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革命”后遗症
qju 发表于 2007/05/02 00:20 一品 人文历史 (www.ywpw.com) 主题字词: 独联体 乌克兰 尤先科
平静了一段时期的独联体地区,今春再次出现政治动荡局面。先是乌克兰总统尤先科4月2日签署命令解散议会,导致政局极度动荡;随后是在中亚的吉尔吉斯斯坦,大批群众于4月11日走上街头要求现任总统辞职。
世人不禁要问:一场新的“颜色革命”是否会在独联体地区卷土重来?
“革命”后的混乱
应该说,“颜色革命”这个词是被滥用了。最早,这一说法出现于2003年底的格鲁吉亚政治巨变,当时以谢瓦尔德纳泽为首的政权被推翻;其后是在2004 年底的乌克兰,总统大选中库奇马钦定的接班人亚努科维奇败给尤先科;接着便是2005年3月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卡耶夫在议会大选后,被迫逃亡莫斯科并宣布辞职。
同“颜色革命”类似的词语还有“天鹅绒革命”、“玫瑰革命”、“郁金香革命”和“橙色革命”等。但透过这些眼花缭乱的字眼,看看“革命”的本质,实际上都有共同之处,那就是利用国内不满情绪,成立非政府组织,取得境外资金支持,展开街头政治,最后夺取政权。
有分析家认为,从本质上说,上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的不彻底性决定了爆发“颜色革命”的必然。苏联解体后,新独立国家的领导人大都是原来在苏共高层任职的领导人;而这些国家体制的很多内容,特别是政治军事和安全体系都沿用了苏联的人员构成并承继了他们之间纵向及横向的关系。
这种状况,一方面起到了在苏联解体初期和随后的一段时期中防止流血冲突、维护国家稳定的作用;但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对进一步变革的客观要求也不断自下而上的强化。而这种变革乃至“革命”的要求会在经济衰退、腐败盛行的前提下,选择诸如总统大选、议会大选、修改宪法等各种重要政治事件发生的时机一触即发。当然境外势力,特别是那些“希望弱化俄罗斯在独联体龙头老大地位”势力的推波助澜,也是“革命”的主要动力源。
“颜色革命”的惊人相似之处是,格鲁吉亚、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在“革命成功”之后,原先的政治盟友便相继分化,重新组合。乌克兰的尤先科舍弃美女总理,吉尔吉斯斯坦的巴基耶夫将女外长奥通巴耶娃拒于新政府门外,都是明显的例子。
另外,“革命”前的反对派在经济发展、打击腐败方面的许诺大都没有实现;相反,“革命”造成的混乱和没完没了的政治斗争,使各国的经济更加落后。“革命”后的社会政治、经济走向远非一片光明,新政权面临的烂摊子,要彻底清理还需克服许多障碍,在这一过程中再次出现动荡完全在情理之中。而“革命”所带来的法制缺失、街头政治泛滥等后遗症也为再次动荡创造了条件。
乌、吉新动荡
本次乌克兰政治危机源起于今年1月12日由议会通过的内阁法。内阁法确定了议会、总理和总统在组阁、任免内阁成员和管理国家等方面的分工,限制了总统权限。其中规定,政府总理候选人由总统根据议会多数派的建议提名,由议会任命。如果总统在法定期限内没有向议会提名总理候选人,议会将根据多数派提名任命总理。
此外,总统签署的涉及外交和人事任免的文件必须有总理的签名才具有法律效力。可问题恰恰在于,目前乌议会多数派的实权人物,正是现总统尤先科的政治对手、现任总理亚努科维奇。尤先科当然不会任凭由其对手操控的议会削弱其权力。
亲总统的议会反对派(少数派)和多数派3月31日分别在乌首都基辅市中心组织了针锋相对的集会,总人数达6万。4月2日,尤先科在同议会各方进行长时间磋商无功而返后下令解散议会,并决定于5月27日举行新议会选举。目前乌政局危机还远未结束。宪法法院有关乌总统解散议会合法性的最后裁定、新议会选举前的激烈政治斗争都将使乌克兰再次陷入动荡局面,而去年3月乌克兰才刚刚举行过议会选举。
吉尔吉斯斯坦在2005年发生政权更迭后政局一直动荡不安。本次的危机更是改变了颜色。从4月11日开始,反对派“争取光明未来”联合阵线在首都比什凯克连续举行游行集会活动,要求在“颜色革命”后上台的总统巴基耶夫辞职,要求推行宪法改革。而吉尔吉斯斯坦的宪法在近5个月来已经做了3次改动,政府总理也创纪录地接连换了两届。
这次反对派放弃了原来的“黄色”和“橙色”标志,改用“蓝色”的三角巾和帽子作为标志。这一变色实际上是反对派的政治取向发生了变化。但游行示威现场常常发生的斗殴、投掷石块等事件造成不少人受伤的事实又同过去的任何“街头政治”没有本质的区别,法制和秩序有再次被严重践踏的可能性。
一些示威者表示,他们希望有一位真正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福祉的领导人,希望提高生活水平。但实际上,这种希望在频繁的政治动荡中是难以实现的。于是,一些人在被煽动后会再次走上街头,国家也就陷入了不断动荡的怪圈。
“颜色”变幻的外部推手
除了发生“革命”的国家的内部问题外,外部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美国要维持“一超独霸”地位,就要遏制俄罗斯的崛起,渗透独联体,而“颜色革命”不过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手段之一;俄罗斯要维护其自身地位,谋求重塑大国地位,也必须维系独联体,止住“颜色革命”的势头。这对美俄来说都是战略的必需,要他们止步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可以说,“颜色革命”时而褪色、变色,时而绽放花朵,这种情况可能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期内存在。这里的争斗除了来自这些国家内部以外,美俄两国之间的斗争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应该看到的是,无论哪方面的争斗都还远远没有结束。
2007年04月29日 《环球》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