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主妇手记-回国半年
bao 发表于 2008/02/08 13:39 一品 美好家园 (www.ywpw.com) 主题字词: 回国定居 孩子上学 办户口 买房 国内物价 医疗
以前在美国常常看海龟论坛,思考着到底要不要回国,去年终于回来了。回国定居和回国探亲是两种不同的心态,可能看事务的观点就不一样。
回国第一件事就是孩子的上学问题,老大虽说不是国内出生,但当年我还是给她办了户口,(虽然很费劲)所以上学不成问题,托了个人,上了个稍微好点的学校(也要交赞助费)。孩子在国内重点学校上学还是比较累的,有时看着孩子要复习那末多东西都有心疼,但也没办法。根据我和先生在国内上学的体会,中国小学生如果一、二年级各个方面表现较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的话,孩子有了非常强的自信心,那么以后的几年就不用太为孩子操心了,所以要严格教育,打好基础要。一学期过去了,孩子得了全优生,拿了两个奖状回家,信心大涨,兴高采烈的过寒假了。才艺班没敢多报,只上了两个,都是校内组织的,所以家长省心,不必接来接去的。英语好在国内还是很吃香的。寒假闺女参加冬令营,因为英语有美国打下的一点点基础,上外教课的时候,只有她一个人能和老师对答如流,她也觉得挺骄傲的。以前在美国上学前班的时候,因为英语不好,弄得她不敢回答问题,这回倒是让女儿找回了一些自信。
老二还小,上幼儿园。老二性格内向,在美国时一位家长问我他是不是自闭症(我当时满脸黑线)。回国之后变化很大,变得特别开朗,每天有说有笑的,和小朋友之间的互动也比在美国时要强的多。我想可能和环境、年龄都有关系。幼儿园开办了4、5种才艺,包括钢琴,舞蹈,轮滑,中外教英语等,价格都包括在学费中。学费2000元左右。
回国第二件事就是买房。以前在美国因为身份没有解决一直就不太敢买房。那时我本想买国内的房子,老公不同意,说美国还没房子呢。绿卡拿到之后着手买房,老公一直犹犹豫豫,看了半年,却决定回国了。回国之后每天我就负责到处看房,去年北京的房子几乎是一天一个价,看好了房子决定去买,卖主又涨了,要不就是不卖了。回国前父母帮忙打听说150万还能买着房,因为要就和老大上学,最后花了250万还不是特满意。不管怎么说,房子的事就算弄完了。
第三是工作。先说我的工作。国内还是挺需要高端人才的,但我不是高端人才。 出国前是公务员,回来之后公务员这“金饭碗”是捧不着了。又没什么特长,再加上岁数不小了,所以也就随便投了几个简历,收到了几个面试通知,就去了。可能瞎猫碰上了死耗子,第一家公司就录取了。录取了就去了,弄点英文材料之类的工作,倒是不累,当然钱只能是挣个零花钱,只够每月买几件衣服罢了。只是时间太长,(国内加班是司空见惯的)干了没多久,老公就搬出“孩子是第一位的理论”命令我辞职了。虽说有那么点不乐意,但为了孩子就不去挣那仨瓜俩枣了。虽说老妈脸搭拉老长,每回见着都得念叨,也没办法。老公回国之后如鱼得水,虽然我觉得他比在美国时累多了,但看的出来他心里很高兴,很有成就感。不象在美国,收入虽说不算少,公司前景还算可以,但我总觉得老公那会就像是为了生计每天去当和尚撞钟。按他自己话讲就像一只蒙上眼的驴每天在拉车,却不知拉的是什么车,要去什么地方。现在在公司算决策层,公司下一步,下两步,下几步都可掌握,有当家作主的感觉,我想这是不是所谓的有归属感呢?
