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孩子,你真棒!(26-30)

作者卢勤 发表于 2005/08/04 11:43 一品 养儿育女 (www.ywpw.com)

加跟贴 发新贴

告诉孩子,你真棒!(二十六)

  第一是:“今天比昨天强!”

  她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是:“只要今天比昨天强就好”。自信源于成功的暗示,恐惧源于失败的暗示。人积极的暗示一旦形成,就如同风帆会助你成功;相反,人消极的心理暗示一旦形成,又不能及时消除,就会影响一生的成功。

  第二条经验:孩子需要张扬。

  “你看,人一旦被人发现,就发现了自己。”海翔这样说。孩子在成长中特别需要“发现”。尤其是对自我还不甚了解的孩子,格外需要有人去欣赏。孩子需要张扬,不要怕孩子骄傲,他张扬的时候就会把个性表现出来,这时候家长与老师要对他说:“孩子,你真棒!”

  第三条经验:志不高者智不达。

  自信的人往往拥有远大的抱负,志向不高的人智力也达不到。自信的人能够走遍天涯海角,自信的根基就是他能够扬起理想的风帆。自信是根。

  给孩子一个思考的世界

  在一所国际学校里,教师给各国学生出了一道题:“有谁思考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粮食紧缺的问题?”学生们都说“不知道”。非洲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粮食”:欧洲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紧缺”;美国学生不知道什么叫“其他国家”;中国学生不知道什么叫“思考”。

  在“全国世纪父母读书活动”总结表彰大会上,资深教育专家、原国家总督学柳斌同志严肃地讲了上面这则“让人笑不起来”的“笑话”,其中包含了对教育的反思。

  看看现实,在中学生参加的数理化方面的国际比赛中,凡是死记硬背的题目,中国学生都能得高分,需要独立思考、判断、想像的题目,中国学生往往失分。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我们也不难看到,外国记者会提问题、敢提问题,而中国记者却很少提问题。

  审视我们的教育,并没有为孩子学会思考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学生为了应付升学考试,经常埋头“题海”,老师更希望学生“按正确答案”回答问题,不鼓励学生“别出心裁”;在家庭中,父母有一句口头禅:“好孩子一定要听大人的话。”言下之意,不听大人话的孩子不是好孩子。更多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话”、“服从”,不大教孩子“提问”,更不鼓励孩子独自做决定。这样的评价标准,造成孩子从小严重缺失思考的机会和能力。

  《知心姐姐》杂志曾做了一次题为“父母心中的好孩子标准”的“知心调查”。全国18个省市的1904名中小学生的父母回答了这个问题,其中选择“听父母或老师的话”的占11.8%,而选择“有思想、有主见、有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仅占1.21%。

  凡是有思考能力的孩子,求知欲望强,学习能力就愈强,创造力就愈强,终生学习的能力就愈强。

  □卢勤

告诉孩子,你真棒!(二十七)

  有一位成功的父亲曾向我介绍教育女儿的经验:他总是给孩子以问号,从不给句号。这样,大大激发了女儿的好奇心,从小好发问、好思考,后来女儿获得了博士学位,事业上也取得杰出的成就。

  思考源于好奇。孩子都有好奇心。爱提问是儿童的天性。面对孩子提出来的大问题、小问题、愚蠢的问题、聪明的问题,父母应该高兴和鼓励。

  我儿子5岁时最爱问问题。一次他从幼儿园回来,神秘地问我:“妈妈,你知道唾沫是什么味儿吗?”

  “不知道。”我坦白地说。“唾沫是臭的!”儿子肯定地告诉我。“你是怎么知道的?”“我把唾沫舔在手心上,一闻,真臭!”说着,他还做了个示范。

  我一闻,果然很臭,忙说:“这是一个重大发现!唾沫在我嘴里呆了这么多年,我怎么就不知道呢?可能是‘久闻不知其臭’吧!”儿子很得意,每次从幼儿园回来,都要问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长大了,他很有创意,做事也有自己的主张。

  提问,是孩子的权利。面对成年人司空见惯的世界,孩子常常会提出绝大部分成年人没想到而且回答不了的问题,这正是孩子好奇心的表现。如果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就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甚至会给孩子一生带来负面影响。

  《齐鲁晚报》刚刚连载过的《童年岔路口》中,讲到有个男孩,经常缠着妈妈给他讲故事。一天,妈妈给他讲聪明的小白兔战胜可恶的大灰狼的故事,他不解地问妈妈:“为什么小白兔就是好的,大灰狼就是坏的呢?”

