弹,他演唱的曲目还被县电视台录成节目播放,在湟源小有名气,村里演社火更少不了他。2008年正月,我回湟源老家看社火,他说大华乡拉拉口村流传一个社火调,叫《晒火药》,用民间小调《来吧哟》演唱,很有意思,这个调我们村没人唱,说着给我哼唱了几句:

回家去(啊)骂婆娘,

天晴了为啥着不晒火药,

教场里受折磨啊(来吧哟)……”

《来吧哟》在青海平弦和越弦里叫《尖点花》,但各有特点,《来吧哟》更活泼一点,特别是《晒火药》,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小调在介绍青海民间小调及社火的资料及书里都没看到过,也没听过。我听得有意思,要他再唱,但他只会唱这几句,说我要是感兴趣,就问拉拉口村的外甥们。我的老姐姐在大华乡拉拉口村,由于受她的影响,外甥们都喜欢民间小调,但那次因为时间紧,就没有去成。

今年正月十二,我应邀参加家乡湟源的民俗文化节开幕式,开幕式结束后,便专程去了拉拉口村我姐姐家。正月十二是拉拉口村演社火的日子,我因为去晚了,他们这一天的社火早结束了,好在十三还有。这个村的火神会的“大会首”(总负责人)实行轮流制,由于村里没有火神庙,所以,轮到谁家,那个火神的使者 “火神保”就供到谁家。

今年轮到我的大外甥罗万杰,于是,在出演社火的日子里,他们家里便成了村庙,许愿的,还愿的进进出出,大有车水马龙之势。我的外甥罗万杰两口子更是熬红了眼珠子,迎来送往,操心火神会里的事。

外甥为了展示自己的能力,还请了他在省电视台当制片人的姑舅来录像做节目,见两台专业摄像机在拍现场,演员和观众情绪都很高涨,演出更为火爆。

曾出任过村党支部书记的小外甥罗万山更是支持哥哥,他和妻子鲁秉莲联合会唱眉户调的年轻人组织了一个眉户班子,叫“小唱儿”,化妆起来,汇在社火队伍里演出,他们唱的其中一个调就是《晒火药》,这一次,我把他们唱的每一句都记了下来,经过我那67岁的老姐姐的补充和我的整理,一个完整的《晒火药》就出来了。

《晒火药》描述的是一个小伙子从当上兵,到配发了一支“双铳枪”,又忙于训练,由于火药没晒干,打靶时连发三枪枪没响,收到了教官的惩罚,回去埋怨老婆,又被老婆奚落的故事,非常有趣又富有有生活气息。

根据歌词所表述的内容,这个小调应该产生在“双铳”这种热兵器刚进入我国军队装备的明代。明代早期,我国军队就在冷兵器的基础上配发了火铳。据资料载,明朝嘉靖元年(1521年),明军在广东新会西草湾之战中,从缴获的2艘葡萄牙舰船中得到西洋火绳枪。1548年,又在缴捕侵扰我国沿海双屿的倭寇时,缴获了日本的火绳枪。明王朝的兵仗局,很重视仿制火绳枪,制成了鸟铳。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兵仗局仿制了第一批鸟铳1万支,装备明军使用。它的性能比仍在使用弓箭复杂得多,难以掌握,所以难免在士兵、教官、及家庭间产生矛盾。

这个小调还透露了青海在军屯时代就有社火的信息。

《晒火药》唱词:

一年(来吧哟)四季(来吧哟)务庄田(来吧哟),

营盘里下令着把丁添呐,

排行着把队(呀)站(来吧哟)。

接过一把(哟)双铳①(来吧哟)泪两行(来吧哟),

领上个号衣②了身上穿呐,

吃上一份当兵粮(啊来吧哟)。

三六九(哎)下教场,

要发个铜牌③嘛要打个枪,

给了一个两头儿忙(啊来吧哟)。

连打(来吧哟)三枪(来吧哟)枪阴了④(来吧哟),

抹掉个帽帽了把头磕:

教头⑤们绕了个我(啊来吧哟);

叫打者去(哎)押着下去,

铲头的王八⑥无有武艺;

下去了重学去(啊来吧哟)

回家去(啊)骂婆娘,

天晴了为啥着不晒火药,

教场里受折磨(啊来吧哟)

瞎枪手(哎)贼炮手,

要嫁了嫁给个弓箭手,

活上两天好风流(啊来吧哟)。

注:①双铳:明清时军队用的一种火枪。

②号衣:旧时对士兵穿的军装的俗称。

③铜牌:这里指打靶前发的叫号牌。

④枪阴了:枪哑了,没打响。

⑤教头:旧时军事教练。

⑥铲头的王八:骂人语,铲头,砍头。

加跟贴 发新贴一品 人文历史索引首页

Powered by AFpost Thu Dec 27 17:39:17 2018.

本论坛上所有文章只反映送交者的观点。我们保留删除任何被认为不适合本坛的文章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