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啤酒和海尔:倾注全力跃升为国际品牌
chosun 发表于 2007/07/22 13:55 一品 人文历史 (www.ywpw.com) 主题字词: 青岛啤酒 海尔 国际品牌
青岛啤酒和海尔:倾注全力跃升为国际品牌
朝鲜日报采访组 走遍中国系列报道<9>青岛市
青岛这个城市的名字本身就是一个“品牌”。这里生产的“青岛啤酒”占领中国市场后,目前正向世界市场发起冲击。总部设在青岛的中国第一大电子企业海尔集团也开始在美国和欧洲市场上对韩国企业构成威胁。这两大企业在英国《金融时报》和麦肯锡集团2005年共同实施调查的中国十大品牌中分列第一(海尔)和第四名(青岛啤酒)。2008年8月8日第29届北京奥运的开幕,有望成为向世界宣传青岛城市品牌的又一个契机。
北京奥运会的帆船比赛将在青岛前海举行。举行帆船比赛的地点是经济中心区香港中路五四广场前海。青岛啤酒总部就设在这个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的地方。举行帆船比赛期间,世人将通过电视画面看到“TSINGTAO BEER(青岛啤酒)”这个醒目的标志。
截至到2006年末,青岛人口已达到750万。虽然没有进入中国城市人口前十位,但其经济实力却列第十位。截至去年年末,私家车数量(55.5万辆)排在北京和广州之后,列全国第三位。该数字甚至高于经济中心上海(50.94万辆)。
◆海尔电子首席执行官杨绵绵
本报采访组于本月2~3日会见了青岛两大企业的首席执行官(CEO)——海尔集团总裁杨绵绵和青岛啤酒董事长李桂荣。采访组通过他们了解了青岛市和中国如何推进改革,以及他们的目标是什么。
7月3日上午,记者来到了青岛市高新科技园区海尔路1号。当本报5名记者坐在海尔总部会议室的椭圆形桌子旁准备采访的时候,一位身穿天蓝色公司制服的50多岁大婶走进了会议室。记者们刚开始还以为她是公司生产线上的工人或清洁工。但这位大婶却走近会议桌,伸出手说:“我是杨绵绵。”稀里糊涂地握完手后,记者们接过她递过来的名片后大吃一惊。名片上写着:“杨绵绵,海尔总裁,董事会常务副主席”。
她就是中国第一大电子企业、在世界市场上威胁三星的海尔集团创始人之一,作为技术型首席执行官(CEO)和拥有实权的经营者,她没有表露出任何权威姿态,就像一位随处可见的慈祥的大婶一样。进行一个小时的采访,记者们了解到了曾是一个负债累累的地方集体企业是如何成长成为如今的世界知名企业的。现在的海尔是从1984年背负147万元人民币债务的电冰箱生产企业开始起步的。
“1985年,我们宣布‘和低档便宜货告别’。我们认为,忠诚于消费者的方法只有‘最好的品质’。”
海尔首先将冰箱的质量提高到世界水平,然后开始进军洗衣机和空调领域。杨绵绵介绍了使海尔向以顾客为中心转变的契机。
“有一次,一位老奶奶购买海尔空调之后乘坐出租车回家。由于她一个人拿不动,她就上楼叫家人下来拿,借此空档,出租车司机偷走了空调。得知此事之后,我们决定将空调送货上门并给于安装,而且还教育员工到顾客家中服务时一口水都不许喝。”
坚持彻底的顾客中心和品质优先主义,长期的经营战略换来了好的结果,海尔在2006年创下了销售1080亿元人民币的惊人记录。这相当于创业初期的31000倍。
海尔虽然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内需市场,但很早就制定了“走出去”战略。杨绵绵表示:“职员们在与外国人做生意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明白自身的不足之处是什么,企业需要改善的是什么。进军海外战略不只是为了销售产品。”在此过程中,海尔采用了“先难后易”战略。意思是“先进军艰难的地方,后进军容易的地方”。杨绵绵表示:“通常都是先进军落后国家的市场,然后再进军发达国家,但我们反其道而行之,制定了先攻占欧美市场,然后再攻占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战略。事实证明,这种战略非常奏效。”
海尔电子从2002年开始连续3年荣登北京大学学生选出的“最受尊敬的企业”榜首。目前,海尔在中国家电市场的占有率为25.5%。产品出口到全世界 160个国家。在白色家电市场上,海尔居世界第4位。一直以来,海尔始终坚持将销售额的4%投入到研发(R&D)中。尽管已是硕果累累,但杨绵绵却非常谦虚的说:“海尔在技术方面仍落后于韩国三星和LG。只要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不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我们都会虚心学习。”
◆青岛啤酒集团董事长李桂荣
“可以说青岛啤酒的发展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缩影。15年前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原本是个小村庄,可现在已是高楼林立。”
7月3日下午,在青岛啤酒总部19层会客室,记者们见到李桂荣时,他指着窗外说出了上面一番话。眼前的李桂荣身穿半袖白衫衬,没打领带。俭朴的着装和不拘泥于形式的作风,让人感觉他就是一个普通的中国人。他指着窗外说:“2008年奥运会赛艇项目将在那片海面上举行,希望到那时您再来采访。”
青岛啤酒在1996年之前还处于计划经济体制,是按照政府计划生产啤酒的国有企业。当时的生产量不过30万吨。但到了2006年,青岛啤酒的生产量就达到了454万吨,10年间产量增了15倍。去年的纯利润为6.4亿元人民币,李桂荣笑着说:“我们在2006年纳税额就达到了31亿元。”目前,青岛啤酒的品牌价值是224亿元人民币。青岛啤酒走到今天,也曾经历过从社会主义经济转型到市场经济的阵痛。李桂荣走马上任是在1996年,之前他是在市政府负责计划经济的干部。
“从计划经济突然转到市场经济,开始时很茫然,不知从何入手。虽然没有市场经济的观念,但我用的方法是让员工竞争,奖励业绩突出者。”
1996年末,公司有22个部门,300多名员工。李桂荣召集所有人开了一次大会,他在会上说:“各位,对不起了。”他撤消了原来的22个部门,从新成立了8个新部门。300多员中有只有82人重新上岗。
青岛啤酒1903年由德国人建厂,1914年之后由日本人接管,后来成为中国国有企业。李桂荣说:“我们从德国人那里学习了勤勉的精神,从日本人那里学习了售后服务和环保的生产技术。”
青岛啤酒在1999~2001年间,通过收购、合并中国国内的数家啤酒公司,迅速壮大起来。此外,他们还积极与海外一流企业合作。青岛啤酒的深圳工厂与日本朝日啤酒合作,上海工厂也与丹麦的嘉士伯进行了技术合作。青岛啤酒十分重视保持正宗口味。李桂荣说:“我们的技术人员为保证深圳、上海产啤酒与青岛产啤酒口味相同,花费了3年时间。”
青岛啤酒的出口比例仅为4%。这是因为中国国内市场每年的销售增长均在2位数以上,可用于出口的产量有限。但是最近出口比例有小幅增加。目前,青岛啤酒每年向世界50多个国家出口7~8万吨啤酒。
韩国的进口量约有1000吨。喜欢喝青岛啤酒的韩国人甚至在韩国国内成立了“青岛啤酒会”。看来,继中国人之后,韩国人也开始喜欢上青岛啤酒了。就10年后的目标,李桂荣称:“计划让青岛啤酒成为世界5大啤酒生产商之一,成为外国公司真心要模仿的跨国企业。”在李桂荣身上已没有丝毫的“计划经济”的影子了。
chn.chos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