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哪座城市象喀什老城这样 射出2300多年交融文化的魅力

17u 发表于 2009/06/07 22:14 一品 人文历史 (www.ywpw.com)

加跟贴 发新贴

  没有哪座城市象喀什这样

  独特的民居,折射出2300多年,中西方交融文化的魅力

  历史的选择

  座落在我国西部的丝路明珠喀什噶尔以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文明于世。这座具有灿烂文化历史的边陲古城、文字记载的历史有2100多年。这里既是中亚交通的要塞和枢纽,又是亚欧大陆包括丝绸、陶瓷、玉器在内的各种商品的集散地和中转站,堪称我国西部的国际商埠;喀什噶尔经历二千多年的历史文化的洗礼,日臻厚重而璀璨,是新疆境内唯一的历史文化名城。充满哲理思想的《福乐智慧》,百科全书式的《突噘语大词典》,韵味悠长的十二木卡姆,定远候班超的十八载疏勒风云,美妙动人的香妃故事,独特的西域民族风情,让世人把目光聚焦在这块神奇的土地。喀什噶尔由此而跃入世界名城之列,被载入《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然而大批的海内外旅游者被喀什噶尔的古风拥抱时,却映入眼帘的是老城区古巷的神秘气息,那股越过了几个朝代的凉意开始包围了游客,在当今世界的任何地方,人们再也不会发现像这样的,保留着中世纪原貌的小巷居民了,就像那些蒙着面纱的妇女,没人知道她的模样,没人知道是怎样阡陌纵横,她半明半暗地存活着……正是这个历经沧桑的老城小巷、弹丸之地居住着12.58万人口,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4.83万人,这比我国最大的城市上海的人口密度还要大。

  2000多年以来,生生不息,那几千个泥巴楼经历着风雨的剥蚀,还抗住了七级大地震的老城里,最独特的莫过于“过街楼”了,用两堵不很壮实的土墙支撑着一座面积10平方米的空中房屋,这种违反科学的建筑才华,悬而又土的楼,在我国难遇到第二家。时光流逝,在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的一阵又一阵春风吹来时,这神秘诱人的喀什民居却承受不了时代重负及现代文明的冲击,改造老城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老城开发

  日前,记者同喀什地区旅游局党组书记张海明、翻译导游依比布拉走进了神秘的喀什噶尔老城区小巷。张书记边走边介绍,投资7亿元的喀什老城改造项目工程于2001年9月开工。工程包括:建设2个新区、安置5000户居民;改造老城区部分基础设施;保护老城区典型民居、重点文物及防空洞回填和护坡的加固。老城改造是党中央、国务院及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喀什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2002年12月上旬,国务委员司马义•艾买提冒着严寒专程从北京来到喀什了解新区建设情况,他特别强调,加快城市建设,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千万不能丢掉喀什的民族历史文化特色。

  但我们在喀什市东湖现代化大桥上,遥望四周,可看到老城,层层叠叠的土屋与四周的高楼大厦形成的强烈反差,只有置身于迷宫般的老城巷内,你才会感到这城市的古老和神秘。

  公元前2世纪中叶,喀什已是国际性商业城市。西汉时期,喀什成为“丝绸之路”北道要冲,随后,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从这里传入中国,中国早期的养蚕术、造纸术和印刷术,治国良策,伦理道德和自然科学也是经“丝绸之路”传向世界的。

  喀什市城建局局长周跃武说:《喀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说,具有上千年历史的疏附古城、疏勒古城、徕宁城、艾提尕尔清真寺、玉素甫•哈斯•哈吾甫陵园、巴霍加麻扎、欧尔达勒阿迪等一大批历史文化遗迹都集中在老城区,国家建设部总工程师金德钧亲临老城区后说:“喀什历史街区是我国目前唯一保存下来的一处伊斯兰传统街区,是研究古代西域城市的活化石,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让喀什人自豪的《突厥语大词典》、《福乐智慧》、十二木卡姆、达瓦孜等世界文化遗产均出自喀什,其思想和文化代表着新疆的高度,是喀什最有分量、最为显赫的城市名片。

