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乐乐学中文
儿童 发表于 2004/08/20 15:41 一品 养儿育女 (www.ywpw.com)
转[儿童成长]http://www.bbsland.com
快快乐乐学中文
宁 娜
我在一所周末中文学校任教6年,从来不问孩子们要不要、为什么要学中文的问题。我认为,不存在要不要和为什么。问不出名堂也讨论不清楚的。学!period。在海外,讨论怎样学似乎更重要、也更有意义些。
我总是对孩子们说,咱们多幸运啊,中文是老天爷给咱的礼物,一人一份,抢也抢不走。但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能耐管好这份礼物的。我们要看谁能用勤奋保住它,谁会因为懒惰失去它。
那年开学第一天,班上的一个小姑娘被家长逼了来,躺在地上大哭大闹,不要学。我让她先坐在后排轻声哭,别太影响大家就行;哭累了听听看,不喜欢下次不用来了。她后来不哭了,听到可乐处还跟着笑。课间,我让孩子们劝劝她,给她说说会中文的好处,看看谁的persuasive skill(说服技巧)棒。一个孩子讲,会英文让你的一边脑子聪明,会中文让你的另外一边脑子聪明;两边都聪明,You become really smart。另一个孩子讲,多会一门外语上大学可加分,可以上好大学。现在学一门,以后上高中再学一门,就有三门啦。你不想上好大学吗?!还有一个孩子说得逗:会中文好比头上插了天线,可以接受更多信息。你会中文就可以比别人多收20个国际频道,你愿意只收几个地方台吗?天,这些10岁左右的孩子比咱大人明白多了!
我一直反对把学中文弄成苦差事,把中文学校变成令人望而生畏的地方。为什么不可以是游戏娱乐快乐中心呢?用石灰刷篱笆够没劲吧,又苦又累又脏的;可汤姆·索亚把它变成了智力、能力竞赛,害得一帮孩子哭着喊着争着抢着要帮他刷。孩子们本质上是喜欢学习喜欢长能耐的,都是咱大人把学习的形象搞得好恐怖--头悬梁、锥刺骨、囊萤、映雪的--孩子们怕了,不愿学习“英雄”好榜样。良药就非得“苦口”吗?不一定吧。如果把没劲的、枯燥乏味的教材加上娱乐性的包装,做成色彩斑斓的“糖衣炮弹”,立刻可以变死板为生动,化腐朽为神奇。一切事在人为。
我上课坚持一个原则:不要紧张严肃,要团结活泼。就当用中文陪孩子们玩儿,快快乐乐地学。我们讲故事,听录音,演课文剧,放电影录像,做投影幻灯,做纸工手工。什么好玩来什么。教室里经常欢声笑语不断。
学《曹冲称象》:看了同名木偶动画片;用瓶子盖和筷子做中国秤;讲浮力和杠杆原理。我还让孩子们在黑板上写“proposal”--列出称象工程所需的一切:如石头,一条大船,一杆大秤(就象我们做的那种),搬石头的、称石头的,记数的,撑船的;讲称象过程等等。一个孩子在单子里写上了医生。“为什么呀?”我问。“要是有人被石头、大象碰伤,不小心跌进水里呛了医生可以给他治啊”。瞧这孩子考虑问题多周到,还懂得劳动安全呢。另一孩子写了要一串香蕉逗大象上船(从影片里学的),我赶紧表扬善于观察学习。动画片大家都看了,马马虎虎地看是学不到东西的,只有边看边动脑子的人才会有所收获。我强调,写怎样称象时要把顺序、步骤搞清楚。如果稀里糊涂先把一船石头划到河中间,发现错了,又回到岸上卸石头装大象;或者装了大象到河中间忘了画吃水线,又要返工,那多糟糕啊。一定要写好一二三四,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再干什么,又干什么,最后干什么。这是回答“怎样”(How)问题的关键。
学《中国航天》:先放了一段电影《十月的天空》(October Sky,1999)里孩子们的火箭试验;又在纸上扎洞,剪星座、九大行星,用投影仪反射到银幕上做“人造星空表演”;然后让在黑板上设计自己的航天中心—孩子们自己当导游作介绍:讲里面有什么,干什么用,飞船的设计,最新航天计划等。有两个女孩的飞船要去金星,我组织大家一起讨论:那里是什么温度,大概多远,飞船要采取什么措施。那俩孩子听了讨论连忙为飞船加了一层外壳,夹层中塞上冰块,船舱里还添了仨大冰箱;说快到时宇航员就住冰箱里了…一位家长见到我说,不得了啦,“火箭热”闹了好几天,又要查书,又要研究燃料,又要当NASA工程师,花了一晚上做了俩纸筒火箭才算完。