第四,谈谈国内的物价。国内的日子看怎么过。象我女儿这样的中小学生参加“一老一小”社保,每年缴50元人民币,享受北京市医疗保险,住院可报销70%。(老人交100元)回国之后病了好几次,其中一次病的严重,去了两次医院,共花医药费大概150元。其实第二次没必要去,医生检查后说明后天就该好了。果然两天之后高烧就退了。我家老二没有北京户口,所以不能参加北京市“一老一小”的医疗保险,给他买了商业保险,100元一年保住院。今年开始享受老公公司的家属福利,医疗保险由公司出了。我家老二,虽说他是外国人,可能长了一张中国脸,回国后去保健站打儿童疫苗居然一分钱没要。当然有些自费的那就要掏钱了。
我不知道该如何评价国内的医疗,因为我只在北京待着,对外地不了解。我姥爷因为不是北京市市民,所以不能享受北京的医疗福利。上一次住院20天,其中10天是特护,装了心脏起博器,共花了1万7000元。对于我父母来讲,不算多,是能负担的起的。我父母单位分了福利房,房款已经缴清。每月退休金共7000元左右,有医保,这钱老人怎么花都是够的。公婆共有房产三套,生活也很优哉。(我父母和公婆都是无权无势的普通百姓,以前在国家企事业单位)其实在北京有两套以上住房的市民很多,经常能在公共汽车上听到乘客说他们家的房子怎么怎么拉。在北京没房的多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或是外地打工的。我一半的朋友亲戚住房不只一两套。
北京的物价确实不便宜。不过那也要看怎么过。我去大的超市买菜,会花好几百,如果只在我家门口买菜,只花100多,因为没有那末多选择,不象超市看得眼花缭乱的什么都买。在超市我基本上是买无公害有机蔬菜、猪肉、鸡蛋,所以会贵。比如两个垒球大小的西红柿要33元,两个黄瓜要10-20元,猪肉87元一公斤。如果不买有机的会便宜很多。其实美国如果去Whole foods买有机肉蛋菜也很贵的。回想那时在Whole foods买菜,小心翼翼的没敢买太多,还要花掉200刀,本来计划要买的一件衣服就只好放弃了。
国内的大多数人还是喜欢洋品牌。和进口的相比,国产的价格更吸引人。但同样的东西还是比美国贵。比如DVD机,菲利普的,同一型号,好像美国沃尔玛只卖39刀,北京沃尔玛卖699元,国美卖485元。纯进口的东西会更贵,比如无绳电话我们在美国买的只要几十刀,国内要2000以上。相比 在最普通大商场买服装,便宜的也要3、4百;中档商场要1、2千,贵的就好几千上万,North Face 的一件夹克要2-3千也说得过去了。高档的那就不说了。不过人们都习惯这种价格了。但也有便宜的地方,比如批发市场,就是购物环境太差。那里卖的有些东西和超市是一样的,但比超市便宜许多,只是超市的几分之一。我去过一次,买了茶叶,比天仁茗茶便宜得多。味道我感觉挺好。据老板说天仁茗茶也是在他们那批的。
我刚回国时也觉得很不习惯。首先是高楼林立,钢筋水泥,而且很难看到大片的绿色,有压迫感,。夏天还好,有点树叶,冬天就只有灰色了。有一段时间天天“有霾”,对面稍远点什么都看不见。其次是觉得物价很高,有些东西贵的太离谱。还有就是有太多的人喜欢随地吐痰了。这是最令人难以忍受的。我还是常常怀念加州明媚的阳光,清新的空气,漂亮的社区花园,还有可以随便借书的图书馆。以及那的朋友们。
从孩子方面来讲,在美国上学课业要轻松许多。国内的孩子课业压力很大,老师也很严厉。这也可能是造就中国学生基础比较牢靠的原因。但是这样的教育我觉得不是很利于学生的创造力,都是标准答案型的,而且学生多,老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学生。虽说学校也有多鼓励学生思维在里面,但还是相互竞争和比较思维做主导。比如期末评比也只有几个学生拿到奖状,不象美国小学,只要不太差,几乎人人能评上个奖。从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上我认为美国老师做得好,美国的班级相比中国来讲都要小很多,老师能照顾到每个学生,也很少听到老师大声呵斥学生,(因为表现太差的学生他们就直接打电话叫家长领走了。)美国老师能让大部分学生觉得自己很棒。但别的方面我说不好,因为那时候,我家老大虽说上学不累,但我感觉她不很认同她的中国血统,有些羡慕班里的白种人,反正总是喜欢把一些黄色的假发往自己的头上招呼。