  据了解,喀什老城区改造工程项目的立项和实施,自始至终都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喀什各族人民的关心和重视。喀什地委、行署、市委、市人民政府对此项目全力以赴予以实施。分别成立了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工程指挥部和项目建设管理委员会,按照国家要求的“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先急后缓、分期实施”的原则,精心组织各项建设活动。自2001年9月正式启动以来,至去年底已完成投资2.91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3.78%。在老城区改造过程中,党和政府本着一切为了群众,充分体谅群众困难的原则,克服财政困难,在拆迁补偿和新居建设上给予最大限度的优惠,以确保绝大多数拆迁户能够搬进新居。

  老城区改造工程是防震抗震、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迫切需要。喀什市地处南天山地震带与帕米尔——西昆仑地震带的结合部,是高地震烈度区的城市,是南疆重点防御区中的重要城市。喀什市老城区建筑物大都修建年代较早,土木结构的建筑占建筑面积的67%,已不具备抗震能力;老城区改造工程是防火、防病,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在老城区4.2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居住近13万人口,占目前城市总人口的42%,居住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达4.83万人,这在全国城市中也是十分罕见的。且基础设施十分落后,生存环境不佳,与现代城市文明极不适应;老城区改造工程是巩固历史文化名城地位、建设优美环境的需要,是建设现代文明城市、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我们要通过老城区的改造,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喀什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体现喀什历史文化名城的崭新气息,树立南疆西部中心城市的光辉形象。

  旅游者的春天

  老城区的改造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弦,也关系着喀什市旅游业发展的前景。地区旅游局局长古丽巴哈尔认为:喀什是一个历史上的文化名城,必须以人文景观、文化旅游合理开发,才能体现它的特色特点,改造后的老城区小巷将是未来旅游的热点,所以我们要打好这张旅游品牌,力争把喀什老城区小巷建设成云南漓江的古城小巷,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并把现有景点连成一片,加大古城的旅游力度,处长游客滞留时间,提高导游素质,出台旅游投资优惠政策,以旅游促商贸,以商贸带旅游,使喀什的旅游业迅速发展起来。

  只有挖掘和保护当地的民族优秀文化,才能真正符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才能提高资金、技术和人才的吸引力,促进喀什经济的发展。喀什市市委书记张健说,喀什老城改造一天不结束,我一天也睡不上安稳觉。张健介绍说,老城区由于受历史、地域、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形成人口密集、街巷纵横、建筑拥挤的困境,街区内几乎没有基础设施,汽车进不去,供排水管道无法铺设,自来水管悬挂在墙上,居民只能在春、夏、秋三季用水。加之文革期间,在地下挖掘的众多防空洞,至今难以填埋,特别是喀什地质属湿陷黄土结构,易发生塌陷事故,威胁着居民的生命安全。

  3月13日,喀什地委书记史大刚、副书记、行署专员卡米力•阿布都拉在3000余人的拆迁安置动员大会上指出:喀什市老城区改造工程是喀什市历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多、惠及千家万户、意义深远的大工程。工程实施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老城区现有人员生命安全,,为将来更加幸福地生活创造条件,提高各族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是为了创造安全、优美的人居环境,建设整洁有序的市容市貌,提升城市建设的整体品位,传承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韵味,体现清新、现代的文明气息。做好这项工作,既是党员干部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造福子孙后代的客观要求,也是迎来喀什旅游业春天的时刻。

  根据喀什市老城区改造规划,两年内老城区大部分居民可迁入新区,然后按照保护与发展的原则,加强老城区的基础设施改造还原老城区的原貌。几年后展现在人们眼前的老城区是拓宽的现代化民族街区,迷宫式的街巷内,经过修缮加固后的过街楼,风格不一的清真寺,形态各异的民居,独特的伊斯兰文化特色,让人耳目一新。

  丰富的历史文化是喀什市的宝贵资源、无形资产,是难得的财富,也是让喀什参与旅游市场竞争的独特优势,保护和弘扬是为了促进发展,最终目的是让喀什的各项事业繁荣昌盛。改造后的老城区体现人文的情怀,如正午升空的太阳,照射着蓬勃的旅游后载万物。

加跟贴 发新贴一品 人文历史索引首页

Powered by AFpost Thu Dec 27 17:39:15 2018.

本论坛上所有文章只反映送交者的观点。我们保留删除任何被认为不适合本坛的文章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