  妈妈先是愣了一下,接着狠狠给了儿子一个耳光,她声色俱厉地说:“笨蛋,这难道还用问吗?”男孩“哇”地一声哭了。妈妈不耐烦,又狠狠地抽了儿子两下说:“哭,哭,有什么好哭的,这么笨还好意思哭!”

  男孩莫名其妙地挨了打,却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那天晚上,他躺在床上,心里忿忿地想,你是大人就可以不回答我的问题,就可以不讲理吗?你力气大就可以随便打我吗?

  从此他不再缠着妈妈讲故事,也失去了听故事的好奇心,但心中却留下了仇恨。13岁他因为打架伤人进了工读学校,现在还在工读学校上高二。他那有着研究生学历的妈妈,怎么也不会相信,自己一记重重的耳光,不仅剥夺了儿子的提问权,也打飞了儿子的好奇心,打跑了儿子的自尊心。

  学会思考,对一个人成长极为重要,“思考的启示把人从奴隶解放成自由人”。美国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 中国数学家华罗庚对思考也有过精辟的论述:“独立思考能力是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一项必备才能。在历史上任何一个较重要的科学上的创造和发明,都是和创造发明者的独立地深入地看问题分不开。”

  没有提问与思考,或许蔡伦不会发明造纸术,或许牛顿不会发现万有引力,或许爱迪生也不会发明电灯、电话、留声机。

  □卢勤

告诉孩子,你真棒!(二十八)□卢勤

  思考是创造力的源泉,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学习知识要思考,发明创造要思考,完善人生也需要思考。请尊重孩子的提问和思考。思考是金。

  给孩子一个坚强的世界

  在孩子成长的世界里,父爱是天空,母爱是大地。父爱与母爱是不同的。父爱给孩子以坚强,母爱给孩子以爱心。父亲支撑着孩子的世界,母亲抚育着孩子的成长。 

  孩子跌倒了,母亲说:“孩子,摔疼了吧,以后要小心!”父亲说:“孩子,没什么,自己爬起来,这就是生活!”孩子在跑步,母亲说:“孩子,跑累了,就歇歇,饿了吃点东西。”父亲说:“孩子,飞起来,爸爸在天上等你!”

  孩子要长大不能没有大地慈爱的抚育,也不能没有天空坚强的支撑。

  说父爱是天,是因为父亲用人格的力量支撑了孩子的天空。

  王根,是哈尔滨市的一位优秀中学生,曾获全国“宋庆龄奖学金”。他的父亲生前是一个大型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王根从没沾过父亲优越条件的光。由于当时家里房子小没有会客厅,每当有人到家里来,特别是下岗工人来找父亲谈话,父亲都要让儿子关掉电视。王根开始不理解,父亲告诉他:“儿子,来找爸爸办事的每一个人,都比电视节目重要。”时间长了,王根也习惯了,父亲爱事业、爱同事的做法,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儿子。

  王根15岁时,父亲因病去世。临终前,他把儿子叫到床前,对他说:“儿子,我该给你讲讲我和你妈妈年轻时的故事了,不然的话,恐怕没有机会了。”

  王根对父亲说:“爸爸,人生其实只有‘三部曲’,情爱、恩爱、怜爱。你与我妈妈年轻时的情爱我没有看到,但你们中年的恩爱我看到了,这些年你们在事业上互相支持,虽然你没有到老年,但你已经提前享受了老年时期的怜爱。在你患病期间,你与妈妈相互搀扶。爸爸,你不必伤心,你已经走完了人生的全过程。”儿子的话让一贯坚强的父亲第一次流泪了,他对妻子李晓凡说:“晓凡,我可以闭上眼睛放心地走了,孩子长大了,成熟了,懂事了,可以支撑这个家了。”

