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政坛不倒翁阎锡山(四)
秋菊 发表于 2009/05/31 01:19 一品 人文历史 (www.ywpw.com) 主题字词: 阎锡山李宗仁 台湾
挑起内战“不倒”亦倒
阎锡山在得悉日本即将投降的消息时,即令第十九军军长史泽波率部1.7 万余人,向上党地区(今晋东南地区)挺进,从日军手里和平接收长治、屯留、长子、襄垣等县。9月初,八路军发起反击,将史部围于长治。阎锡山急令第七集团军副总司令彭毓斌率部2万余人,由太原奔赴驰援。10月中旬,史、彭两部先后被歼。
1946年1月,国共双方达成停战协议。阎锡山命令所部于1月13日午夜停战协定生效前,抢占地盘并向八路军进攻。3月3日,军事调解处三人小组来太原视察,阎锡山口头上表示愿意和平解决国是,私下却表示要准备大打,并且反对遣送日本战俘。在此关键时刻,第二战区参谋长郭宗汾曾有过实现“局部和平”的设想,但是阎锡山抛弃“中的哲学”,拒绝了这个建议,全力备战,在太原、大同等地修筑碉堡7000余个。6月下旬,蒋介石公开撕毁停战协定,内战全面展开。阎锡山亦步亦趋,在山西各地向八路军展开进攻。
第二战区撤销后,阎锡山以太原绥靖公署主任兼山西省政府主席的名义,继续掌握着山西的军政大权。他继续推行在抗战期间为解决兵源和粮食问题而制订的“兵农合一”政策,将18岁至48岁的壮丁每三人编为一组,一人为常备兵入伍当兵,二人为国民兵各领一份“份地”在家种地,打粮食供给常备兵家属。
他在晋中抓丁7万余人,为他充当炮灰;加上横征暴敛,致使土地荒芜,民不聊生。他继续强化特务统治,除由“政卫组”负责军队内部的“肃伪”外,又将“民族革命同志会流动工作队”改组为“太原特种警宪指挥处”,并在各县成立“特警队”,专门在社会上进行“肃伪”,数以百计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死于这两个特务组织的屠刀之下。
1947年秋至1948年春,阎锡山变本加厉,在晋中各县和太原市推行血腥的“三自传训 ”(自清、自卫、自治),目标为“十除一,一变九”,即在十人中除掉一个共产党员或革命群众,把原有的一个拥阎的人变为九个。推行结果,仅据山西省政府1947年11、12两月的统计,即用乱棍打死3000余人。
随着人心的向背,人民解放军在山西进展神速。到1948年7月,太原已成为红海孤岛。阎锡山准备了数百瓶氰化钾,表示要与“同志会”“基干”(主要为县团级以上骨干)500余人在城破时共同“成仁”,同时却以公营事业的流动资金抢购金银,运往上海营造新窟。
1949年初(66岁),北平和平解放。阎锡山看到统治山西的末日将临,示意在南京的亲信徐永昌、贾景德等人,向代总统李宗仁建议邀他赴南京商讨国是。3月29日接到邀请电后,立即起飞。
4月24日,人民解放军攻克太原,省政府代主席梁化之及特种警宪指挥处特务40余人畏罪自杀。阎锡山在山西执掌38年之久的政权被彻底摧毁。
负隅挣扎病逝台湾
太原解放后,阎锡山并不甘心于自己的失败。他以反共守城名将的姿态出现,编造了“太原五百完人”的谎言到处吹嘘,以捞取政治资本;又借蒋、李之间的矛盾,居中调停,得以于6月13日出任迁往广州的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
他就职后宣称“以争取胜利为第一要着”,要在“束手无策,坐以待毙”的局面下,“不惜一切牺牲,不顾一切障碍,勇往直前”。
还发行“银圆券”以代替如同废纸的“金圆券”;还提出了《扭转时局方案》和《反共救国实施方案》,企图在华南西南再作负隅挣扎。他派徐永昌等人飞赴绥远、新疆,阻挠和平谈判。
但在人民解放军进军声中,阎锡山的负隅挣扎不过螳臂挡车而已。
由于阎锡山唯蒋介石之命是从,不把李宗仁放在眼里,李宗仁与阎的矛盾日趋尖锐。李要阎辞去国防部长,阎则予以拒绝。他说:“我兼国防部长必灭亡,换人或灭亡或不灭亡,我愿意辞。即使我兼亦亡,换人亦亡,或是我兼或可不亡,换人亦或不亡,我就不辞。”但亡,我亦愿辞。假使我兼亡的慢,换人亡的快,我就不辞是他这名“国防部长”指挥的军队在人民解放军进攻下,却风声鹤唳,溃不成军。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人民解放军入川作战,阎锡山于12月8日带领他的“政府”从成都飞往台湾。从此,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宣告结束。
退到台湾的蒋介石,继续沿用“中华民国”称号,于1950年3月1日宣布恢复“总统”职务。阎锡山辞去“行政院长”,获得“总统府”资政和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两个头衔,居于台北市金山之麓。
他无事可做,乃从事著述,先后写了20多本小册子,其中主要的是以反共和宣扬他的“物劳主张”和“中的哲学”为内容的《大同之路》。1960年5月23日病逝,终年77。
阎锡山的言论汇编成册的主要有《阎伯川先生言论辑要》、《阎伯川先生抗战复兴言论集》等。(摘自:《民国著名人物传》,中国青年出版社)
本主题前一文章
民国政坛不倒翁阎锡山(一) --- 秋菊 2009/05/31 00:48 (7216 bytes) 【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