芹菜芽和那淡淡的乡情
zt 发表于 2005/09/15 15:08 一品 中西美食 (www.ywpw.com)
芹菜芽和那淡淡的乡情
小放 于 [五味斋]
芹菜芽,又叫水芹菜, 实际上并不是芹菜的芽, 它长不成芹菜, 就像baby corn成不了corn一样,而且味道也与芹菜完全不一样. 如果说最能勾起我思乡的剧是黄梅戏, 那么最能勾起我思乡的菜就是芹菜芽了.
芹菜芽在中国虽然是一种家常菜蔬, 并无富贵之气, 但也不是一款随手可得的普及菜, 仅产于安徽桐城地区, 而又以四水桥的芹菜芽为正宗, 其他地方引种皆达不到其品质。四水桥的芹菜芽并不是用河水来养殖的,而是那块田下面有泉水。那里的泉水冬暖夏凉,决定了那里芹菜的风味和特性.
出国前,我也仅吃了可数的几次芹菜芽炒肉丝. 那时,家乡人到我们家时都捎来些桐城的土特产, 但芹菜芽不适合长途运输, 所以捎来的次数也不多. 我记忆中的第一次见到芹菜芽是在一天大早, 我还在睡觉, 奶奶就把我摇醒, 一边摇一边高兴地说, “今天我们可以吃芹菜芽了”.
其实我们当天并没有吃上芹菜芽. 在当时,如果家里有好吃的,通常是不会独享的. 记得家父在那个周末请了一帮同事到家里吃饭, 我奶奶做了一桌菜,都是我们平时吃不到,专门留着招待客人的好菜, 这些”好菜”在当天也只能做那盘芹菜芽炒肉丝的陪衬,芹菜芽是切成段跟肉丝和干豆腐丝一起炒的. 家父不许我们小孩上桌与大人一起吃, 奶奶特意在客人上桌前,给我盛了一碗饭,夹了一筷子芹菜芽炒肉丝放在饭上, 要我到厨房去吃.那一筷子芹菜芽炒肉丝除掉肉丝和干豆腐丝就没剩下几根芹菜芽了. 就是那几根芹菜芽, 一上口便觉鲜嫩水灵,清虚淡雅, 恰如清代袁枚所说,味之精微,口不能言也。那咬在嘴里的清脆的感觉, 那留在嘴里的特有清香,给我留下了深深的记忆. 家父的那些同事也是第一次吃芹菜芽, 都赞不绝口.清楚地记得其中一个上海人陈伯伯对我奶奶说: 太好吃了,我差点把盘子都啃了.还作了一个馋的鬼脸. 大家都很开心,喝了一整瓶五粮液。
或许是桌上大家的赞誉,或许是我仅只吃到几根的遗憾,芹菜芽成了我永远的美食.出国后就更加吃不到了, 于是更加倍地怀念它, 哪怕是后来在国外品尝每人一千加币标准的大餐,也没有让我减少那种怀念. 悠悠余味,终成追忆! 每每忆及,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张翰一首《思吴江歌》: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晋书、文苑、张翰传》中记述着这样一个故事,齐王司马冏执政时,西晋文学家张翰在洛阳任大司马东曹掾,"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
秋风尚能引发莼鲈之思, 如果张翰在洛阳吃到莼鲈, 那该引发什么样的思乡呢? 在国外,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吃了久别的,在国内极其珍贵的鲥鱼,又勾起了我对芹菜芽的思念. 又一次偶然的机会, 我找到了北美的”芹菜芽”.
那天我和LP带上家父去韩国店买菜, 家父在一堆青菜前住了脚, 菜名叫”drop wort”, 虽然菜茎的颜色偏绿,但菜叶跟桐城的芹菜芽很像,家父折了一节菜杆放在嘴里嚼了嚼,连说: “像,像,像呵”. 把菜买到家里, 马上做了一盘”芹菜芽炒肉丝”.
芹菜芽入菜贵在家常, 所以”芹菜芽炒肉丝”的做法也是家常做法. 先将肉丝在冷油大火的炒锅中炒八成熟,捞出. 再用大火将干丝炒熟, 把肉倒入锅内,再将洗净切成段的芹菜芽倒入,共同煸炒即可.注意不要把菜炒过火了, 家常菜最要紧的是要“保其菜的真味”,“适口者珍”。
“芹菜芽炒肉丝’一端上桌子,我就尝了大大的一口, 连说:“像,像,像呵”,赶紧开了一瓶多年的压箱货---五粮液,添酒回灯重开多少年前的那个宴.
身在异乡,中餐是西化了的中餐,鸡没有家乡的鲜,菜没有家乡的香, 吃上地道的菜肴并不容易,但只要狗肉挂上了那个羊头,我们就期盼勾出”故地重游”的感觉,何况是那久违的芹菜芽和来自故地的五粮液.
有网有说得好: 吃故乡的菜就是用身体重温故乡.喝下第一口酒,我就压抑不住, 情不自禁地高举起酒杯, 对长眠于故土的奶奶说: “奶奶,孙儿又吃到芹菜芽了”.
是夜, 我和家父,听着黄梅戏就着芹菜芽对酒,聊故乡,聊故人,聊故事.
家父最后说: 怎么?找到侨民的感觉了?
是呀, 侨民就是远离故土想家的人.
该回去看看了,该回去看看了, 看看故乡尘土,看看亲朋旧友 …… 再尝尝养育我们的家常菜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