  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十几年中,王根的父母给孩子的那些让儿子在毫无察觉中的严格而又理性的爱,独立而又平等的爱,终于结出了果实。

  王根在父亲去世一周年时,为悼念父亲写下了“六月思父”:……代父敬母,是我的责任,也必将是我心灵的归宿,我要做爸爸以前做的一切,尽我所能地延续爸爸的生命,从那一刻开始,我便走出了童年的憧憬,少年的光辉,离开了昨日的梦。此时,我更应该勇敢地去迎接明天的希望,正是这走出、离开、失去,让我懂得了坚强的含义。我想,从困境中站立起来的人是立体的、高昂的。我和妈有个约定,我们不再伤怀,我们要以对方为支撑,构筑“人”字形的人生支架,互依、互助、互动地走完这宝贵的人生。我将昂头挺胸,充满自信地走向人生一个又一个驿站,面前是无限延伸的路,身后是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当有一天走到天涯海角时,我可以牵着妈妈的手,向天空喊:“爸!看到了吗!我们有多坚强!”

告诉孩子,你真棒!(二十九)

  我是在“全国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汇报团”巡回报告时认识王根的母亲李晓凡的。报告中,只要李晓凡讲到这里,我总要流泪,在场的所有人也都在流泪!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面对爱父的痛失,面对生活的无奈,他挺过来了。他靠的是什么?是父爱的力量,是人格的力量!他学会把痛苦留给自己,把幸福留给他人。

  “我欣慰的是,父亲英年早逝,儿子的心理不但没受到伤害,反而更加坚强。”李晓凡对我说,“最让我感动的是,火化那天,我从墓地回来,儿子把他爸的衣服全烧了,只留了几件珍藏起来。他对我说:‘妈,不要在痛苦中生活,那太苦!看到爸的衣服你会难过的,所以我全烧了,振作起来,妈妈!’”

  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

  这就是父爱的力量。他能延续人类优秀的生命,他能激发一个孩子崇高的责任意识,他能把一个稚嫩的男孩变成一个坚强无比的男人!父爱,那是顶天立地的爱!父爱是天。

  给孩子一个真爱的世界

  清晨,一个男孩来到大海边,把沙滩上的一条条小鱼扔进大海。“你在干什么?”一个行人问。“我在救这些小鱼。”男孩头也不抬地说。“这么多鱼你救得过来吗?”“我救一条是一条,如果我把这条鱼救活了,海里又多了一个生灵。”男孩认真地说。

  行人问:“谁在乎你所做的呢?”男孩捧起一条小鱼放进大海说:“它在乎。”又捧起一条小鱼说:“它也在乎。”

  这就是孩子。儿童都有保护动物的倾向。孩子心灵的世界本来就是一个真爱的世界。要想这个世界不被污染,作父母的就要用善心去维护它,用爱心去浸润它。

  母爱是大地,大地哺育了生命,滋养了万物,给予世界以真爱。孩子心中爱的种子正是母亲播撒的。母亲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孩子,又用爱心呵护着孩子成长。但仅仅这些还远远不够,母亲还承担着教育孩子珍爱生命的责任。

  余心言(原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徐惟诚同志的笔名)是全国少年儿童的“知心爷爷”。他特别为孩子们设计了一个活动————带领孩子进入一个未知的世界。这个未知的世界,不是外星人的世界,不是幽深的大海、森林或者山谷,而是孩子们最亲爱的妈妈的世界。

  活动的名称是“不知道的世界———我的妈妈”。活动是从余心言同志通过《知心姐姐》杂志给全国小朋友提出的56个问题开始的。

  这56个问题,每个问题都十分具体、动人心弦:

  妈妈出生在哪一年的哪一天?妈妈的属相是什么?妈妈出生的地点在哪里?妈妈叫什么名字?谁给她起的名字?有什么意义?妈妈小时候在哪里洗澡?妈妈像你现在这样大的时候吃过什么水果?一次吃多少?妈妈小时候喝牛奶吗?妈妈长到多大开始吃上巧克力、冰淇淋?妈妈读小学时用过几个书包?什么样的书包?多少钱一个?妈妈在学校里受过什么表扬?