我家老二在美国上幼儿园,(这家幼儿园我排了一年的队呢)碰上了一名有种族歧视嫌疑的老师。有位家长告诉我她亲眼看见我儿子和另外一个白人小孩争执,但错不在我儿子身上,但那位老师还是罚了我儿子TIME OUT。鄙视一下那位老师。看他很不快乐,经常会委屈的哭,只上了三个月我们就换了另外的。现在我儿子就像上文提到的,变得活泼,开朗了许多。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深入人心,所以当别人看见我们家两个孩子时,自然会有番猜想。儿子曾被楼下一个小孩拦住质问:“你是北京的吗?你是不是农村的呀?”我当时一个汗呢。后来当儿子弄懂农村和城市的区别后,对别人说他是农村的极为不爽。中国毕竟城乡差别大呀。
现在国内美龟很多,我认识的人中,如果夫妻二人都是北京的,只有一对在苦苦等待绿卡没回国,其他的都回了,只不过有二人都回的,有一个人回的。因为是近两三年刚回的,还没有回游的。回来的人有创业成功的,身家上亿,也有创业过程中,“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但大多是在公司据要职打工的。我认识的这些人中没有人是因为在美国混不下去的而回国的,也没有因为解决不了身份而回的。都是觉得在美国没意思了,或是厌烦了当美国二等公民,或是碰上国内更好的发展机会而回国的。回国确实需要机遇。如果真的想做海龟,还是要亲自回国来谈,没有特中意的,就找个差不多的先干着,再找机会。至于薪水,不大好说。但国内普通公司的人如果能挣到上万,就很令人羡慕了。因为一个薪水只有1500元的职位大学生们还乌央乌央的去抢呢。IT的,如果是IC设计,基本是万元以上;经理职位的2万。如果是年轻美龟,没什么实战经验,是拿不到太高的薪水的;如果有五年以上经验,技术过硬,有管理经验的,30万以上差不多,能拿到50万加股份就相当不错了。当然如果是金融业,我不熟,管理层我想应该更高吧。因为我弟妹告诉我她们公司的几个总们年终奖各3千万。那下面的经理们也少不了。
回国另外一点的好处就是能一饱口福。国内的餐饮业的确很发达,据老海龟讲,吃了两年了,还没吃到北京的一半呢。我回国后第一眼见他,就觉得他的眼睛被脸上的肉挤的更小了,不仔细看还真找不着。大吃大喝的坏处就是得痛风和脂肪肝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我们回国是不和父母住一起的,原本想让老人帮忙带一下小孩,后来决定还是自己带比较好。父母辛苦一辈子了,让他们享受一下他们自己的生活。他们周末或是我有事的时候帮我看一下小孩我就觉得光这一点就比美国强太多了。需要父母帮忙,打个电话,我妈就会责无旁贷的赶来了。看着老人风尘仆仆的样子我也挺感动的。有时候周末回家,听父母唠叨,虽说每次都差不多那点事,但他们唠叨完了,心情也舒畅了,我觉得自己也为他们干了点什么。总比将来“子欲养而亲不在时后悔要好些。
这是我半年的一点体会,想到哪就写到哪了,没什么条理,只想给真正想回国的人提供一些东西做参考。我想每个人的视觉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会不同,就象寓言小马过河一样,自己体会出来的才真实。[未名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