学《去餐馆》:孩子们当老板在黑板上“开”了一家家“餐馆”。我说名字要不一般,要有特色,要吸引人,于是有了“好吃佬饭店”,“菜很香餐厅”,“第一名酒家”等。我写下三列词和词组:蒸炒煎炸煮烧拌;鸡鸭鱼肉蛋瓜菜;丝片丁条丸饼块;让大家连横线拼菜名,如炒鱼片,炸肉丸等。孩子们很来劲,把菜单写得长长的,有几十样。我带着全班孩子挨家去拜访品尝…
学《普林斯顿的老人》:全班先分成三人组。由“导演”、“编剧”、“摄影”组成“摄制组”。我教孩子们把课文分成镜头剧本,想象用一架摄像机把每个要拍的镜头拍下,画成连环画,写上台词解说。然后根据镜头本演课文剧。小家伙们欣喜若狂。有个小组讨论道具中要有问数学的小姑娘请爱因斯坦吃的果仁。要给“爱因斯坦”嘴巴上贴白纸剪的胡子、头上拍点粉笔灰、喷发胶让白发支楞起来……
有次我们学《去公园》一课。课文讲公园里有山有水有亭有岛有花有树,可是孩子们一致嚷嚷这公园里什么也没有,没劲。是啊,观念太陈旧了,以为看看走走照照相就叫娱乐。“为什么没劲呢?”我启发孩子们:在回答“为什么”(Why)的问题时一定要先找出原因和理由。“没有汽船、大轮船”,“没有载人跑来跑去的车”,“没有音乐喷泉和彩灯”,“没有化妆游行”,“没有表演”,“没有好看的汽球卖”,“没有跳伞的”,“没有空中揽车”,“没有立体电影”,“没有米老鼠冰淇淋”……孩子们快把迪斯尼搬来了。我给总结了一下:要想好玩就要有声、有光、有色彩、尤其要有可以参与的活动。现在我们自己设计公园,要好玩,有特点;但不要当copy cat,都搞成迪斯尼。孩子们很快各显神通,设计了“仙人掌公园”--里面卖的冰淇淋都是仙人掌形状和口味的;“跳伞公园”--从山上往湖里五颜六色的气垫上跳;“迷宫园”--各种迷宫连成一片,转不出来的可以喇叭呼救,让人领出;一个孩子想出了“懒人园”--湖边摆了一圈沙发躺椅,游人躺着什么都不干,大白天就听鼾声如雷……
上课期间孩子们多半在黑板前活动,在讲台上讲演表演。这样老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错误,也便于大家互相学习。课间操我们用来猜字谜,编蛋网,做幻灯,叠纸花,折木偶,不亦乐乎。玻璃门外可以经常看到其他班孩子挤扁的小鼻子和羡慕的眼光。
我把考试、作业、写字、听写等让孩子们头疼的事变成各项竞赛活动,鼓励比学赶帮争上游。美国学校你好我好大家好,缺的就是学习竞赛带来的勃勃生气。我的招儿很一般:分数挂帅加小小的物质刺激。谁不喜欢得百分,受表扬?那感觉就是好嘛。我们实行的是总分制。除了期末考试前三名外,所有项目总分前三名都可得奖。我还设了一些鼓励奖,尽量扩展得奖层面。我说总成绩完全掌握在个人手里:你可以一分分地攒分,也可以一分分地丢分;少交一次作业的后果就是别人得一百,你得零蛋。结果大家作业一次不拉,做完还要自己加码,积极争取附加分。抄写生字认真得让人感动,要写了擦、擦了写;要“横平竖直、上下对齐、左右呼应”;要争取多得红圈圈(写得漂亮整齐的字得一红圈)。孩子们一有进步,我就用各种描述性的语言拼命表扬,力图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孩子们对荣誉是极其认真的。我们自己不是多年不忘小时候老师的表扬吗?平时逛店我总要留心新奇的文具小玩意儿,看见就买上存着,当奖品。一位家长笑道,几十块的玩具不要,老师奖励的几毛钱铅笔橡皮倒成了大宝贝。
那个当年躺在地上哭的孩子没有放弃,坚持下来了。家长说做作业还有些别扭,但中文学校是一定要去的。她自己讲每次没去都missed lots of fun,后悔死了。得一次百分要回味好几天,因为全班为她鼓掌啊。
就这样,我们学习快乐不分家,育人娱人两不误。我给孩子们带去快乐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快乐。一个个周末就在孩子们开心的笑声中快快乐乐地过去了。