  □卢勤

告诉孩子,你真棒!(三十)

  妈妈读小学时有多少本课外读物?妈妈小时候玩什么游戏?妈妈会背哪些古诗词?妈妈爱唱什么歌、会跳什么舞?妈妈小时候会做哪些家务?妈妈什么时候有了自己的手表?妈妈多大的时候谈恋爱?妈妈多大岁数时结婚?有哪些人参加了她的婚礼?妈妈怀你的时候有什么妊娠反应?妈妈生你的时候是顺产还是难产?经历过什么痛苦?你吃过妈妈的奶吗?多长时间?奶水够不够?妈妈想了什么办法?你断奶的时候,妈妈想了哪些办法?你小时候有没有夜啼不睡觉的毛病?如果有,妈妈怎么办?你小时候有没有挑食的毛病?如果有,妈妈怎么办?你小时候妈妈一天要给你洗多少块尿布?你有没有受伤出过血?当时妈妈怎么办?妈妈何时参加工作?都做过哪些工作?妈妈第一个月的工资是多少,怎样用的?妈妈在工作中受过什么奖励,得过什么表扬?妈妈一天工作几个小时?路上几小时?做家务几小时?吃饭几小时?睡眠几小时?妈妈一般晚上几点睡觉?早上几点起床?你先起还是她先起?妈妈体重多少?血压多少?血脂多少?妈妈戴不戴眼镜?如果戴,是多少度?妈妈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妈妈最快乐的事是什么?妈妈最忧愁的事是什么?……

  在“手拉手”读书交友夏令营中,我们把这56个问题制作在一个大转盘上,56个格,箭头转向哪一格,就回答哪一个问题。80多名小营员99%没有回答上来。只有一个男孩说,“我知道,我妈妈是在我

7岁的时候吃的冰淇淋。”我问他是怎么知道的,他说:“我7岁的时候,妈妈第一次给我买了冰淇淋,我妈说,让我尝尝,我也没吃过。”

  一个武汉女孩站起来说:“我妈最大的快乐就是生我。”她的妈妈是领队老师,我便把这位妈妈请上台,请她谈谈生孩子的感觉。

  她说:“当我把女儿生下来的时候,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那生孩子的感觉是什么呢?”我问。“当然是痛苦!可我从来没跟孩子说过。”

  夏令营结束时,我们给孩子们留了“作业”,回去采访爸爸妈妈,回答出这56个问题。

  一个月后,我们收到许多孩子写来的信。其中一个男孩说:“我问了妈妈才知道,小时候我一晚上要尿湿30多块尿布,妈妈用手洗,手上都洗出泡了……今后,我要多为妈妈做点事。”

  哈尔滨的一个娇娇女,在夏令营头两天还因为想家哭鼻子,天天给家打电话。参加“不知道的世界———我的妈妈”活动后,变化很大。她把零花钱全给妈妈买了礼物,回到家还主动做家务,照顾妈妈。爸爸很奇怪,给我们打来电话,问孩子才去三四天,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我告诉他,是因为你的女儿懂得了生命来之不易,知道什么是父母的养育之恩。

  真爱孩子,不能一味溺爱孩子,更不能粗暴地打骂孩子,而是要用母亲博大的爱去感动孩子,焕发出孩子对生命的敬畏,对生命的尊重。

  □卢勤

本主题前一文章

告诉孩子,你真棒!(1-5) --- 作者卢勤 2005/08/04 11:36 (12313 bytes)

加跟贴 发新贴一品 养儿育女索引首页

Powered by AFpost Thu Dec 27 17:49:25 2018.

本论坛上所有文章只反映送交者的观点。我们保留删除任何被认为不适合本坛的文章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