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风和蒙古大军攻打日本失败之迷---海底考古新发现

Tony 发表时间 2008/01/08 13:43 一品 人文历史 (www.ywpw.com) 主题字词: 忽必烈 蒙古大军 攻打日本 沉船 考古 台风

【作者版权所有, 如欲转载请先通过一品与作者联系

发表评论 发表文章

忽必烈的蒙古大军2次攻打日本的故事, 是历史上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但是, 2次皆以失败告终, 留下了许许多多未解的历史迷团。

蒙古大军第1次攻打日本是在公元1274年, 共动用3万2千多人, 900艘战舰。由于遭到日本人的拼死抵抗, 再加上随船的给养断绝, 蒙古军不得不撤退。在返回途中,遭遇了风暴袭击, 除小有损失之外,大部分舰队安全回国。这次战争, 在日本的历史上称为文永之役。通过第一回合的较量, 双方彼此领教了对方的厉害:在远距离上蒙古军弓箭的强大杀伤力和在短距离搏杀上日本人一流的刀功。同时, 日本人开始隐隐觉得冥冥之中老天爷似乎用风暴在保佑着日本。

蒙古大军第2次攻打日本是在公元1281年7月。14万大军兵分两路, 共计4400艘战舰, 直扑日本。大有不一举铲平日本, 不报前仇, 决不罢休之势。一场将要降临的浩劫令日本人恐惧万分, 他们诚惶诚恐地祈求老天爷的保佑。不知是否日本人的诚心祈求获得了上苍的垂怜,在1281年8月12号这一天, 一场突如其来的超级台风从天而降, 强风过后,庞大的蒙古舰队在海平线上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就是日本历史上有名的弘安之役。这场超级台风从此在日本的历史上拥有了一个不同凡响的名字: 神风。从此,日本人对神风佑国坚信不疑, 神风就此成为日本民族的一根精神支柱--在紧急关头对大和民族力挽

狂澜的最后希望。

为了证实这一历史事件,日本首席海洋考古学家林田憲三多年来一直孜孜不倦地寻找着当年的沉船遗骸, 但是, 苦于大海茫茫, 一无所获。就在林田憲三陷入困境之时, 从日本鹰岛传来了一个好消息。鹰岛的渔民在海边挖牡蛎时, 拾到了一枚手掌大的铜印! 经过确认, 这是一枚蒙古文印章。在印章上, 同时还发现了在制造时刻下的日期:1276年6月,林田憲三坚信在鹰岛附近的海域里保存着蒙古大军第2次攻打日本时的沉船。

于是, 一支多国海底考古打捞队迅速成立。经过清除几英尺厚的海底淤泥, 终于找到了第一块沉船木块。木块打捞上来后, 为了防止分解, 被浸泡在糖水里。经过对木块上残留的花粉取样分析, 证实了木块来自中国; 以后, 又陆续发现了大量的沉船碎片, 头盔, 箭镞, 甚至是人的天灵盖等等。遗骸来自当年蒙古舰队的沉船得到了证实。

林田憲三对舰队的碎片进行拼接, 发现蒙古战船长70米, 宽5米, 而且, 有些船制造得非常精良。这一切表明, 13世纪后叶的中国造船技术已经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200年后的15世纪后叶, 西方哥伦布的航海船, 才30多米长。而500年后的18世纪后叶,美国派往中国的使节船“武则天”号,长才31.8米, 宽8.7米。这些船都比蒙古战船小多了。

在海底考古打捞时, 林田憲三还发现了一颗人的脑袋大小的圆石头, 石头中间有孔。通过化学分析, 在石头的孔里发现了炸药成分。另外, 通过X线检查, 在石头的孔里又发现了大量的金属碎片。由此推论, 圆石头可能是古代原始的导弹。可怜的日本人, 当时还不知道炸药为何物, 就遭受了来自蒙古军土制导弹的袭击, “导弹”一定把日本人给炸瞢了!

那么, 既然蒙古军有坚船厉炮, 为什么还打不赢日本人呢? 原来, 蒙古大军第1次攻打日本时, 日本人就尝到了蒙古弓箭的厉害, 于是, 在海边建筑了石墙工事, 用来抵抗来自弓箭的袭击。日本的神社中, 在至今还保存完好的古代画卷里, 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的战事。蒙古军上岸冲到石墙边, 和日本武士短兵相接, 结果, 被剑术占上风的日本武士杀回。蒙古军不得不退回船上, 在海岸线上徘徊。遗憾的是, 蒙古军带去的土制导弹实在太少了, 不足以轰跨日本人的石墙工事!

由于当时蒙古军统帅阿塔海擅长陆战, 而不习惯海战, 更不知道气候对海战的致关重要, 导致了重大的失误。每年的8月份, 正是鹰岛海域台风出没最频繁的季节。一个强风直径达1000公里以上的超级大台风, 只需6到12小时就会来临。风速高达每秒70米的飓风, 所到之处可以掀起10到20米的滔天巨浪。可以想象, 在1281年8月, 阿塔海的庞大舰队正在风平浪静的海面上等待着战机, 仅仅6个小时之后, 一场规模巨大的台风就来临了。几天之内, 几乎把整个舰队掀翻, 7万人葬送鱼腹, 造成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一桩海难事故! 此后, 林田憲三的考古发现也证实了强台风的存在。在海底共发现了10只船锚, 每支锚的锚尾带着缆绳都齐刷刷地向着一个方向。

但是, 统帅阿塔海却逃过了这一劫。进一步的考古又提供了许多新发现。大汗忽必烈下令动员攻击日本, 只给了一年的准备时间。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 要造出4400只船来, 对于当时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生产能力的古代工匠来说, 造船技术再高明, 也没有实现目标的可能。为了达成数目, 只好粗制滥造, 甚至滥竽充数。粗制滥造, 就是为了进度而牺牲精度, 主要问题在于主船桅的安装位子不准确, 固定不牢靠的致命缺陷。这样的船, 天生的不平衡, 只要有点风浪, 船就会不停地摇晃。滥竽充数就是把内河用的船拿来充数, 平底的河船在海里经不住海浪, 很容易翻船。在考古中, 发现了舰队碎片上有"川船"的字样, "川船"就是河船。而且, 好多沉船没有海船的龙骨。但是, 在沉船中, 也发现了一些制造精良的战舰。由此推测, 统帅阿塔海的坐船, 可能就是属于制造精良的指挥战舰, 这才保住了他的一条性命。

蒙古大军第2次出征失败, 破灭了大可汗忽必烈征服日本的梦想, 给蒙古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也为蒙古军以后出征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本文跟贴

--- ame 2008/01/15 07:32 (62 bytes)

发表评论 发表文章一品 人文历史索引首页〗 〖Tony的博客

Generated by AFpost on Thu Dec 27 17:38:36 2018.

Tony的博客
(www.ywpw.com)
发表评论 发表文章

一品博客

申请开通您的博客,请与一品网联系

本论坛上所有文章只反映送交者的观点。我们保留删除任何被认为不适合本坛的文章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